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金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揭開了我國自行研制和發射各類應用衛星的序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方紅一號這個生機勃發的嫩芽,已長成參天大樹。
東方紅二號:開辟中國衛星通信新時代
20世紀70年代,早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隨著世界空間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央做出了盡快研制“東方紅二號”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在試驗通信衛星的基礎上,研制實用性通信衛星,以改變我國通信技術落后的狀況的重大決定,剛剛完成“東方紅一號”衛星研制發射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人員,又開始了挺進36000千米的新長征。
1 984年1月29日,“東方紅二號”首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新建的工位上由新研制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遺憾的是由于火箭三子級二次點火失敗,使“東方紅二號”衛星停靠在一個無用的軌道上。
試驗隊領導遵照張愛萍副秘書長關于“要振作精神,共同想方法,出主意,搶救衛星”的指示,立即召集飛行控制小組有關技術骨干會議,經過集體分析研究,提出了盡快將固體發動機點火,提高衛星軌道的方案,盡管衛星發射失利,但是,仍然完成了大量的技術試驗,這些試驗充分驗證了衛星方案的正確性。
在初戰失利的情況下,航天人沒有氣餒,他們擦干了淚水,又開始了新的戰斗。由于“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一次研制了兩顆,因此,時隔三個月后,1984年4月8日,第二顆“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升上了太空,16日18時27分57秒,衛星定點在東經125度赤道上空。廣袤的太空,終于有了中國第一顆靜止軌道通信衛星。
“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國衛星通信事業劃時代的革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之一,縮短了與世界上研制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國家技術水平上的差距。
衛星定點后,有關部門先后進行了20多天的通信信息傳輸試驗,試驗經過表明,衛星技術指標完全滿足設計要求。中央軍委張愛萍副秘書長利用衛星與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恩茂通了電話,國務院還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研制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實際工作壽命大大超過了設計要求。1986年,中國發射成功“東方紅二號”實用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實用通信衛星與試驗通信衛星相比,技術上有了適當的改進,衛星結構與試驗通信衛星相似,只是采用了覆蓋我國國內領土的窄波束拋物面天線,從而提高了波束的等效輻射功功率,極大地提高了通信容量、通信地面站的信號強度和接受電視圖像的質量,其傳輸質量超過了當時我國租用的“國際通信衛星”,原來接收“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的電視圖像需要使用10米直徑的天線,而實用通信衛星只需要3米。
1 988年3月后,我國連續發射成功3顆“東方紅二號”甲實用通信衛星,這些衛星采用了新的設計方案,性能不斷增強,壽命不斷延長,衛星轉發器由2個增加到4個,使電視轉播能力由2個頻道增加到4個,電話傳輸能力由1000路增加到3000路,設計壽命由3年增加到4年半,使中國衛星通信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一段時間里,使我國的衛星通信轉發器的國產化程度達到三分之二,占領了國內衛星通信的半壁江山。
“東方紅二號”實用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好可靠穩定運行,開辟了我國衛星通信事業的新時代,為開放的中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東方紅三號:打響“太空保衛站”
20世紀80年代。隨著衛星通信浪潮的沖擊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引發了國內對通信衛星轉發器的更高需求。面臨這種情況,我國科技人員在研制“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的同時,就著手開展研制中容量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的方案論證和技術攻關工作,旨在縮短與世界通信衛星研制技術的差距,讓空間技術更為廣泛的服務于經濟建設。
