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工作方式的新特征:服務、多樣、社會化
基層社會變動是中國社會變化的晴雨表。很多改革開放的經驗、試點均發端于基層實踐,黨的建設工作方式的創新,也多發生在基層。
近年來,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式以其特有的新鮮活力充實著黨的生命力,賦予黨的活動方式以時代特色。比如,北京朝陽區葉青大廈黨總支以服務為基本功能,把領導寓于服務之中,以民主協商作為領導新社會組織的基本方式;無錫以公開招聘非公企業黨群工作指導員的方式,將黨建工作和工會工作“外包”給由黨的組織部門以考聘方式選定的特定人員;山東威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以特派員的方式服務于各類企業,并以此作為組織工作服務于中心工作的載體,等等。這些方式都顯示出在新形勢新任務下基層黨建工作的共有特征:服務、多樣、社會化。
基層黨組織以服務為重要功能之一,并把黨的領導寓于服務之中,是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反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行政權力的行使是有邊界的,特別是隨著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很多基層黨組織作為“政治核心”并不擁有實際的強制性權力。在這一背景下,基層黨組織能夠依靠行政權力來領導社會的范圍也是有限度的。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科學發展、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原則。因此,對于社會層面來講,黨組織更多的不是依靠強制性權力去實現自己的領導,而是通過自己政策得人心,通過為社會、為群眾服務來獲得影響力,從而獲得領導力,最終獲得人
民群眾的認同而擁有執政的合法性。
對于基層黨組織來說,服務是其基本功能之一,又是實現黨的領導的基本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大量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不服務的黨組織是沒有任何凝聚力的。當然,這里所說的“服務”是廣義上的服務,既包含日常為群眾辦實事,也包含政策制訂過程中的如實反映群眾意見,還包含對人民群眾的精神激勵、各種合法權利的尊重,等等。
基層黨組織功能的實現,需要多樣化的工作方式。就黨的基層組織的具體工作形式而言,在機關不同于學校,在社區不同于企業,在國企不同于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只能在多樣化的形式而非單一形式中完成。基層已經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方式、活動方式:服務是一種方式,協商對話也是方式之一;調解矛盾是一種方式,遏制不良社會現象同樣是方式之一;參與決策是一種方式,做思想工作也屬于方式之一。可以說,工作方式是最具創新性、靈活性的領域。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雖然工作方式屬于工具性問題,但也同樣貫穿著價值追求。只有真正確立以人為本、民主、公正的價值取向,其工作方式才能被群眾所接受,才能與時代特征相吻合。
基層黨建工作還需要社會化。這里所說的“社會化”,是指以社會能夠接受、社會歡迎的方式、手段促進黨建工作,并向社會開放。基層黨組織是生存于社會中的組織,是黨連接社會的觸角,只有以社會化的方式活動,才能真正獲得群眾的心理認同。一般說來,群眾不是用理論來判斷政黨的性質,而是以黨組織、特別是身邊的黨員和領導干部的行為來判斷黨的性質,因此,基層黨組織以群眾歡迎的方式進行活動就成為重要課題。
比如,有的社區黨組織以“黨的服務進社區、黨員服務進樓宇”為載體進行活動,深得群眾歡迎;再如,有的社區黨組織舉辦各種學習活動,黨員非黨員皆可參與,把建設學習型政黨與學習型社區結合在一起;又如,還有的地方在引導基層自治中發揮基層黨內民主,形成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的良性互動局面,等等。實踐證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把黨的活動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黨建工作面向社會開放,才能更好地在服務社會中實現黨組織自身的功能與使命。
一句話:與時俱進,獲得社會認可,是基層黨組織生存的不二法門。
(文/高新民 據《學習時報》)

資料圖
book=193,ebook=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