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蓮
中醫的胸痹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按冠狀動脈病變部位、范圍、程度和心肌血供情況分不同型,心絞痛屬其中一型,簡稱“冠心病心絞痛”也是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多發病。中醫稱為“胸痹”,“真心痛”,且以實證為多見。瘀血內阻胸痹屬其中一型。筆者近年來收集了臨床采用地奧心血康膠囊與自擬寬胸通痹湯治療瘀血內阻胸痹(心絞痛)病例50例,分組進行療效對比觀察,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均為瘀血內阻胸痹病例,癥見:胸脅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或胸痛徹背、伴氣短、心悸、胸悶、舌質紫暗、脈沉澀等。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5例。第一組使用地奧心血康膠囊;第二組使用自擬寬胸通痹湯。所有病例現代醫學均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第一組:男19例,女6例,年齡45~72歲,平均62.5歲,其中高血壓病20例,合并高脂血癥5例。第二組:男18例,女7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63歲,其中高血壓病21例,合并高脂血癥4例。
1.2 治療方法 第一組口服地奧心血康膠囊,一次兩粒,3次/d,飯后服,15 d為一療程,連續服用兩療程。第二組予自擬寬胸通痹湯:瓜蔞25 g,半夏9 g,桂枝10 g,丹參25 g,當歸30 g,川芎 18 g,桃仁 15 g,紅花 15 g,柴胡 15 g,枳殼 15 g,青皮10 g,元胡10 g,砂仁9 g,檀香9 g,隨癥加減:眩暈加菊花15 g,胸悶加薤白15 g,手足憋脹加澤瀉9 g,水煎服日一劑,分三次溫服,15劑為一療程,連續服兩療程。兩組病例同時根據病情對血壓,血脂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在服藥期間均要求忌煙酒,低脂,低鈉飲食,適度鍛煉。
2.1 療效標準 臨床癥狀:胸痛發作次數減少或發作時癥狀減輕,舌脈有改變為顯效;胸痛發作次數減少癥狀減輕,舌脈變化不大為有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為無效。
心電圖療效:靜息心電圖恢復為顯效;ST段恢復或主要導聯T波變淺50%以上為有效;心電圖改變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無改變者為無效;心電圖ST段較治療前下降>0.5mv,T波倒置加深>50%,由直立變倒置為加重。
2.2 結果 治療后兩組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具有顯著的差異。兩組間比較,療效相當,無顯著的差異。

表1 兩組總療效結果比較(例,%)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變化比較(n)
中醫學認為:“真心痛”為胸痹之重癥,以氣滯、血瘀、痰濁為多見。以上病例均為瘀血內阻胸痹,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通陽宣痹,芳香溫通為主。地奧心血康膠囊是我國特有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或黃山藥的根莖提取物,其有效成分是甾體總皂苷[1]。研究表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宣痹通陽,芳香溫通,補益氣血之功。可調節心臟功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能改善微循環,同時還可降低血脂,血粘度,臨床上對瘀血內阻胸痹,眩暈,胸悶,心悸,氣短等均有預防作用[2]。自擬寬胸通痹湯采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參活血祛瘀,桂枝、瓜蔞、薤白、半夏通陽宣痹,砂仁、檀香芳香調氣通陽,柴胡、枳殼、青皮、元胡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諸藥相伍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通陽宣痹,芳香溫通之效。優點:地奧心血康膠囊是單味植物藥,不良反應極少,服用方便;湯劑可隨癥加減。
[1]劉忠榮,鄒文俊,王若竹,等.地奧心血康十年臨床應用概述及療效分析,2004,19,(10):620.
[2]楊雪潔,楊迎暴,羅景慧.地奧心血康的藥理與臨床.山東醫藥工業,2003,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