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辭官倒賣土地人財兩空
2002年11月,剛從江蘇省委黨校學習歸來,南京市六合區常務副區長劉有貴便向組織遞交了辭呈,時年不到39歲的他下海經商。許多人對劉有貴辭官不理解。原來,劉有貴看中了一塊1500余畝的土地,他決定搞來開發房地產。
劉有貴在擔任江浦縣常務副縣長期間,一直分管建設、土地等部門工作,對土地政策、地塊開發程序、市場需求非常熟悉。當看到一個個開發商從他手里批到土地后紛紛暴富,他的心理不平衡了。他決定辭職下海,利用自己擔任常務副縣長的人脈關系,搞房地產開發。
利用人脈資源成了地產大鱷
2003年初,劉有貴借資400萬元,注冊成立了南京安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長。
劉有貴將看中的這塊地謀到手后,迅速辦理相關手續。他找到區建設局,提出了所謂的紅線和藍線分批出讓方案,就是將1514畝土地分成紅線和藍線兩部分,紅線部分先掛牌出讓,首期支付10%出讓金,這樣劉有貴的400余萬元剛能支付;剩余的為藍線部分,等條件成熟時再出讓。為了藍線部分的土地也能出讓,他要求國土部門在掛牌出讓文件的附件中明確藍線部分優惠出讓條件:拿下563畝土地后的一年半之內,如果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他就可以以一年半前的價格再拿下藍線范圍內的951畝土地。如果房地產行情不好,他也可以放棄購買,進退自如。
做好了這一切,劉有貴還不放心。因為,國家政策規定,土地出讓必須公開招拍掛。為了確保自己能競買成功,劉有貴授意浦口區國土局土地交易所在春節期間,僅在當地電視臺天氣預報欄目以字幕滾動的形式發布招拍掛信息。正如劉有貴所料,信息發布出去后,除了劉有貴剛成立不久的安隆公司報名競買外,沒有一家公司參與競拍。就這樣,劉有貴成功地以底價拿到了地。他的安隆公司在競買報名截止前一天,向區國土局遞交了報價書,報價為4504余萬元,同時交納了300萬元押金。劉有貴最終如愿以償地以每畝8萬元的底價受讓了563畝土地。
拿到紅線部分土地后,當年4月16日,劉有貴的公司在僅支付了紅線部分土地首期出讓金450萬元的情況下,又與浦口區國土分局簽訂了其余951畝土地的出讓合同。藍線部分總價款為7612萬元,劉有貴向其他兩家房地產公司借款900萬元,用于支付該宗地的首付出讓金762萬元。
就這樣,劉有貴成了坐擁1514畝土地的地產大鱷。
幾番轉手倒賣變成億萬富翁
為了解決每畝8萬元的出讓金難題,劉有貴找到南京一家公司,以每畝11.5萬元的價格轉讓出去,雙方簽訂了1514畝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轉讓總額高達1.725億余元。
這次轉讓,讓劉有貴獲得了數千萬元的差價。當年6月27日,他的安隆公司一下子就收到了南京李總的公司打來的土地轉讓款8300萬元。劉有貴用這筆錢支付了部分土地出讓金,并著手準備開發房地產項目。
此時,劉有貴被當時飆升的土地行情飆紅了眼,當年年底,他乘李總公司尚有8000多萬元土地轉讓款沒有支付之機,收回了其中的764畝。這樣,劉有貴又重新坐上了“地主”寶座。
一晃3年過去了,劉有貴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下家,李總公司由于資金周轉困難,從劉有貴手中購買的這塊土地也遲遲未能開發。為便于運作,2006年6月,劉有貴又注冊成立了一個項目公司——凱隆公司,準備把那764畝土地放到凱隆名下,由凱隆公司出面尋找下家。
但這塊764畝土地出讓金一直未繳清,土地證遲遲辦不下來。此時,劉有貴的面子再次發揮了作用。他找到區國土局王局長,將1514畝土地中剩余的764畝土地使用權證辦至凱隆公司名下。

劉有貴開始四處尋找買家。北京一家有開發意向的大公司希望連同劉有貴之前已轉讓給李總公司的這塊地整體“吃”下來。2007年初,三家公司進行土地轉讓洽談,最終敲定土地價格為每畝28萬元。2007年4月,買賣雙方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
就這樣,通過來回幾次“空手套白狼”,劉有貴利用土地權益轉讓的方式,獲利高達1.5億余元,成了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
被舉報落得人財兩空
劉有貴雖然發了橫財,但他深諳做人低調的重要性。沒有錢時,他花錢大手大腳,有了錢后,卻開始變得節儉起來。幾年前準備扔掉不穿的西裝,又被他拾起來重新披在肩上,開裂被丟棄了的皮鞋,被他涂上鞋油重新套在腳上。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盯上了他。2007年6月,南京市紀委收到一封舉報劉有貴非法斂財的匿名信,舉報劉有貴在辭官下海期間,精心策劃獲取土地,非法倒賣,一夜暴富的行徑。
2009年11月10日,南京市下關區法院對此案進行了一審判決,判決被告人劉有貴犯非法倒賣土地使用權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600萬元;被告單位南京安隆房地產公司違法所得人民幣1.54億余元及其違法所得產生的收益2378萬余元依法沒收,上繳國庫。
劉有貴費盡心機本準備大撈一把,不料最后落得如此下場。
(文/智敏 據《民主與法制時報》)
book=231,ebook=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