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78-2009年煤炭工業投資分析與對策建議

2010-09-09 01:44:52劉永平
中國煤炭 2010年7期
關鍵詞:煤炭企業煤礦

劉永平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北京市東城區,100713)

★經濟管理 ★

1978-2009年煤炭工業投資分析與對策建議

劉永平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北京市東城區,100713)

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炭工業投資的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加大煤炭資源勘查投資力度;加大煤炭鐵路運輸建設投資規模;加大資源環境保護投資力度;加大煤炭科技研發的投入;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加大發展循環經濟投資。

對策 特點 投資 煤炭工業

AbstractIn this paper,an analysis is given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investments into the coal sector of this countr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era of reforms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major problems therein.On the basis of this,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as follow: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eliminating the obsolet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strictly control the random coal output growth;to intensify investment into coal resources survey and exploration;to enhance the total size of investment into coal sector railroad construction;to strengthen investment into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to enlarge inputs into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 activities;to increase inputs into work safety and increase inputs into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countermeasure,characteristics,investment,coal industry

近幾年來,煤炭工業投資迅速增長,2009年煤炭工業投資達到了3021億元,比2002年增加了26倍,比 1978年增加了90倍。改革開放以來,在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下,煤炭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煤炭工業投資得到了大幅提高,推動了煤炭行業向現代化、規模化、安全高效化方向發展,使煤炭工業的科技水平、裝備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有力地推動了煤炭工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1 改革開放以來煤炭工業投資的特點

1.1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1978-2009年煤炭工業基本建設投資額見圖1,可以看出,我國煤炭工業1978-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3個階段。

圖1 1978-2009年煤炭工業基本建設投資額

(1)第一階段是1978-1997年,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長,從1978年的33.17億元增長到1997年的223.44億元,增長了5.73倍,平均每年增長10.56%。這一階段,我國剛剛實行改革開放,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對煤炭的需求也是逐漸增加,因此對煤炭工業的投資也是循序漸進的。

(2)第二階段是1998-2001年,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回落,從 1998年的 155.20億元下降到2001年的62.19億元,下降了59.93%,平均每年下降26.28%。由于前一階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導,煤炭行業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雖然發展速度迅猛,但質量相當低下。在“大中小一齊搞”、“有水快流”等產業政策的影響下,各類小煤礦盲目發展起來,1997年小煤礦超過8.2萬個。過低的產業集中度造成供需兩端信息傳導不暢,到1997年出現了煤炭生產總量過剩的局面。受1998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煤炭需求量減少,由于過度競爭,煤炭價格大幅度下降,致使很多煤炭企業出現虧損,遭受重創,因此這一階段屬于煤炭工業的調整期,煤炭工業投資速度放緩。

(3)第三階段是2002-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陡然加大,從2002年的111.91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3021.45億元,增長了26倍,平均每年增長60.13%。從1998年開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井壓產調控煤炭總量的政策。經過近4年的努力,關井壓產調控政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國各類小煤礦由1997年的8.2萬個,減少到2002年的25543處,產量由1997年的13.3億t下降到2001年的10.9億t,2002年上升到13.9億t,煤炭供需基本平衡。自2001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快速增長,煤炭需求強勁,煤炭工業又迎來了新的大發展,煤炭工業投資也出現了急速增長的局面。

1.2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炭工業發展迅速。鄉鎮煤礦如雨后春筍,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各類小煤礦達到8萬多處,1997年國有重點、國有地方、鄉鎮煤礦的產量之比為40∶17∶43,國有大中型煤礦與鄉鎮小煤礦產量相當。因此在1997年煤炭產量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時,由于產業集中度低,各類小煤礦爭相壓價,惡性競爭,給煤炭工業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整頓、關井壓產,到 2009年,國有重點、國有地方、鄉鎮煤礦的產量之比為50∶12∶38。我國煤炭產業集中度逐步提升。2008年,千萬噸級的煤炭企業43家,產量合計13.77億t,占全國煤炭產量的49.39%;3000萬t以上的企業16家,5000萬t以上的大型企業7家,億噸級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只有2個;2009年底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達到9000多家,年產量28.06億t,占全國原煤產量的比重達到92%,規模以下小煤礦產量占全國原煤產量的比重比2008年降低了1個百分點,實現了連續5年規模以下小煤礦產量不斷下降,煤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

