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讀

作者: (美)尼斯貝特
尼斯貝特指出,西方學術界長期以來,或者說,自笛卡兒以來,就下列各點達成共識:第一,每個人都具有大致相同的認知能力——感官、記憶、理解、反省,不論他是非洲土著還是歐洲貴族;第二,來自不同文化傳統的人表現出不同的信仰,不是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有差異,而是因為他們生活在宇宙的不同時空;第三,邏輯形式是最高的理性形式,它比常識和習慣更高級;第四,純粹理性的形式與它所思考的內容完全無關,這一思維形式不論是被運用到自然現象還是被運用到社會現象中,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然而,尼斯貝特指導的一系列社會心理學實驗所揭示出來的亞洲思維方式與西方思維方式的顯著差異,動搖了上述共識。尼斯貝特指出,個體心智有其社會起源。于是,尼斯貝特事實上回到了米德在20世紀初期曾提出過的“社會自我”(social self)的概念和后來由布魯默爾大大發展了的“符號交往主義”(symbolic interactionism)的立場。
在東方社會,不論是中國的儒家學說還是印度的吠陀學說都有類似論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遠比個人更具本源意義。因此,智慧——它的一個幾乎微不足道的部分被西方人稱為“理性”的前提是靜觀萬物生滅的過程并由此而體悟那個“元之又元”的道理,印度人稱之為“Ritam”,中國人稱之為“一”。
笛卡兒的理性是懷疑的和建構的,是拆解的和征服的,是躁動的和外求的。與此對峙的是東方智慧,其本性是寂靜的和內求的。世界之為整體所包含著的萬有關系,絕非人類的渺小理性能夠拆解和重構。寂靜是智慧,靜以通天下所感。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是《時代》雜志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福布斯》雜志10大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之一,被稱為《紐約客》怪才、“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其作品《異類》《引爆點》《決斷2秒間》無一例外一上市就位居《紐約時報》榜首。《時代》雜志評價他:“格拉德威爾是個善于講故事的天才。他似乎是個無所不知的先知,充滿印度哲人的睿智,人類生活的很多層面都成為他的故事的源泉。”《紐約時報》則稱:“在寫實報道領域,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可能是目前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天才。”
每一個職場中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體驗:壓力重重,太多事情都理不清頭緒,似乎永遠被各種任務和目標追趕著。
本書為時間管理的暢銷名著,自2001年出版以來,一直暢銷不衰,已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銷量百萬,并且擁有眾多GTD研究者、使用者和追隨者。
作者為一名行政管理培訓專家和教育家,擁有20多年豐富的管理經驗,被譽為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最具有建樹和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并且一直擔任紐約人壽、甲骨文公司、世界銀行、賓恩戶外用品公司和美國QVC等企業的高級管理顧問。

今天的企業市場策劃必須透徹地研究消費者的喜好。《跨界戰》開了一個不錯的頭,其對跨界消費時代及消費群態變化的心理解讀深刻而精辟。
跨界消費時代的來臨,對企業的跨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說,跨界創新能力已成為今天中國企業市場生存和競爭能力的一個最重要的評判標準。這是一種對傳統策劃思維的突破:不墨守成規,勇于從行業、產品本身之外尋找創新元素。在這樣的策劃思維之下,真正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可以說,《跨界戰》為中國企業的發展展示出一個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中國新時代 201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