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貿易爭端中,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DSB已經成為解決貿易摩擦的一種重要手段。由于WTO將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等新領域納入其內容中,并達成《與貿易有關知識產權協(xié)議》(TRIPS)。因此,WTO的這種爭端解決機制同樣解決了部分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摩擦,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豐富了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立法經驗和司法實踐,也彌補了原有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解決知識產權摩擦方面的不足。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下解決知識產權貿易摩擦問題有著與其他機制不同的特點。本文重點分析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下知識產權貿易摩擦呈現(xiàn)的發(fā)展趨勢和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WTO爭端解決機制與知識產權保護
WTO爭端解決機制適用的范圍,主要包括WTO協(xié)議的磋商和爭端解決條款所提起的各項爭端、WTO協(xié)議引起的成員方之間有關其權利義務的爭端、DSB單獨采取行動或與其他任何適用協(xié)定聯(lián)合采取行動而引起的成員方之間有關其權利義務的爭端。WTO還制定了詳盡的爭端解決程序,這一程序包括六個階段,即磋商、成立專家組、專家組調查并出具報告、DSB通過專家組報告、復審報告、實施報告。
在 TRIPS第 64 條中規(guī)定, GATT 中第 22 條、23 條關于解決貿易爭端的規(guī)范程序,直接引入解決知識產權爭端,可以利用貿易手段,甚至交叉報復手段確保知識產權保護得以實現(xiàn)。成員國可以利用 WTO 協(xié)定附件 2(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簡稱 DSU)中規(guī)定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爭端。DSU是爭端解決機制的主要的和直接的法律依據。根據DSU 第 1 條的規(guī)定,DSB是負責解決成員國之間爭端的主要機構。只有 DSB 有權為各項爭端成立專家組,接受或拒絕專家組的認定及裁決,以及監(jiān)督各成員國執(zhí)行 WTO 爭端裁決的情況。
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解決知識產權摩擦有著其他機制不同的特點。具體來說有這樣幾點:1、內容涉及范圍廣。TRIPS協(xié)議將有形商品貿易的原則和規(guī)定延伸到知識產權的保護領域,幾乎涵蓋了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的所有類別。TRIPS從 7 個方面分別規(guī)定了成員保護各類知識產權的最低要求,包括:版權及其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志、工業(yè)品外觀設計、專利權、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未經披露的信息(商業(yè)秘密)等,并涉及到對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問題。2、保護水平比較高。TRIPS吸收整合了四個主要的國際條約,包括《保護工業(yè)產權巴黎公約》(1967)、《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羅馬公約》以及《關于集成電路的知識產權公約》等。在具體要求上超過了其國際公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3、約束性更強。為了有利于知識產權人實施其權利并防止對知識產權的侵害,各成員必須根據 TRIPS的要求(TRIPS第 41-62條)建立保護知識產權的民事、司法和刑事程序。并且專家組裁決模式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保障了判決的有效性和權威性。4、注重保護措施的實施。設置了常設機構(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理事會)以便于監(jiān)督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實施。
二、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知識產權摩擦的發(fā)展趨勢
(一)知識產權摩擦呈現(xiàn)由多邊主義轉向單邊主義的趨勢
知識產權摩擦的解決機制可以分為多邊解決機制和單邊解決機制。多邊解決機制是指摩擦按照國際性機構或區(qū)域性機構的程序協(xié)商解決,單邊解決機制是指摩擦按照一國國內機構規(guī)定的程序解決。顯然,WTO的這種爭端解決機制屬于多邊機制。因此,在這種多邊解決機制下的知識產權摩擦只是全球知識產權摩擦的一部分,還有大量的知識產權摩擦存在于單邊解決機制下。
自1995年1月1日起,截至2008年12月31日,向世界貿易組織通知要求進行磋商的案件總共為388件。其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爭端共有27件,占比為6.9%。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知識產權摩擦在1995年到2000年保持比較明顯的增長,在2000年到2006年,摩擦的數量有著明顯的下降,2007年開始又有小幅度增加。總體上來說,無論是WTO下爭端的總數還是其中的知識產權摩擦的數量,從2000年后都有減少的趨勢。