國家發改委的《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指出,“十一五”期間全國新開工大中型煤礦將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內,大型煤礦產量將達到14.5億t;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將達到22.4億t,煤炭產量占全國的56%;同時形成6~8個億噸級和8~10個5000萬t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炭產量占全國的50%以上。這改善了煤炭工業投資結構,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

1.3 投資主體多元化

(1)國家投資。新中國成立初期,煤炭工業基本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無償撥入的預算撥款,它帶來了企業爭投資、亂花錢的問題,使基本建設決算與預算長期倒掛,工程造價高,投資效果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煤炭工業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堅持基本建設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在投資管理方面,1981年國家決定基本建設預算內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煤炭工業由于煤價低,煤礦缺乏償還貸款的能力,1985年之前主要還是國家預算撥款。1985年1月,原煤炭工業部根據國家規定,擬定了《煤炭工業部基本建設撥款改貸款實施辦法》,煤炭基本建設預算內投資也由撥款改貸款。

(2)集體、個人允許投資煤礦。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各個行業的發展趨于活躍,社會經濟對作為基礎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應緊張。煤炭供應緊張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的因素。針對這一情況,國家放寬了對煤炭行業的管理政策,在加快發展國有重點煤礦發展的同時,鼓勵發展鄉鎮小煤礦。1983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鄉鎮煤礦的八項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積極發展地方國營煤礦和小煤礦”,倡導“大中小煤礦并舉”的政策。隨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別提出“有水快流”和“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大中小煤礦一起搞”的方針。這樣,我國煤炭的投資主體就由國家擴大到集體和個人。

(3)煤炭企業開始上市融資。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有煤炭企業經過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后,開始呈現活力。截至2009年底,國內共有32家煤炭類上市公司,直接融資1557億元。通過上市融資,煤炭企業很好地解決了投資資金不足的問題。

(4)國內煤炭企業也積極尋求外商投資。1981年,原煤炭工業部確定了積極引用外資,加快煤炭工業發展的方針。1977-1985年,通過各種形式利用外資17億多美元,利用這些外資與國內外配套建設了總規模為3720萬t/a的煤礦。“九五”期間 (1996-2000年),煤炭工業利用外資11.4億美元,其中,煤層氣開發利用外資近l億美元,技術裝備進口總額4.8億美元。據統計,截至2004年底,煤炭行業利用外資總額 (包括利用國外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約50億美元左右。其中日本能源貸款約38.4億美元,占76.8%;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0億美元左右,約占20%。通過技貿結合,引進了國外先進的采煤、掘進、洗選等技術和設備,經過消化、吸收,促進了我國煤礦機械制造技術水平的提高。

(5)下游產業紛紛投資煤炭工業,給煤炭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在當前煤炭供應偏緊、運力不足、煤炭企業政策性成本上升、資源價格普遍上漲的形勢下,電力、鋼鐵、水泥等下游企業不得不接受煤炭價格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下游企業開始加緊對煤炭行業的延伸,以穩定企業自身的利益。初步統計,到2009年底,非煤央企投資煤礦133處 (不含參股煤礦),設計能力3.19億t/a。

1.4 投資項目多樣化

隨著煤炭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和經濟效益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一些大型煤炭企業積極發展煤炭洗選加工,按市場和用戶需求組織生產,提高精煤產率、開發高爐噴吹煤等,逐漸形成了多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結構。一些大型煤炭企業在加大煤炭產能建設的同時,積極發展煤基多元產業,努力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延伸煤炭產業鏈,一大批煤焦、煤電、煤建材、煤化工產業園區開始建設,有的已初具規模。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等企業在這方面都是值得學習的典范。

1.5 投資決策科學化

(1)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煤炭開采技術裝備總體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隨著煤炭科技的發展,煤炭工業大力發展機械化、現代化。很多煤炭企業從手工開采逐漸完成了采煤、掘進、運輸、提升、通風、排水等環節的機械化,大大提升了采煤工效。1978年我國煤炭工業采煤機械化程度僅32.52%,2008年大型煤炭企業采煤機械化程度已經達到89.67%。2009年,國有重點煤礦原煤生產效率達到5.551 t/工,比1978年的0.931 t/工,提高了將近4.96倍;回采工作面平均單產達到 58783 t/月,比 1978年的10989 t/月,提高了4.35倍。