到底搞一個什么樣的衛星?在研制衛星方案階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認為,如果我們按常規的衛星研制思路來走,就永遠落在世界水平后邊,只有跨過傳統的發展階段,才能迎頭趕上國際空間事業的腳步。要搞就不能走衛星研制的常規發展階段,要搞就要世界先進水平!因此, “東方紅三號”從20世紀60年代水平起步,瞄準當時的80年代的水平。
他們大膽提出了衛星攜帶24個C頻段通信轉發器,采用公用艙技術、全三軸穩定姿態控制和液體雙組元統一推進系統等國際上最先進的通信衛星技術,研制出一顆具有國際20世紀80年代水平的通信衛星,實現我國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研制技術的新跨越。這就是說,要用8年時間,使“東方紅三號”衛星從當時我國通信衛星只有國際上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一步跨入80年代。
中國空間技術的發展史不能不大書特書這一天。
1997年5月12日,我國自行研制的新一代中容量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終于在西昌發射成功,5月20日15時01分,“東方紅三號”經過漫漫的征程,終于到達了它的“太空泊位”,成功地定點于東經1 25度赤道上空。茫茫太空,終于又有了一顆中國新星。中國通信衛星事業終于邁出了堅毅的第二步。
“東方紅三號”通信廣播衛星的發射成功,無論對于我國的空間事業還是通信衛星產業,都是一個歷史性的勝利,如果此次發射失敗,不僅中國衛星研制者10年的心血將付之東流,更為嚴峻的是,在廣袤的太空中,將沒有中國的通信衛星,國家不僅將要繼續租星或買星,而且,寶貴的太空軌道位置也將丟失,更為嚴重的是中國的通信衛星民族工業將面臨更為困難的境地。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東方紅三號”衛星的發射成功,對于中國通信衛星產業來講,意義非凡。
“東方紅三號”衛星所占領的太空軌道位置,對于我國來講,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絕佳位置。在這個位置上,“東方紅三號”衛星的波束正好覆蓋我國全境。
“東方紅三號”的成功,不僅解了我國通信衛星市場的燃眉之急,同時,這顆衛星的研制,還帶動了我國電子、材料、機械、計算機和加工工藝水平的提高,給我國高科技領域以極大的牽引,促進我國空間技術的快速發展。它的意義還在于我國在日益激烈的通信衛星市場競爭中,奪回了部分市場,展現了我國衛星研制者的雄厚技術實力合信心。
為適應國內外通信衛星市場飛速發展的需要,振興我國的通信衛星民族產業,“九五”期間,在國家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支持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開始進行大型靜止軌道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四號”公用平臺技術的研制開發工作,在衛星大型承力筒、大容量儲箱等衛星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于2001年1月,完成了前期技術攻關任務,衛星方案通過了國防科工委組織的專家評審,開始研制。
“東方紅四號”通信衛星是我國第三代通信廣播衛星,攜帶48個通信轉發器,壽命1 5年,有效載荷將以直播和通信為主。預計用四年時間完成。
開展“東方紅四號”大容量通信衛星的研制,不僅將大大加強我國衛星通信、廣播電視、信息傳播工作,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還將大大縮短我國在通信衛星領域與國外的差距,使我國通信廣播衛星研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專家介紹,指根據不同航天任務,進行局部適應性修改,可支持多種有效載荷,以構成不同衛星的衛星平臺。是國際衛星技術發展的趨勢。在進行“東方紅四號”衛星研制的同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采用成熟技術,實現技術創新,形成我國新一代大容量、長壽命通信廣播衛星公用平臺。該平臺在設計思想上,堅持通用性、繼承性、擴展性、及時性和先進性的原則,平臺功能與目前國際上同類衛星先進平臺水平相當,適用于大容量通信廣播衛星、第二代直播衛星、移動通信衛星等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通信任務,可以在短期內,形成小批量生產能力。靈活便捷的運作方式和優越的性能價格比,使該衛星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能力。
專家指出,開展“東方紅四號”衛星的研制和大型通信廣播衛星公用平臺的建立,不僅將大大提高我國衛星通信、廣播電視、信息傳播的水平,加速我國信息化進程,還將大大縮短我國在通信廣播衛星領域與國外的差距,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有幾個能研制大型通信廣播衛星及其平臺的國家。
“東方紅四號”衛星公用平臺的研制,已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利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我國為委內瑞拉研制發射了通信衛星,實現了我國衛星出口零的突破。中國衛星終于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