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巨南
讓考場作文展現出個性魅力
唐巨南

“有個性色彩”是高考《考試大綱》“發展等級”中“有創新”的具體要求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了“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的要求。有個性色彩,就是要張揚考生鮮明的個性,發掘考生寫作的潛質,展示考生思維的智慧,激發考生寫作的情感;就是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是要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具體地說,就是考生所寫的作文,在某個方面要有鮮明的特色,或在文章主旨方面表現作者獨特的精神氣質、思維智慧,或在文章內容方面描述作者熟悉的環境、特別的愛好,或在語言表達方面凸現自己獨特的文風。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個性,展現出人格的魅力;個性,張揚著生命的精彩;個性,閃爍著人生的智慧。在考場作文中,如果能夠打破常規,不落俗套,以別致的內容、新穎的形式來表達文章的主旨,那必定能因鮮明的個性特色而令人刮目相看。綜觀近幾年高考佳作,每年都有或表達自己真切情感,或描述自己獨特生活,或表現自己愛好特長,或展現自己獨特文風的作文,以鮮明的個性讓讀者過目難忘。那么,考場作文怎樣才能做到“張揚個性”、“展現個人魅力”呢?
技法一: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非同一般的情感經歷,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樣一些經歷的 “片段”,巧妙地融入到作文之中,那么文章就有了情感的個性。具體來說,可以讓作文的內容回歸質樸的生活,因為質樸的生活往往是原生態的,顯得更具生活氣息,其中也常常洋溢著真摯的情感。如果作文內容背離自己熟悉的生活,去尋覓所謂的崇高的、偉大的人和事,沒有生動感人的生活細節,那么,寫下的只能是空洞的、毫無趣味的一堆文字。因此,寫自己的眼睛觀察到的質樸生活,才會有真情的流露;用質樸的生活細節去撥動讀者的心弦,才會彰顯出鮮明的個性。例如:

晚飯時刻,熱情的主人將他引到餐桌前端,給他一碗雪白米飯,那純純的飯香一個勁地往他鼻子里鉆,他恨不得一口氣將它們都吃完,但他沒有。他用力地咽下口水告誡自己道:“千萬別吃得太快,要文雅些!”于是他慢慢地吃著,……他還在那搗騰著,突然一點黃色的東西映入他的眼簾,那是一顆金黃的谷粒,要不要丟掉它?他又一次地犯難了。記得有一次父親在田里勞作,他去給父親送飯,吃著吃著幾粒谷粒出現在碗上。“爸爸,丟掉吧!”他望著父親說。“胡扯!”父親表情嚴肅地放下筷子,用他那粗糙的手從碗里撿起谷粒放進嘴里,鎖著眉頭,然后艱難地一咽,“孩子,這可是我們農家的血汗啊!”他想著想著,眼淚已經在他眼眶中打轉了,他強忍著淚水,將那谷粒連同雪白的米飯一同扒進口中,然后用力一咽,他分明感到喉嚨在被什么刺痛著……
(《農家的血汗》)
記敘文要寫得感動人心,有時不一定去找驚天動地的事例,但凡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生活中的一件細小的事情,只要你感受真切、體驗細膩,用樸實的文字把它記錄下來并稍作整理,就可能是一篇動人的文章。這里,作者選取了在同學家吃飯這樣一件平凡的小事情來寫,由于敘寫的是“真實的體驗”,流淌的是“真實的情感”,因而具體地表達了“珍惜勞動成果”這樣一個主題,較好地彰顯了文章情感的個性。
技法二:描述自己的獨特生活
如果平時能夠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寫作時只要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往往就能表達出自己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獨特的感受和思考,也就能張揚自己作文內容方面的個性。具體地說,既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有意義的片段連綴起來,讓那些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生活片段如同一串色彩斑斕的鏡頭,映現出生活的多姿多彩;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運用內心獨白式的心理描寫手法,向讀者傾吐自己的心聲,表現出自己情感的波瀾,表述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從而達到以真情感人的目的。因為只有真實的心靈之聲才能撥動讀者的心弦。例如:
哎,又考砸了!拿著剛發下來的成績單,我能做什么呢?靜靜地坐一陣吧,可教室里的那幾位佼佼者,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討論著自己的分數。“不說不行嗎,煩死了。”我在心里已經不止十次地咒罵著那些可恨的“怪物”。“不就是九十分嘛,有什么了不起!”說是這樣說,可自己也多少次夢想就是那個“九十分”的得主。
最痛苦的時刻來了。那位額頭爬滿“大蚯蚓”的皺紋老師一個勁地口沫橫飛,總結著考試結果,最后還重重地補上一句:“順便把分數報一下。”天啊,這還得了,我用那雙期待著奇跡發生的雙眼注視著他,可老天對我仿佛從來就沒有關注過。我屏住呼吸,真希望他能跳過我的名字。哎,下課鈴怎么還沒有響呢?