(2)大力發展安全高效礦井。從1992年開始,我國大力發展高產高效礦井。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債資金進一步向煤炭工業傾斜,支持了一批國有煤礦的建設和改造,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煤礦,提高了煤炭工業的設計、施工、管理和裝備水平。到2008年底,建成安全高效礦井292處。

(3)科技投入不斷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炭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近幾年,煤炭企業越來越重視科技投入,徐礦集團年投入研發費用由2005年占當年銷售收入的3%提高到2009年的3.5%;淮南礦業集團科技投入比例由2005年的2.9%提高到2009年的5.04%。一些大型企業堅持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積極與煤炭科研院所、高校聯合,注重解決煤礦生產和安全領域的關鍵技術,2002-2007年煤炭企業申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共計1755項,獲獎項目738項。煤礦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多數大型煤炭企業實現了綜合信息管理和工業視頻監控系統的計算機控制,逐步向辦公信息化、自動化目標推進。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重視人才引進和使用,盡可能地為優秀人才提供優厚待遇和寬松發展環境。如,淮南礦業集團成立技術創新職能部門和機構,加強科技創新隊伍和研發平臺建設。

1.6 投資的對外開放程度提高

在國際經濟日益一體化的條件下,任何一個國家都必然既要引進別國的產品和資本,自己也需要“走出去”。實行對外開放是煤炭工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從1972年起,中國煤炭工業開始改變閉關自守的狀況,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交流、合作的范圍進一步擴大。1981年,原煤炭工業部確定了積極引用外資,加快煤炭工業發展的方針。

1985年,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由平朔第一煤炭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開發總公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山西省雁北地區所有)與中國島溪煤炭有限公司 (美國西方石油公司、中國銀行信托咨詢公司所有)合作開發經營。這個項目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533萬t,建設工期為26個月,雙方共投資6.5億美元,其中中國煤炭開發總公司投資3.05億美元。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煤炭工業第一個吸引外資合作開發的煤礦,為我國煤炭工業后續的利用外資合作辦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其他利用外資合作建設的煤礦項目還有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年產400萬t的山西潞安常村煤礦、利用法國出口信貸引進大型關鍵設備建設的年產400萬t的山東兗州東灘礦井、與羅馬尼亞采取補償貿易方式建設的年產120萬t的山西霍縣白龍礦井和年入洗180萬t的選煤廠、同德國合作鑿井的河北開灤東歡坨礦井等等。

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炭企業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我們的煤炭企業不僅把外資“引進來”,也嘗試“走出去”。

山東兗礦集團2005年向德國DBT公司簽約轉讓使用一項“兩柱式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采煤專利技術,這是我國煤炭行業首次向國外輸出采煤技術。這一采煤技術是兗礦集團綜采放頂煤生產工藝的核心技術,擁有多項國內專利,并于2004年在澳大利亞獲得2項發明專利,是我國煤炭行業目前唯一在國外獲得專利的技術。這項技術有效解決了目前世界厚煤層開采的技術難題。

1.7 煤礦安全生產投入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礦安全投入增加,生產技術裝備、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被廣泛應用,煤礦防災、抗災能力提高,安全基礎工作不斷加強。改革開放初期,煤礦安全生產費用平均噸煤為1.23元, 2009年原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噸煤提取22.49元,增長了17倍,2009年累計提取安全費用246.92億元。

圖2 1978-2009年全國煤礦死亡人數

1978-2009年全國煤礦死亡人數見圖2,全國煤礦企業死亡人數1978年為6001人,2009年為2700人,死亡人數下降了55%;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1978年為9.713,2007年為0.892,百萬噸死亡率下降了90.82%。

近年來,國家對煤礦安全生產高度重視。表現在5個方面。

(1)煤炭企業提取安全費用。為建立煤礦安全生產設施長效投入機制,根據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煤炭生產安全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建〔2004〕119號)文件的規定,從2005年起實施煤炭生產企業單獨提取安全費用制度,由2005年3月份開始執行新的提取標準,到2007年原中央財政煤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噸煤累計提取20.91元,這2年來安全費用噸煤提取基本穩定在20元左右。

