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父子究竟處決過多少“臺獨”分子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在他的文章、著作和電視節目中,談到蔣氏父子當年在臺打擊“臺獨”分子時,說真正被槍斃的只有1人。據考證,實為3人。
1976年12月25日,臺灣“總統”嚴家淦在國民黨的一次會議上聲稱,據他的記憶,遭到處決的“政治犯”、“臺獨”分子只有鄭評。據筆者考證,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被處極刑的“臺獨”分子并不止1人,應為3人,另有3人也被判了死刑,因種種原因未被執行或改判了有期徒刑。
此案起源于“臺獨”分子陳三興。陳是“臺獨”組織“臺灣民主同盟”的創始人,宋景松就是被他拉攏加入“臺灣民主同盟”組織的。宋景松過去曾犯案,被警方抓捕過,并坐過多年牢,心里對國民黨政權極其痛恨。隨后,“臺灣民主同盟”與臺獨組織“自治互助會”、“亞細亞同盟”掛上了鉤。其中,“亞細亞同盟”頭目施明德、蔡財源與陳三興系小學時期的同學。經過幾次聚談,宋景松、陳三興、施明德等人認為,3個組織理念相近,宗旨相同,應合并為一個組織。1959年12月,陳三興、宋景松等人返回高雄,在施家父子開設的“明春旅社”與施明德、蔡財源及施明德的兩位哥哥聚會,決定3個組織正式合并,組建成“臺灣獨立聯盟”,并選舉施明德、蔡財源二人為該組織的主要領導人。
宋景松雖不是“臺獨聯盟”的頭目,卻是該組織內活動積極的骨干分子。此后,“臺獨聯盟”除了在地方有了較快的發展,還將其觸角延伸到了軍隊。
1962年5月,臺灣調查局發現“臺獨聯盟”將有大動作,決定對其下手。在蔣經國的親自部署下,從5月8日至20日,調查局的數十名特工兵分數路,將“臺獨聯盟”在各地的成員陸續逮捕,3個月后,“臺灣獨立聯盟”案中的25名主要嫌疑犯被警備總司令部軍事法庭分三批起訴,宋景松因是再犯,被首批起訴,并被判處死刑,幾天后就押赴刑場處決。該組織的主要頭目陳三興、施明德被判無期徒刑,其他案犯分別被判處2年至15年的有期徒刑。
陳智雄系臺灣高雄人,早年在臺灣念書,后到日本留學。日本投降后,陳智雄未回臺灣,留在日本一面從事對印度尼西亞的貿易,一面從事“臺獨”活動。陳智雄是日本境內最早的一批“臺獨”分子,系多個“臺獨”組織中的“外交員”,負責對外聯絡。廖文毅的“臺獨”組織“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前后,他甚為積極,并被廖文毅派到東南亞各國擔任“巡回大使”。
陳智雄的活動,引起臺灣情報人員的注意。1955年,臺灣當局通過外交途徑,與日本、印尼交涉,告知陳智雄系分裂主義分子,給臺灣的安全造成了危害,要求將陳智雄逮捕起來,交給臺灣處理。

蔣氏父子

“臺獨”分子陳智雄
1960年12月,臺灣當局與日本政府經過多輪交涉,提出用交換“日本販毒犯”的方式,換取日本逮捕、遣返陳智雄,日方原則同意臺灣方面的意見,唯一要求是不得判陳智雄的刑。
陳智雄被遣返回臺灣之初,當局的確沒有關押他,但對他的行蹤卻一直在跟蹤、監視。1961年年底,臺灣調查局特工在郵件檢查中發現陳智雄又在籌組“臺獨”組織“同心社”,十分震驚,認為他是不可救藥、死心塌地的“臺獨”分子,決定將其逮捕。1962年,經蔣氏父子同意并批準,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事法庭將其起訴,并判處死刑。
鄭評系臺灣高雄人,生于1934年。1971年,鄭評被臺灣基督教教會推選為“基督教赴日參訪團”團員,前往日本參加基督教反共聯合會舉行的國際大會。進入日本的第三天,鄭評認識了“臺獨”組織“獨立臺灣會”的主要頭目、著名“臺獨”分子史明。“獨立臺灣會”已成立4年,史明正在考慮實施“主戰場在島內”的行動計劃,迫切希望在島內找幾個具有“臺獨”思想的人,作為“主戰場”在島內行動的幫手。經過數次交談,史明覺得鄭評“臺獨”思想堅定,有為“臺獨”事業作戰的意愿,決定將其吸收為“獨立臺灣會”的會員。
兩個月后,鄭評回到臺灣。根據史明的指示,他將老朋友、一同去過日本的游進龍及柯金鐘、黃坤能、賴錦桐等人吸收進“獨立臺灣會”組織,并經常召集他們舉行秘密會議,學習日本總部的指示,研究擴大組織,如何開展爆破、暗殺活動。
正當鄭評等“臺獨”分子蠢蠢欲動時,臺灣調查局的特工打進來了。他們首先策反了鄭評的好友、南投縣埔里人賴錦桐,然后順藤摸瓜,弄清了鄭評“臺獨”組織的所有內情。
為了懲處這幫“臺獨”分子,蔣氏父子曾兩次召開秘密會議,研究如何處理此案。會上,蔣介石、蔣經國指示下屬對此案要重處,對為首的“臺獨”分子鄭評要處重刑,把“臺獨”分子的囂張氣焰徹底打下去。1974年4月11日,此案宣判,鄭評因言行張狂、目標過大,被判處死刑。
另外3起“臺獨”案件的主犯被判處死刑的是1960年的廖史豪案、1963年的蘇東啟案、1972年的謝聰敏案。因種種原因,上述3案中的主犯雖被判處死刑但未被執行。
(文/汪幸福 據《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