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往來
Q:《磁共振成像》雜志所設的“讀片”欄目,樣式新穎,內容詳實,但每期僅一篇文章,我認為文章數量偏少,可否增加一些對罕少見病、疑難病的報道?
山西 張曉紅
A:感謝您對本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現代醫學通俗地將疾病劃分為兩大類:常見病、多發病和罕見病、少見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患病人數占總人口比例的0.65%~1%之間的疾病列為罕見病。對于常見病、多發病,臨床醫師只要充分掌握其影像學特點,一般比較容易診斷和鑒別診斷,不易發生誤、漏診。而對于罕見病、少見病、疑難病,由于其“罕、少、難”的特點,不少醫師對此類疾病不夠熟悉和了解,一旦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這不僅給病人帶來損失,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而對于對罕少見病的認識和處理能力,不僅反映社會對罕見病的應急處理能力,也是衡量醫院和醫師診療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指標。
為了給廣大影像科醫師和臨床醫師提供一個介紹、交流罕少見病、疑難病的平臺,本刊特別設立了“讀片”欄目,該欄目不僅重點介紹罕少見病例或疑難病例的典型MRI特點,也側重對常見病、多發病的非典型MRI表現進行分析;同時,還向讀者介紹國內外區域性較強的疾病(如,包蟲病、血吸蟲病)的典型MRI征象,使不同區域的醫師對此類疾病互有了解和收益。為了加強醫師之間的參與和互動,該欄目一舉打破同行其他期刊“個案”“短篇”等欄目的常規報道方式,在完整介紹病例診斷過程、討論的基礎上,特別邀請同行專家對該病的影像學特點、診斷和鑒別診斷要點進行點評、解讀,以增加該欄目的權威性,使讀者對該病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充分掌握該病的診斷技術。
由于該欄目采用了“看圖說話”+“專家點評”的方式,圖片豐富,信息充足,專家觀點權威,所以受到眾多讀者的關注和青睞。然而,由于文章篇幅和版面所限,目前該欄目僅每期刊登一篇論文,數量確實太少。鑒于廣大讀者的需求,我們將考慮以后加強對典型病例的報道力度和增加相應的論文數量,以饗讀者。
本刊編輯部
Q:《磁共振成像》雜志所設的欄目刊載的均為研究性論文,要求醫院的層次和科研水平較高,多為三級甲等醫院的科研論文,可否增加設置“經驗交流”之類的欄目,為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二級醫院開辟一片學術交流的空間?
廣東 黃波濤
A: 近期我們收到了許多您這樣的建議。非常感謝您關注本刊,并為本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本刊所設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技術研究”等欄目,以刊載創新性論文為主,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前沿性、實用性,以期全面反映國內外MRI專業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的進展。此類論文的學術水平較高。這是本刊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使本刊快速躋身于國際醫學名刊之林的有力保障。所以,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科研實力和硬件設施相對較為薄弱的二級醫院的學術成果不能被及時地報道。
然而,我們每位醫師都知道,為了對疾病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就需要不斷積累臨床經驗,而臨床經驗除了來源于自己的臨床實踐外,還有來自他人經驗的介紹,而這類經驗的獲得,多數是通過醫學期刊實現的。本刊的“臨床研究”欄目以刊載有較高理論水平的研究性文稿為主,同時也刊載可參考借鑒的臨床實踐經驗總結的文稿。
本刊將實時追蹤讀者、作者的需求,適時設置經驗交流類欄目,為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二級醫院的醫師提供廣闊的學術交流園地,促進臨床經驗的分享和傳承,幫助更多的MRI醫師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對疾病的診療水平。
本刊編輯部
book=240,eboo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