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發射太陽觀測衛星
2月11日,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型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把NASA耗資8.48億美元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臺”(SDO)衛星送入軌道。
SDO采用3套儀器來監測太陽活動,即由洛馬公司建造的“大氣成像組件”、由斯坦福大學提供的“日震與磁成像儀”和由科羅拉多大學建造的“極紫外變化實驗儀”。SDO任務由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負責全面管理。發射后,SDO將用約3周~4周時間進入一條帶傾角的地球同步軌道。這條軌道將使重3.2噸的衛星能持續地對向太陽,同時保持同一座專用地面站的聯絡。此后,NASA官員擬花約4周時間對星上儀器進行測試,保證它們在太空中能正常工作。首批科學數據預計將在發射約60天后公布。它將為急于認識太陽及其磁場的科學家帶來水平之高前所未有的數據和圖像。SDO原本準備在2008年8月發射,先是因衛星次級組件制造遇到難題而推遲到同年12月,后又因美國空軍火箭發射時間安排不開而推遲了一年多。(陽光)
博爾登微調NASA
為增強NASA成功落實各項計劃和項目的能力,近日,NASA局長博爾登對NASA進行了調整,決定NASA各現場中心主任和各任務署署長將直接向他報告。在前任局長格里芬制訂的報告機制下,該局10大現場中心和總部4個任務署的負責人現向副局長斯克里斯報告。但斯克里斯仍將繼續負責整合該局的各技術和計劃要素。航空、探測系統、科學和空間運行這4個任務署的職責不變。其它調整包括:計劃分析與評估辦公室將更名為獨立計劃與成本評估辦公室,解散戰略交流辦公室和組建任務保障署等。NASA總部調整座在3月底完成,各現場中心的調整則應在4月底結束。 (陽光)
質子號將進行一箭雙星發射
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經營的俄制質子號火箭將在2011年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SES公司的SES-3和哈薩克薩坦的“哈星”2通信衛星。這將是該火箭首次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西方建造的商業通信衛星。SES-3是SES公司同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簽訂的多星采購協議下的第三顆衛星,也將是質子號在2010年~2011年為SES公司發射的第5顆衛星。這次雙星發射將進一步驗證質子號的一箭多星發射能力。2009年2月,質子號曾成功地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了俄本國的兩顆“快訊”衛星。靜地轉移軌道一箭雙星發射一直是阿里安航天公司阿里安5重型火箭的標志性業務。(江山)
美在月球北極發現大量水冰
3月1日,NASA宣布其搭載在印度“月船”1探測器上的一臺雷達儀器在月球北極一些月坑的底部發現了數百萬噸水冰。稱為“迷你合成孔徑雷達”的這臺儀器發現,有40多個直徑2千米~1 5千米的月坑內存有水冰。
發現存有水冰的月球北極月坑都是終年得不到陽光照射的月坑。月球南極也有這種終年黑夜籠罩的條件,那里有水冰已在2009年得到證實。由于從來見不到陽光,在這些區域里。水能以冰凍形式無限期地存留下去。新的發現表明。月球是一個比人們原先認為的更令人激動、更有吸引力的科學、探測和運行目的地。水冰可融解成飲用水,也可分解為氧和氫,用于呼吸和用作火箭燃料。
作為“星座”計劃的一部分,NASA曾計劃在2020年前派航天員重返月球。但奧巴馬總統2月份提出要取消“星座”計劃,并利用商業飛船向低地軌道運送航天員,以將NASA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致力于目標更高遠的探測任務。NASA局長博爾登幾天前對國會議員說,火星將是美國載人航天的終極目標。不過他說,月球仍是一個很好的中期目標,可作為探測更遠的地方的中繼站。(陽光)
印航天預算增長過半
2月26日印度財長向人民院提交了2010財年~2011財年預算案。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預算被確定為500億盧比,增幅約58%。這些預算資金將用于印度的載人飛船、月球探測器、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研究太陽日冕的“日天”衛星、極軌衛星運載器和“靜地衛星運載器”等的研制工作。(陽光)
俄要提高載人飛船收費標準
美國航天飛機按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退役后,美國等國將完全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來進行國際空間站站上機組人員的往返運輸。近日,俄航天局長佩爾米諾夫稱,俄打算提高聯盟號飛船的收費。他說,現有協議到期后,價格將會絕對不一樣。NASA已與俄航天局簽訂了價值3.06億美元的一項協議,涉及201 2年和201 3年由聯盟號運送6名美方航天員,每人收費為51 00萬美元。按現行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于201 5年離軌退役,但參與該項目的各國正在就延長其使用壽命進行磋商。美國政府新近提交國會的預算案已提出將該站的使用時間至少延長到2020年。(陽光)
加公司擬進行在軌維護技術驗證
加拿大麥克唐納·德特威勒聯營公司(MDA)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1 3年前發射一顆原型在軌維護衛星。衛星將采用該公司開發的可用于為在軌衛星補加燃料并可在必要時把廢棄衛星送入棄星軌道的機器人技術。MDA準備用自有資金解決該項目的至少部分經費,并已同一家衛星運營商訂立了一項選擇權。該運營商同意讓這顆驗證星接近其一顆老舊的商業通信衛星,進行補充燃料的嘗試。M DA在為美國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建造遙控操縱系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多年來已在機器人技術領域投資約30億美元,其中有1/4投在了可用于在軌維護任務的技術上。
多年來,延長建造和發射成本超過3億美元、每年能創收1億美元的商業通信衛星的使用壽命一直是對衛星運營商很有吸引力的一種設想,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在軌維護任務都面臨許多技術上的挑戰,隨之會帶來眾多的保險問題。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