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濤,張艷梅
(貴州省六盤水市氣象局,貴州 六盤水 553001)
近 48a六盤水市大霧天氣氣候特征分析
陳海濤,張艷梅
(貴州省六盤水市氣象局,貴州 六盤水 553001)
該文利用 1961—2008年六盤水市 3個測站的逐日大霧天氣現象觀測資料,采用線性傾向估計、Mann-Kendall突變檢驗等方法,對六盤水地區大霧天氣的分布情況、年際變化等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六盤水大霧天氣差異顯著。出現大霧日數最多的是水城,最少的是盤縣。各月均有大霧發生,大霧主要出現在 11—次年2月,5-7月相對最少。近 48a六盤水大霧日數呈下降趨勢,大霧日數以每 10a減少 0.5d。20世紀 60年代和 80年代大霧日數較多,70年代和 90年代相對偏少,2001年以來大霧天氣明顯減少。六盤水年大霧日數在 1972年發生突變,表明 1972之前大霧日數較多轉為減少的趨勢。
大霧;線性傾向估計;Mann-Kendall突變;六盤水
大霧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它是指貼地層空氣中懸浮著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見度降到 1Km以內的天氣現象。大霧給公路交通、航空、港空運輸帶來極大不便,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高速公路的快速增長,大霧對高速公路的影響更加突出,由大霧造成的高度公路交通事故屢見不鮮,加之大霧造成的空氣污染也對人體健康不利,因此,大霧的監測和預報已成為天氣預報的重要項目。六盤水市地處烏蒙山脈南端,云貴高原中部的斜坡上,平均海拔多在 1 700~1 800m,是典型的低緯高海拔山區,大霧天氣日數較多,因此,對六盤水地區大霧天氣的時空分布特征進行分析,了解大霧天氣發生的規律,對于預報本地區大霧天氣的發生、領導決策以及防災減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采用六盤水市 (六枝、水城、盤縣)1961—2008年逐日大霧觀測資料,統計了 3個站各月、各季、逐年平均大霧日數及年代大霧日數資料,采用線性傾向估計方法分析大霧的變化趨勢,采用Mann-Kendall[1-2]法對近 48a大霧的突變特征進行分析。
六盤水各測站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不同,大霧天氣差異顯著。統計 1961—2008年近 48a年來六盤水各站的大霧天氣,由圖 1看出,出現大霧日數最多的是水城,48a共出現 1 753d,平均每年為36.5d;六枝共有 948d,年平均次數為 19.8d;出現頻次最少的是盤縣,僅有 593次,平均每年出現大霧天數為 12.4d。

圖 1 六盤水各測站大霧天氣的年平均日數

圖 2 六盤水各測站各月出現大霧的平均次數
由圖 2看出,六盤水大霧的月際變化大,六盤水各月均有大霧發生,大霧主要出現在 11—次年2月,占總日數的 60%,其中 1月出現大霧次數最多,占總數的 19.7%,11月、12月及 2月大霧次數分別占總次數的 10.2%、16.4%、14.4%,5-7月相對最少,月平均大霧次數不到 1次。
由表 1看出,六盤水大霧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大霧活動主要出現在冬季,其次是秋季。出現最少的是夏季。但各站的季節分布也不完全一樣,六枝和水城四季發生的大霧頻率相當,冬季頻率都在 50%以上,但盤縣的春季大霧發生頻率要比夏季低。盤縣春季頻率為 9.8%,夏季為 27.6%。從各季的分布情況來看,六盤水大霧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秋冬的清晨氣溫最低,是霧最濃的時刻。

表 1 六盤水各測站四季出現大霧頻率分布情況

圖 3 六盤水歷年年平均大霧日數變化圖
從六盤水近 48a大霧逐年變化曲線圖(圖 3)可以看出,六盤水大霧天氣過程存在著明顯的年際變化特征。由圖中的線性趨勢可見,六盤水近 48a大霧日數呈下降趨勢,大霧的變化傾向率為 -0.7/10a,表明六盤水大霧日數以每 10a減少 0.5d。近 48a六盤水年平均大霧日數為 22.1d,1984出現大霧天氣最多,為 35.3d;1987年出現的大霧天氣過程最少,僅為 11.7d。
從表 2中發現,在近 48a中,六盤水各站大霧天氣總日數為 3 216d。其中 60年代、80年代大霧日數較多,年平均日數均達 70多天,占總大霧次數的44.2%,是大霧天氣的多發期;70、90年代相對偏少, 2001年以來大霧天氣明顯減少,年平均日數僅為51d,是近 48a來六盤水大霧天氣過程的少發期。

表 2 六盤水各年代大霧日數的分布
本文采用Mann—Kendall突變檢測法來分析六盤水近 48a的年大霧日數的突變性質,圖 4為六盤水年大霧日數的Mann—Kendall統計量曲線。(圖中直線為 0.05顯著性檢驗值 ±1.96),若 UF的值大于零,則表明序列呈上升趨勢,小于零則表明序列呈下降趨勢。當它們超過臨界值時,表明上升或下降趨勢顯著。超過臨界值的范圍確定為出現突變的時間區域。如果UF和UK兩條曲線出現交點,且交點在臨界線之間,那么交點對應的時刻便是突變開始的時間。如圖所示,六盤水近 48a的年大霧日數呈下降趨勢,20世紀 60年代以前六盤水大霧日數呈上升趨勢,70年代下降趨勢顯著,突變發生在 1972年。20世紀 80年代后期呈弱的增加趨勢, 90年代以來一直呈減少趨勢。表明 1972之前大霧日數較多轉為減少的趨勢。

圖4 六盤水 48a大霧日數的Mann—Kendall統計量曲線
①六盤水各測站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不同,六盤水大霧天氣差異顯著。出現大霧日數最多的是水城,平均每年為 36.5d;六枝多年平均日數為19.8 d;出現頻次最少的是盤縣,平均每年出現大霧天數為 12.4d。
②六盤水各月均有大霧發生,大霧主要出現在11月到次年2月,占總日數的 60%,其中 1月出現的大霧次數最多,5-7月相對最少。六盤水大霧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大霧活動主要出現在冬季,其次是秋季,出現最少的是夏季。
③六盤水近 48a大霧日數呈下降趨勢,大霧日數以每 10a減少 0.5d。在近 48a中,六盤水各站大霧天氣總日數為 3 216d。其中 20世紀 60年代、80年代大霧日數較多,年平均日數均達 70多天,是大霧天氣的多發期;20世紀 70、90年代相對偏少, 2001年以來大霧天氣明顯減少,年平均日數僅為51d,是近 48a來六盤水大霧天氣過程的少發期。
④六盤水近 48a的年大霧日數呈下降趨勢,20世紀 60年代以前六盤水大霧日數呈上升趨勢,70年代下降趨勢顯著,突變發生在 1972年。20世紀80年代后期呈弱的增加趨勢,90年代以來一直呈減少趨勢。表明 1972之前大霧日數較多轉為減少的趨勢。
[1] 魏鳳英 .現代氣候統計診斷與預測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9.
[2] 符宗斌,王強 .氣候突變的定義和檢驗方法[J].大氣科學,1992,16(4):482-493.
P468
B
2010-02-09
陳海濤 (1974-),男,助工,主要從事預測預報及服務管理工作。
1003-6598(2010)05-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