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勝基
鐵西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措施硬效果好
文/本刊記者 李勝基
近年來,隨著沈陽市鐵西區裝備制造業基地全面建設戰略的實施,大量非公有制企業(以下簡稱“非公企業”)到鐵西區落戶。鐵西區委按照“擴大覆蓋、強化保障、提升功能、發揮作用”的思路,一手抓非公企業經濟的持續發展,一手抓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區共建立非公企業黨組織252個,160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到了100%。
一是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形成黨建工作合力。成立鐵西區非公企業黨工委,相關區直黨(工)委設置非公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區委常委會定期研究全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區非公企業黨工委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職能,加強檢查指導,定期分析并通報情況。工商、稅務等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團結協作,形成了區委統一領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組織網絡。二是實行“黨工團”一體化格局,擴大黨建工作影響力。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在協調企業內部各方面的關系時具有特殊的優勢,因此,各級黨組織按照“黨建帶工建、團建,工建、團建服務黨建”的要求,將黨組織的工作與工會、共青團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三是加強服務、密切聯系,增強黨建工作親和力。實行了區級領導聯系非公企業制度,零距離指導黨建工作的開展,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審批等方面的困難。

一是強勢推進抓組建。通過“地毯式”排查摸底,為每個未組建黨組織的企業編號定位,按照“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組建一個‘銷號’一個”的辦法,做到計劃、責任、措施和完成時間“四定位”,有計劃分階段地推動組建任務的落實。二是落實責任抓組建。區委將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工作列入對區直各主管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情況通報制度,實時掌握組建動態,及時提出指導意見。三是因地制宜抓組建。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思路做好組建工作:“先大后小”,就是通過“獨立建、聯合建、依托建、幫帶建、同步建”等方式,加大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工作力度。“先易后難”,就是選擇組建條件相對好一些的民營、合資企業先行突破,再擴大戰果,形成“滾雪球”效應。“穩步推進”,就是采取“招商企業落地,上級黨組織指導跟進”的工作方法,保證企業開工,符合條件的及時成立黨組織。
一是推動陣地建設,營造黨建氛圍。區委以創建“符合企業實際的標準化非公有制企業黨員活動室”為工作目標,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幫助解決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和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建立工作機制,完善保障措施。首先,提供經費保障。區委加大經費投入,分別從區級財政和區管黨費中列支,設立了100萬元非公企業黨建基金,作為非公企業黨組織陣地建設、黨務工作者工作津貼、黨員教育培訓、開展黨建活動的專項經費。其次,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了《非公企業黨務干部考核獎勵實施方案》,量化考核指標,每年評選優秀黨務工作者,并給予獎勵。出臺了《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補貼辦法》,對專兼職的黨組織書記均實行崗位津貼制。三是搭建“共建平臺”,開展工作交流。建立機關黨組織與100個非公企業黨組織結成共建機制,指導和幫助非公企業建立健全“三會一課”、黨團活動日、黨員目標管理等各項基本工作制度。
一是創新黨組織書記選拔方式。通過內選、外聘、推薦選派等方式,選好配強企業黨組織書記。兩年來,鐵西區共為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選配了48名黨組織書記。同時積極推薦黨組織書記進入企業決策層,實行“交叉任職”,進一步規范了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發揮黨組織作用的機制和途徑。二是建立企業黨務工作人才庫。為了使非公企業能夠擁有既熟悉黨務工作又能但當企業行政、生產經營工作的黨務工作者,區委探索建立了《非公企業黨務工作后備人才庫》,高標準儲備黨務人才254名,不斷為非公企業推薦輸送黨務工作人才。三是建立定期培訓機制。區委組織部把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的培訓納入全區干部培訓計劃,每年普遍進行一次輪訓。同時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工商聯及行業協會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對企業主進行宣傳教育。四是加大黨建工作指導員的選派力度。制定了《關于在全區非公企業中派駐黨建指導員的意見》,先后選派了136名黨建工作指導員,重點做好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組建黨組織和規范黨組織活動等工作。
一是在活動載體上注重與形勢發展相契合。以“企業發展充滿活力、企業內部關系融洽”為主要內容,鐵西區開展了“建設和諧企業”活動,發揮黨組織協調企業和員工關系的“潤滑劑”、“黏合劑”作用,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和員工隊伍的穩定。二是在活動內容上注重與企業發展相結合。通過在黨員中推行“共產黨員工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和“黨員承諾制”等活動,使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到生產經營活動中,真正成為企業生產的“助推器”。
book=66,ebook=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