孔長保
手術治療賁門癌的臨床效果分析
孔長保
目的探討手術治療賁門癌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賁門癌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三組。結果胸腹聯合手術組手術切緣陽性率低于腹部組,平均清掃淋巴結數均高于其他兩組,胸腹部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生存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胸腹部手術治療賁門癌患者臨床療效顯著,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賁門癌;胸腹部手術
賁門癌是普外科常見的腫瘤,其發生在食管和胃的交界處,常采取手術治療[1]。本研究通過對不同手術徑路的探討,分析手術治療賁門癌的有效方法,為臨床提供可靠理論依據?,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賁門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齡34~60歲,平均(52.8±6.6)歲,病程3個月~12個月,平均病程(6.0±3.2)個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的吞咽苦難、腹部疼痛、體重下降等臨床癥狀,患者均經過纖維胃鏡聯合活檢、CT、食管鋇餐造影確診為賁門癌。9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三組,經腹部手術組(30例)、經胸部手術組(30例)、胸腹部聯合手術組(30例),三組患者性別構成比例、年齡分布等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分析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經腹部手術組:采用上腹正中入路組,可切除劍突,經胸部切口手術組:采用經左胸第7肋間后外側入路;胸腹部聯合手術組:采用經左胸第7肋間切斷肋弓斜向腹部止于劍突和臍中點或沿著正中線繼續向下至臍。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三組手術切緣陽性率、平均清掃淋巴結數的情況;
1.3.2 觀察三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2.1 三組手術切緣陽性率、平均清掃淋巴結數的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情況,見表2。

表1 三組手術切緣陽性率、平均清掃淋巴結數的情況

表2 兩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情況(例,%)
賁門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一經發現多數處于進展期,其預后較食管癌、胃竇癌的結果差[2]。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手術中淋巴結清掃不徹底,尤其是胸腹部的結合部的淋巴結轉移清掃不足引起的[3]。傳統的手術入路多采取經胸部和經腹部手術治療,其中經胸部做切口可以暴露食管,對于侵犯食管的賁門癌清掃更加徹底,同時有利于胃和食管的吻合,但是對于腹腔病灶的顯露范圍較局限,不利于大網膜完整切除及胃周圍淋巴結的清掃。經腹部手術在清掃病灶時,由于心臟的阻擋對食管下段暴露和吻合均受到限制,不利于下段食管周圍及隔上淋巴結的清掃,有時食管下段切除不夠長,造成切緣陽性。同時有可能因切開肋弓和膈肌時破了膈神經,引起膈肌癱瘓,發生膈疝等并發癥。本研究在原有兩種術式的基礎之上,采用胸腹聯合切口手術,減少了單純經腹部和經胸部切口的局限性,利于兩個視野聯合清掃淋巴結,在保證切除病灶的長度的前提下,增加了術野清掃淋巴結更加徹底。通過三種切口手術的比較,結果表明,胸腹部手術組手術切緣陽性率低于腹部組、平均清掃淋巴結數均高于其他兩組。另外通過對三組患者5年成功隨訪,結果發現胸腹部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生存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綜上所述,胸腹部手術治療賁門癌患者臨床療效顯著,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羅宏,陸永廣.責門癌手術切口選擇的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07,2(33):17-18.
[2]王洪雷,劉緒軍,畢偉.經腹手術治療賁門癌32例.臨床醫學,2010,30(2):14-15.
[3]張逖,張建都,王泰岳,等.三種手術徑路在賁門癌手術中的合理應用.河北醫藥,2009,31(19):2554-2555.
475003 河南省開封市腫瘤醫院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