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躍良
努力實現從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跨越
文/張躍良
過去一年,普蘭店市創造了輝煌,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60位。跨入2010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搶抓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和普蘭店被大連市規劃為大連新市區的雙重機遇,進一步明確發展新定位,緊緊圍繞調整優化結構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促轉變,以轉變謀發展,傾注全力實現從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的跨越。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以大型龍頭企業為牽動,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集群發展,建設新興工業基地。大力推進主導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名牌化,以海灣、皮楊、太平三大工業區和瓦窩、元臺兩個工業園地為平臺,努力打造新型先進制造業基地。集中建設海灣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基地,太平機電制造產業基地,皮楊港航物流、裝備制造、海洋生物、服裝服飾產業基地,瓦窩軸承制造產業基地,元臺機械加工產業基地。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引導工業投資更多投向高端制造、創新研發、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加大政策扶持,改進協調服務,加快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的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推進電力設備器材、服裝加工、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大力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鏈,力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發展到22家,努力形成和不斷壯大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的產業集群規模。全年計劃完成工業投資90億元,增長23%;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10億元,增長25%。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擴總量、調結構、增效益為目標,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層次提升,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8%。加快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服務業總量擴張、結構優化。一是發展現代物流業。以固特異輪胎等大型制造企業為依托,在海灣工業區規劃和建設現代物流基地。積極培育物流市場,引進國內外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做強做大以倉儲和運輸為主的物流企業,提高物流業的信息化、集約化水平。二是發展現代商貿業。鼓勵和引導傳統中小商業企業改造成為現代商業業態,運用現代經營理念、現代流通方式提升傳統商貿流通服務業,吸引大型商業連鎖集團入駐發展,增強市場輻射能力。積極推進海灣新區綜合商務大廈等商業綜合體項目建設。加強特色市場、商業街建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拓展農村、社區連鎖銷售終端網絡,農家店發展到400家。三是發展現代旅游業。做旺生態旅游,突出景觀特色化,大力發展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和生態農業體驗旅游景點,進一步打響生態旅游品牌。實施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和保護,做好安波溫泉、同益老帽山、星臺巍霸山城等重點旅游景區對外推介宣傳,加強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快產業提檔升級,境內外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3%和15%,使旅游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豐榮世紀種苗花卉基地
加快發展房地產業。創新房地產開發模式,按照大連新市區的功能定位,大力開發商業地產、文化地產、教育地產,有計劃地開發高中低檔住宅,形成房地產市場的“洼地效應”,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力量。做好皮口、楊樹房、城子坦、安波、元臺、瓦窩、蓮山、雙塔等小城鎮房地產開發,堅持小城鎮房地產開發與產業基地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成為工業園區從業者和農村人口轉移的集中居住地。全年房地產開發面積200萬平方米,建設3個以上有規模、功能好的宜居小區。
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推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發展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制定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構筑具有顯著地區特色與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都市農業體系。一是發展設施農業3萬畝,新建規模畜牧養殖小區40個。二是加快綠色農業與品牌農業建設,著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農業名牌產品。三是進一步擴大四平費屯、城子坦鄭溝等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規模,搞好墨盤萬畝花生基地建設,新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0個、示范果園11.5萬畝,新發展果樹2萬畝。完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主導產業布局,促進畜牧、蔬菜、水產、水果、林業五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四是積極發展加工農業,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新發展龍頭企業10家。五是引導農業生產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園區,突出規模效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加快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行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相結合,提高傳統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擴大高新技術企業所占比重。依托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公共科技資源,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開拓市場。引導規模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建立科技項目孵化基地,創建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深入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創建中國馳名商標,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引進和培養面向新型產業體系的研究開發人才與經營管理人才,進一步擴大人才規模和總量,為實現從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跨越提供人才保證。
(作者系中共普蘭店市委書記)
book=184,ebook=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