……終于到家了。我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到了媽媽跟前。媽媽足足看了半分鐘時間。我靜靜地等待著媽媽的“判決”,她卻出奇地冷靜,放下試卷片刻之后,又慢慢地從寫字臺上取出鋼筆,在試卷上工工整整地簽了字。接著什么也沒說,就做飯去了。一切都那么平靜,仿佛沒有發生過什么一般。我想,她是對我心灰意冷了吧?天知道,我多想媽媽能罵我幾句,你可知道,這種沉默比挨罵更難受啊!
(《心累的感受你不會明白》
上面幾段文字,選取了作者自己親身經歷的獨特的生活材料,通過一次考試之后自己面臨的種種尷尬,寫出了內心難以言狀的苦楚,道出了當今校園中一些成績落后學生的普遍心聲,繪出了部分學子為“考試所累”的生活現狀。由于注意了細節描寫以及細膩的心理描寫,寫出了同學、老師和家長對待考分的態度,反映出了“后進生”考試失利后的特殊感受,內容真實,情真意切,個性鮮明。
技法三:表現自己的愛好特長
現實生活中,由于我們每個人的興趣品性并不相同,因而每個人的志趣情操也多有區別。作文中如果我們能夠結合一定的情境去敘寫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志趣、愛好、特長,文章也會顯出鮮明的個性。請看下面這個片段:
我不敢否認,我天生就有一種破壞的欲望,并喜歡回味每一次破壞東西之后又去修理它的樂趣。
小時候,家中有一塊常常掛在窗旁的懷表,那是爺爺買的,我沒事干的時候就望著它,看著那幾根針轉著圈兒,聽著那“嘀嘀嗒嗒”的聲音,歪著腦袋想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有一天,家里人都出去了,我取下那塊表,看了又看。我看不出個什么名堂,就準備弄開來看看,以前我看過爸爸開他的手表后蓋,是用剪刀開的。于是,我也找來剪刀,夾住后蓋,用力一擰——沒開,再一擰,不小心一滑,弄破了手指,后來性急了,不知怎的,反叫我弄開了,看了里面的零件,又去拆,等到爸爸回來時,懷表已不知被幾馬分尸了。
由于零件弄丟了不少,那表最終沒修好,我也因此挨了罵,卻并未感到傷心,也沒有難過,反而像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感到無比的得意。那表壞了之后,爺爺把它給了我,任我玩那里面的小齒輪,我也把它們派上了不同的用場。自此以后,每當見到新鮮的東西,我就有一種拆開來看看的欲望。每拆開一件東西,一睹真相,我就有一種滿足感。再長大了一點,上初中了,我仍然想破壞,但更想的是把本已壞了的東西修好,或者把其中的零件組裝成另外一樣東西,特別是把幾個都壞了的收音機之類的東西重新組裝成一部好的。
……到后來上了高中,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化學中要生成新的東西,就必須破壞原來的事物;生物中要研究每一結構的功能,也得先破壞。難道我從小就視之為人生樂事的破壞還與自然科學研究有關么?
于是,我開始覺得科學研究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能每天坐在實驗室,跟那些試管、藥品、儀器打交道,根據自己的意愿,破壞,再組合,該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了。
(《破壞的樂趣》
文章能從小處入手,選取欣賞“破壞”來寫,并且寫出了其中的“樂趣”,立意新穎。特別是作者寫出自己從小時候到高中對“破壞”的切身體驗,并將這一體驗過程與“再生”、“科研”結合起來,并表達出其樂無窮值得一生追求的意愿,這就足以顯示出作者的個性與創新思維品質。
技法四:展現自己的獨特文風
在作文中表現自己的獨特文風,常常能彰顯作者鮮明的個性。其中,讓語言幽默詼諧,常常能把平常的觀點闡述得妙趣橫生,使抽象的道理表述得具體形象,甚至能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和智慧的啟迪。如,有時運用比喻式夸張,既具體形象又幽默風趣,頗具表現力;有時在語言運用中借用某一行業用語來描述另一行業的行為,常常能收到妙趣橫生之效;有時為了一定的表達需要,有意巧妙地對有關詞語進行曲解別說或借題發揮,以造成幽默詼諧的語言特色,增強表達效果。例如:
隨著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狗的物質待遇也今非昔比,因而狗的隊伍也就在人們不知不覺之中不斷地發展壯大,特別是打開國門之后,不少西洋狗也飄洋過海,弄得狗的品種繁多,應有盡有。這就讓狗們感受到了越來越強烈的競爭壓力。狗們為了不被主人“炒魷魚”,不被社會淘汰,不得不主動地去多學些本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適應主人將來對它們的更高要求,于是,拿耗子便成了狗們的首選。
狗拿耗子本來的確是一件好事,可是為何會落得這樣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壞名聲呢?關鍵在于狗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呀!
(《狗拿耗子之新解》)
上述片段,作者有意曲解歇后語“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但作者對這一歇后語的“解釋”,頗具針對性和時代感,讓人感覺輕松幽默,別有情趣,個性鮮明。
湖南炎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