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符
抗菌藥物是臨床使用最廣、用量最大的藥物之一。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細菌耐藥性的產生、臨床病原菌學診斷方法的滯后等原因,其合理應用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我院門診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隨機抽取2009年第二季度門診處方進行統計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隨機抽取本院2009年第二季度門診處方4820張,統計其中抗菌藥物(未含外用藥)的名稱、劑型、規格、用量、金額、聯合用藥、用藥時間、科別等指標。
1.2 方法 對抗菌藥物使用率、所占金額、聯合用藥情況、各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各類抗菌藥物使用頻次進行統計和分析,并以限定日劑量(DDD)和藥物利用指數(DUI)等指標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各種抗菌藥物的DDD值參考《新編常用藥物手冊》第三版中有關標準[1]來確定,其中未收載品種的日劑量參照藥品說明書來確定,根據藥物的DUI大小來評價處方合理用藥情況,規定DUI≤1即為合理。藥品的用藥頻度DDDs=藥物使用總量/該藥品的DDD值。藥品的利用指數DUI=藥品的DDDs/該藥品的實際用藥天數。
見表 1、表 2、表 3、表 4。

表1 各類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

單用1125 37.90 23.34二聯 1489 50.17 30.89三聯或以上 354 11.93 7.34合計2968 100 61.58

表3 各類抗菌藥物用藥金額排序

表4 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藥物及其DUI情況
3.1 抗菌藥物使用率 本次抽查本院門診處方4820張,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率為61.58%,與衛生部三級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率要低于50%[1]的要求相比,有一定差距。
3.2 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 從調查情況看,我院抗菌藥物使用以二聯用藥為主占50.17%,單聯用藥占37.9%,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所倡導的使用原則有出入,同時存在某些聯用不合理現象。如將繁殖期殺菌劑β-內酰胺類與快速抑菌劑大環內酯類聯用,后者可迅速阻斷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致細菌處于靜息狀態,前者殺菌作用便會受到影響。如需聯合使用,應考慮先用殺菌藥,再用抑菌藥,這樣可避免拮抗作用的發生。
3.3 各類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 本次抽查門診處方、抗菌藥物共9類46個品種;總處方金額為48.17萬元,其中抗菌藥物金額29.20萬元,占總金額的60.62%;抗菌藥物中注射劑類和口服類用藥金額分別為27.66萬元和1.54萬元,分別占含抗菌藥物處方金額的94.7%和5.3%,在用藥金額排序中,頭孢菌素類藥物位居第一,占總金額的29.97%,青霉素類和β-內酰胺酶抑制劑類藥物分列二、三位。頭孢菌素類藥物以其抗菌譜廣、臨床療效高、毒性低及耐青霉素酶等特點,在臨床廣泛應用。新一代青毒素類藥物具有頭孢菌素類藥物作用相似的特性,受到廣大醫生的重視。β-內酰胺酶抑制劑對葡萄球菌和多數G-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具有較強的不可逆非競爭性抑制作用,與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組成復方制劑,可使這兩類藥物的MIC明顯下降,藥效增加幾倍至幾十倍,并可使產酶菌株恢復敏感,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3.4 抗菌藥物的DDDs排序 在DDDs排序中,位居注射類首位的是抗病毒藥物炎琥寧,這可能與本次調查的病例發生在春季有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本次調查病例的絕大部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社區獲得性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藥物,予以對癥治療即可痊愈,少數患者可為細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此時可予抗菌治療[2]。調查中發現,醫生在對該病選擇用藥時均采用了抗病毒藥物與抗菌藥物聯用的大包圍方式,有任意擴大抗菌藥物適應證的不合理行為。位居口服類首位的是阿莫西林,其DDDs占口服抗菌藥總DDDs的57.33%,用藥過于集中,有濫用傾向。
3.5 抗菌藥物的DUI情況 本次調查中,DDDs排序前10位的大部分藥物DUI在0.32~1.01之間。因某個藥物的DDD值一般是取成人常用日平均劑量,而兒童和老年人日劑量小于成人,故DUI≤1亦為合理,故按DUI數據判斷本次抽查中本院抗菌藥物使用基本合理。
3.6 本次調查發現大部份處方注射使用抗菌藥物采用將1日劑量1次給藥的方法,此用法不妥,因β-內酰胺類為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這類藥物基本上沒有抗菌藥后效應,必須按半衰期推薦的給藥時間與劑量給藥,即抗菌作用的發揮與該藥物的血藥濃度超過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時間成正比,當達到MIC后,血藥濃度繼續增加并不有相應增加其抗菌作用,為保持穩定的血藥濃度,應采用一日劑量分次給予的用藥方法。
從以上分析可見本院門診抗菌藥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不足之處,比例大、起點高、大包圍用藥,今后要加強學習貫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嚴格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定期組織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檢查與分析,對使用不合理情況及時干預,逐步提高本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水平。
[1]周自水,王世祥.新編常用藥物手冊.金盾出版社,1998,2:536-666.
[2]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處方管理辦法》學習班會議資料匯編,20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