(2)為強化煤炭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意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建立風險抵押機制,保證生產安全事故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文件的規定,對從事煤炭開采的煤炭生產企業收取風險抵押金。按照核定生產能力,3萬 t/a (含)以下100萬元;3~9萬t/a(含)200萬元; 9~15萬t/a(含)300萬元;15萬t/a以上,以300萬元為基數,每增加10萬t/a增加50萬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以下簡稱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可根據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期間的規模大小和行業特點,在不低于以上繳納標準的情況下,按照產量、從業人數或銷售收入情況,分檔確定交納比例或具體數額。每家企業交納風險抵押金最高數額為人民幣600萬元。據測算統計,全國共計繳納600多億元。

(3)提高事故傷亡賠償標準。為使事故成本大于安全投入成本,形成業主自覺增加安全投入、自覺防范事故的機制,開始探索建立新的賠償制度。企業不僅要執行工傷保險制度,而且在發生傷亡事故后,還必須依據責任劃分,向死亡人員遺屬或傷殘人員支付相應的賠償、撫恤金。傷亡者本人或遺屬除了得到工傷保險賠償金之外,還有權向企業提出賠償要求,再拿到一筆數額較大的補償費用。目前,我國制定統一的傷亡賠償標準是,如果責任全在企業,對一個青壯年的賠償額度最高是20年的工資,工資依據是當地上一年的平均工資,并規定煤礦事故死亡礦工的賠償金不得低于20萬元。這個賠償標準的提高是希望在提高企業事故成本的前提下,促使企業重視安全投入,真正意識到預防的重要性。

(4)安全技術改造投入增加。為了解決國有重點煤礦安全生產歷史欠賬問題、加快治理重點煤礦重大隱患和進行安全技術改造,國家以國債資金扶持項目,地方政府也要投入相應配套資金,企業是安全投入的主體,各省 (市、區)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共同增加安全投入。2005年政府安排了30億資金支持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加上地方配套和企業自有資金,全年煤礦技改投資達到150億元左右。2006年,第二批煤礦安全改造國債補助項目共97個,涉及15個企業集團,總投資約74億元,其中,符合補助條件的設備及安裝投資約24億元。2007年繼續運用30億元國債資金,帶動企業和地方投入約200億元。

(5)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2005年度煤礦安全改造國債資金5020萬元,用于14個省 (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104個煤礦建設瓦斯監測監控系統。這104個煤礦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的建設總投資約1.67億元,除中央財政國債資金補助外,地方政府還配套1264萬元,企業自籌投資1.05億元,中央財政補助、地方政府配套和企業自籌資金比重分別占30%、7.5%和62.5%。

2 煤炭行業投資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2.1 煤炭產能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2006-2009年的4年間,全國累計完成煤炭采選業資產投資8685億元,較“十五”期間凈增6280億元,有力地拉動了煤炭產能建設。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2010年春節對全國煤礦統計,全國共有在籍煤礦15119處,總生產能力36.91億t/a;其中煤礦在建項目7039個,新增產能15.03億t/a。這些在建煤礦項目中,新建項目1081個,總能力6.85億t/a;改擴建項目5958個,新增能力8.18億t/a。另據國土資源部對已頒發的采礦許可證情況統計,全國具有煤炭采礦許可證的煤礦共14423處,總產能36.6億t/a。隨著一大批大型現代化煤礦陸續投產,煤炭產能過剩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

2.2 煤化工產業盲目發展,投資風險加大

近年來,各主要產煤地區紛紛拋出了龐大的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以合成氨、甲醇、PVC等為代表的傳統煤化工產品的產能快速擴張,并且在建和規劃建設的產品主要定位在煤制油、甲醇、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烴等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在建和規劃中的煤制油項目總規模達到了4017萬t/a;在建和擬建甲醇項目34個,到2010年總產能將達到2600~3060萬t/a,二甲醚產能將達到1000萬t/a。由此也引發了新一輪的大型煤氣化技術的無序重復引進,其中有些技術并不成熟,我國已經成為國外煤氣化技術應用于化工領域的試驗或示范基地,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和代價。