2000年之后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知識產權摩擦有明顯的減少,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知識產權摩擦的具體形式由多邊的國際爭端解決機構轉移到了單邊的發(fā)達國家國內相關機構。這一點從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337調查的數量增長就可以看出來。作為美國單邊解決知識產權摩擦的主要形式,由美國發(fā)起的337調查從1998年開始出現(xiàn)了數量上的顯著增加,2004年開始數量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大。這種單方面解決機制已經成為美國解決知識產權摩擦的主要手段。
(二)知識產權摩擦中發(fā)達國家是主體,發(fā)展中國家處于被動地位
在WTO成員國提起的這27件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端中,美國作為申訴方的案件共有16件,占59.3%,歐盟作為提出申訴方的案件共有6件,占22.2%。發(fā)展中成員提出請求的案件,迄今只有2件。
發(fā)達國家遠比發(fā)展中國家更為頻繁地動用 DSU。其中深藏的一個事實就是,以美國和歐共體為主的發(fā)達國家在WTO體制內起著主導作用,在整個世界貿易中占據主體地位,因而,貿易摩擦也最多,而且具有強大的法律服務力量,足以介入WTO爭端解決。另一方面,發(fā)達國家在知識產權領域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在知識產權的貿易中獲取了巨大利益,因此,知識產權摩擦的申訴方和被訴方都是以發(fā)達國家為主,發(fā)展中國家在其中涉及的不多。根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86%的研發(fā)投入、90%以上的發(fā)明專利、98%的全球技術轉讓和許可收入都掌握在發(fā)達國家手里。
但是,隨著發(fā)展中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高科技產品的貿易也必然會增加,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摩擦也會隨之增加。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作為申訴方還是被訴方,發(fā)展中國家都將會越來越多地介入到知識產權摩擦中。
(三)知識產權摩擦的解決以磋商和解為主
根據WTO的文件規(guī)定,DSB設立了專家組程序和上訴復審程序,提供了多種解決爭端的途徑,如自行磋商解決、第三方協(xié)助斡旋調解解決、提交DSB解決、仲裁等。WTO明確規(guī)定任何成員國一方未經規(guī)定程序不得自行認定其他成員國違反協(xié)議或損害其利益,并且任何一方未經DSB授權不得采取任何報復措施。
在提交DSB的27件知識產權摩擦中,磋商和解的案件有15件,占55.56%,上訴裁決的10件,占37.04%,另有2件正在解決過程中。可以看出以磋商和解的方式解決摩擦的比例遠大于上訴裁決。出現(xiàn)這個結果與DSB制定的爭端解決程序密切相關。WTO規(guī)定在提起訴訟之前必須經過強行磋商階段,磋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申訴方才能請求成立專家組。摩擦的任何一方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斡旋、調解和調停的要求,甚至包括在成立專家組后的工作期間。這種規(guī)定使摩擦的各方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談判和調解,由專家組來進行調查和裁決只是眾多解決方式之一。因此,在涉及到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的摩擦中,各成員國更多的選擇了和解的方式來解決摩擦。
(四)專利和版權摩擦比較突出
根據TRIPS協(xié)議,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劃分為8種類型:版權及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識權、工業(yè)品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信息秘密保護權。表2中的27件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端中,涉及專利的爭端14件,占52%,涉及版權和鄰接權的爭端7件,占26%,涉及商標和地理標志的爭端4件占15%,涉及其他法律修改的爭端2件,占7%。
這種產業(yè)分布說明,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專利權是主要保護客體,與專利相關的產業(yè)多為藥品和農用化學品制造業(yè),對成員國的經濟利益影響較大,所以專利爭端在知識產權爭端中占有較高比例。當然,在專利保護方面發(fā)達國家存在著比發(fā)展中國家更大的利益訴求。與版權和鄰接權相關的錄音、錄像、電影產業(yè)受到侵權的影響也較大,爭端所占的比例也較高。
三、WTO框架下解決知識產權摩擦的對策
隨著知識產權貿易的發(fā)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演變?yōu)槭澜绶秶鷥荣Q易保護的趨勢,知識產權摩擦會急劇上升。根據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特點,認真對待和解決WTO下的知識產權摩擦問題,對各國都非常重要。
