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長興島開發建設實現新跨越
2005年6月,遼寧省委、省政府作出成立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舉全省之力開發長興島的重大決策。2005年11月26日,臨港工業區管委會和黨工委掛牌成立,拉開長興島開發建設的序幕。成立4年多來,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實現了“超常規、快速度、高質量”的總體發展要求。
一是經濟快速增長。2009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4億元,同比增長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億元,增長6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億元,增長86%;實際使用外資 10億美元,增長89%,實際使用內資50億元,增長67%。后四項指標都多于2006-2008年建區以來前三年的總和(2006-2008年,GDP總和50億元,財政收入總和8.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和129億元,使用外資總和8.47億美元,使用內資總和48億元)。
二是基礎設施日益完備。公共港區一期3個7萬噸碼頭于2007年末通航,港口吞吐能力達到300萬噸。30萬噸原油碼頭2009年12月份開工建設。517米長的跨海大橋和貫穿全島的30公里長興大道全線竣工通車。進港鐵路南線于2009年7月開工,將于明年1月竣工。目前供電能力已達40萬千伏安。已完成一期用水工程45公里10萬噸送水管線工程,日供水能力已達12萬噸。市政設施和通訊、供熱和島內路網、管網以及綠化美化工程同步推進。
三是城市建設步伐加快。規劃了主副城區,拆除老城區舊建筑25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188萬平方米,完成商業城建設招商工作,要在2009-2011年3年間基本完成老城區改造。
四是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正在制訂生態島建設規劃,要把建設海島森林城市作為建設生態島的基礎工程,用3年時間投資5億元,完成全區綠化美化,全力搞好旅游景區建設。

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鳥瞰
長興島開發建設是繼蘇州工業園區之后,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又一合作項目。目前,遼寧省委、省政府關于在長興島設立遼寧特別經濟實驗區的決定即將下發,長興島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和口岸正式開放,設立綜合保稅區已進入國家審批程序,這些都將為長興島加快發展提供更優化的政策環境,帶來新的多重發展機遇。
4年多的時間里,長興島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名不見經傳到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力不斷提高的發展歷程。在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長興島堅持改革與發展的理念,堅持創新管理機制、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規劃和建設有機結合等一系列有效舉措的結果。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建區以來,長興島堅持始終把搞好招商引資,加快產業發展作為開發成敗的生命線,放在核心和大局的位置來抓。“一切為了產業發展,為了產業發展的一切”,區黨工委、管委會以及各部門、各單位都是招商局,都是投資者的服務局。將招商工作做得如何,為投資者服務搞得好不好,作為檢驗干部勝不勝任、稱不稱職的重要標準。全區專業招商部門和非專業招商部門,都下達招商指標,制定考核方案,做到千金重擔千人擔,人人頭上有指標。招商要選資,做到“五個不要”:凡是環保不達標的、免稅的、投資強度達不到要求的、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技術和產能嚴重過剩的、安全隱患大的項目一個也不要,重點引進“大(規模)、高(質量)、外(利用外資)、新(高新技術)項目。”

4年里,長興島共簽約產業項目142個,已開工75個。世界第四大造船廠-韓國STX投資30億美元的造船項目,2007年3月份開工,2008年12月份首船下水,2009年 4月17日首船交付使用,創造了22個月交付船東的全球造船業內紀錄,現已手持造船訂單70艘,海洋結構物3艘。大連船舶重工已決定五年內整體的造船和海洋工程項目、中集集團投資的海洋工程項目正在實施。現有四個造船項目全部達產后,年造船能力1560萬載重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造船基地。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全區上下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意識,突出概念和主題招商、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實行全員招商和全方位招商等四個方面的針對性措施,全年共簽約光匯石油、韓國浦項厚板加工、化物所、哈工大國家工程中心等項目42個,總投資為397.8億元人民幣。恒力(長興島)石化產業基地項目,2010年1月25日在沈陽簽約,總投資250億元,建設3套220萬噸/年PTA生產裝置,2套100萬噸/年PX生產裝置(一期為2套PTA、1套PX)。
2010年,長興島將繼續深入貫徹執行已有的成功經驗,堅持打好招商引資攻堅戰,調整出臺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將努力推進二三產業發展的新突破作為新的發展目標,從而實現招商引資好中求快、快中求好的新發展。
(本欄目稿件由遼寧省政府研究室供稿)
book=115,ebook=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