2.3 增值稅稅制不合理

目前,煤炭行業實行生產型增值稅,稅率為17%,而煤炭外購資產中原材料所占比重小,固定資產所占比重大,因而可抵扣的購進額僅占產品銷售收入的20%左右,遠遠低于一般工業產品70%左右的比重,致使煤炭企業增值稅稅負比較高。煤炭產業屬于基礎產業,現行增值稅政策不但體現不出國家發展基礎產業的政策導向,反而使煤炭企業的稅負高于其他行業,起著逆向調節作用,抑制了國有大型煤礦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積極性,難以在煤炭產業集團化、技術創新和安全生產上發揮鼓勵和引導作用。

3 煤炭工業投資的建議

3.1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產量無序增長

日前,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煤炭行業到2010年底前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產業政策、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煤礦8000處,淘汰產能2億t/a。全行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煤炭企業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要加強煤炭市場研究,根據市場變化科學組織生產;要認真吸取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煤炭產量過剩的教訓,有序推進煤炭產能建設,防止出現產量嚴重過剩、惡性競爭、競相降價現象,防止煤炭經濟運行出現大起大落,保障煤炭工業健康平穩持續發展。

3.2 加大煤炭資源勘查投資力度

《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完善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增加基礎地質勘探投入,提高煤炭資源保障程度。我國將加快國家大型煤炭基地資源勘查進程。神東、陜北、晉北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以優質動力煤和煉焦煤為重點,加快預查、普查,開展必要的詳查,為大型煤炭基地規劃建設提供地質依據。據專家測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儲量缺口1250億t,詳查儲量缺口2100億t,普查儲量缺口6600億t,需要投資400億元以上。

由于勘查投入不足,有些省區市煤炭資源保障能力正在下降,對煤炭資源的可持續供給帶來影響。比如,湖南省累計探明煤炭儲量37億t,探明煤炭礦產地572處,總含煤面積達5萬km2,約占全省面積的1/4。這些煤炭勘查成果,主要是1992年以前獲取的。1992年以后,由于煤炭地質勘查資金劇減,加之融資渠道不暢,煤炭勘查工作逐年萎縮。2000年鉆探進尺從1992年的1.2萬m銳減至1186 m,僅為1992年的10%,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已有探明儲量尚需進一步工作的井田、礦段不能進一步驗證和查明。

近幾年來,國家煤炭資源勘查投入很少,與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對資源需求差距甚遠,投資渠道不暢問題日益突出。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解決煤炭地質勘查投入不足問題。建議國家設立煤炭地質勘查專項資金,支持煤炭基礎地質工作和重點礦區詳查工作;建立煤炭地質勘查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運用減免企業稅收、貸款貼息和允許地勘企業上市融資等方式,鼓勵地勘單位開展煤炭資源風險勘探,促進商業性煤炭地質勘查市場形成和良性發育。

3.3 加大煤炭鐵路運輸建設投資規模

煤炭鐵路運輸一直是制約我國煤炭經濟發展的瓶頸。長距離運輸大宗物資是鐵路運輸的優勢。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內蒙和陜西,然而鐵路干線比較少;東部地區鐵路網密集,但煤炭資源緊缺。因此“北煤南運”離不開鐵路運輸。盡管煤運比重一直居鐵路貨物運輸之首,然而,鐵路煤炭運輸缺口卻居高不下。2007年,全國鐵路運輸煤炭15.4億t,而公路運煤僅2.2億t,內河運煤也僅2.44億t。而煤炭更是占據了全國鐵路貨運的半壁江山——2007年,鐵路煤炭運輸占貨運總量的比重為49%。

(1)要從根本上打破運力瓶頸,規范運力分配,關鍵是擴大鐵路建設的投資規模。目前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為7.9萬 km,其中約2/3是改革開放前所建。近十幾年來,我國新增鐵路里程僅為每年2%,遠低于同期8%~9%的國民經濟增長率,這是造成鐵路運輸能力緊張的根本原因。2001年以前,我國鐵路日均裝車長期徘徊在9萬車以下, 2003年突破 10萬車大關,2006年高速增長至12.9萬車。一連串的數據,在展示鐵路跨越式發展驕人業績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國鐵路運能挖潛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鐵道部出臺的《鐵路“十一五”規劃》中指出,重點圍繞十大煤炭外運地區運輸需求,在建設客運專線等相關線路、釋放既有線貨運能力同時,加快煤運通道建設和既有線擴能改造力度,形成運力強大、組織先進、功能完善的煤炭運輸系統。其設定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煤炭通道總能力達到18億t,而2007年全國鐵路運輸煤炭15.4億t,還有2.6億t的煤炭運力缺口。因此根本解決煤炭運輸瓶頸,是要靠大能力煤運通道的建設。