第一,遵守TRIPS規(guī)定的基本義務,但是又要避免超過最低標準的保護水平。這樣,一方面,遵守基本義務可以避免成為知識產權摩擦的導火索;另一方面,合理的保護水平又能夠盡可能地維護國內的經濟發(fā)展和技術創(chuàng)新。
第二,了解和應用WTO提供的爭端解決機制,對解決知識產權摩擦有著重要意義。根據WTO的規(guī)定,DSB是解決成員國之間爭端的機構,從成立到2008年年底已經成功地解決了388起貿易爭端。DSB對爭端的處理有著一套規(guī)范的流程,不管是申述方還是應訴方,都必須按照流程來進行申訴或應訴。同時,針對每件案件,DSB還需要成立相對的專家組。根據規(guī)定,各成員國如果因為有相同的利益可以作為第三方參與具體案件。第三方參與案件爭取的不是案件中的利益,而是與此相關的自身的利益。這也是維護成員國自身利益的一種方法。因此,加強對WTO爭端機制的研究可以為解決摩擦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三,應重視對發(fā)達國家知識產權政策的研究,加強國際交流。發(fā)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比較高,同時在國際上有著較強的政治影響力。一些重要的法規(guī)制度甚至國際性協(xié)議的達成都是在發(fā)達國家的推動下實現(xiàn)的,TRIPS協(xié)議的談判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多方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因此,各國在知識產權的制度和執(zhí)行上的一些新進展,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與相關各方進行溝通,使其了解本國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所做的努力。
第四,發(fā)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的國際談判中要統(tǒng)一立場,共同爭取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各國都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和立場,因此在國際談判中存在著復雜的矛盾和沖突。但是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而形成的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立場有著明顯的不同。發(fā)達國家在知識產權的保護談判中處于強勢地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要爭取自身的利益就必須聯(lián)合起來。例如,發(fā)展中國家和最不發(fā)達國家總結和吸取了關貿總協(xié)定烏拉圭回合知識產權問題談判的教訓,緊密團結,立場一致,并且利用其他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組織對公共健康危機的高度關切,積極地開展外交努力,形成強大的國際輿論,迫使發(fā)達國家改變其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的強硬政策。因此,在國際談判中發(fā)展中國家要用一個聲音說話,才能獲得有利的結果。
第五,培育本國的重點知識產權產業(yè),提高知識產權競爭力。從發(fā)達國家的知識產權產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在初期知識產權的生產力較弱時,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然后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新,此時需要較弱的知識產權保護來降低這種模仿和創(chuàng)新模式的成本。在具備了較強的知識產權競爭力后,再以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來維護既得利益。因此,各國在國際環(huán)境既定的條件下,必然需要提高本國的知識產權競爭力,這是長遠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朝.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知識產權個案的啟示與思考,WTO經濟導刊[J].2009.01.
[2] 孫振宇主編. WTO多哈回合談判中期回顧[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佟家棟等.與貿易救濟措施相關的爭端解決機制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6.
[4]王藝.TRIPS 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制與社會[J].2008,01(下).
[5]吳郁秋.美國對華337調查的現(xiàn)狀與政治經濟學分析,國際經貿探索[J].2008.10.
[6]張乃根. WTO爭端解決機制論:以TRIPS協(xié)定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劉朝.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知識產權個案的啟示與思考,WTO經濟導刊[J].2009.01.
2 這一結果明顯不同于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其他類型案件,以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為例,和解的案件比例都在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