(2)讓煤炭企業資本加入鐵路建設,是煤炭與鐵路雙贏的一個選擇。神朔鐵路和目前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的投融資模式,應該擴展到煤運專線建設上來。長期單一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的鐵路行業,本來就給外來資本留下了大量空間,要滿足并規范煤炭運輸市場,絕不能靠鐵路一家力量,必須要煤炭上下游企業戰略性合作,實行一場煤炭運輸基礎設施投資體制的改革。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公司所屬的神朔鐵路是一個很好的范例。這條由國有特大型煤電企業投資經營的運煤干線,開通10多年來,運量增長173倍,運輸煤炭4.4億t,實現利潤47.2億元,上繳稅金約10億元。企業人均效益居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成為我國繼大秦鐵路之后第二條年運量過億噸的鐵路。

我國很多煤炭企業都有長短不一的自營鐵路,自營鐵路的贏利水平甚至不低于煤炭主業。煤炭企業也可以進行融資自建鐵路。

(3)要加強鐵路建設基金流向的監管。目前,在計劃經濟模式下形成的鐵路建設基金已經成為煤炭企業的剛性支出,短期內難以取消,加重了煤炭企業負擔。據統計測算,1995-2006年,煤炭企業累計支付鐵路建設基金1700多億元。目前,煤炭鐵路運輸量占全國貨物運輸總量的45%以上,煤炭行業承擔了全國鐵路建設基金的一半左右。鐵路建設基金要專款專用,加快鐵路建設速度,緩解煤炭鐵路運力的不足。

(4)要吸納社會資源進行鐵路建設。盡快采取鐵路股份投資工程試點,提高地方鐵路建設和運營的比例,推動其他產業資本與鐵路運輸資本的兼并融合步伐,通過體制改革整合社會資源,實現不同產業資本的橫向聯合和發展,從根本上緩解鐵路運輸的瓶頸制約。

3.4 加大資源環境保護投資力度

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戰略位置,擺脫粗放增長的路子,已成為全煤炭行業乃至全社會的共識。無論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還是在煤炭消費領域,都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大力推動煤炭的節約發展和清潔發展。淮南、平頂山、撫順、西山、新汶等一批循環經濟試點礦區,正在加快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的步伐。目前,煤礦平均資源回采率和原煤入洗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煤炭產品結構開始向多元、合理、優化方向轉變。

3.5 加大煤炭科技研發的投入

煤炭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要加大國家科研開發資金對煤炭產業的支持力度,或建立煤炭科研開發專項基金,加快煤礦建設、煤炭開采及加工轉化等基礎理論和高新技術開發步伐。加大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煤炭產業風險投入,鼓勵和支持煤炭企業開發建設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試驗和示范項目,推進煤炭產品多元化、潔凈化和高級化。

3.6 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投入

盡管我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仍然明顯高于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的水平。2009年特大事故數同比上升,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煤礦事故多發和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已經成為阻礙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硬約束。要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投入,確保煤炭工業和諧發展、安全發展。

3.7 加大發展循環經濟投資

循環經濟以“資源開發—煤炭生產—資源再生”為主要特征,不僅使煤炭生產向電力、焦化等下游延伸,提高經濟效益,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產生,煤炭企業要真正將煤炭就地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化,突破目前絕大多數煤炭企業銷售煤炭初級產品的困局,在技術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需要投入龐大的資本,來完成面向未來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條調整。這種投資需求單單依靠煤炭企業自身的積累無法完成煤炭產業鏈向高附加值方向布局,直接抑制了許多煤炭企業非常好的項目上馬。

因此,需要通過利用政策引導和企業項目規范運作,來解決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迫切的投資需求。在政策方面,首先是投資政策,加大對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金融支持的引導作用。對重大煤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有關部門要優先核準或備案,列入重點項目計劃,國家可針對煤炭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在稅收上減稅、財政上采取貼息等優惠政策,吸引資本向煤炭行業循環經濟項目流入。鼓勵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國外資本進入優勢煤炭企業循環經濟項目。在消費政策上,政府采購應起表率作用,在同樣的條件下,優先使用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項目產品,例如廢棄物資源化產品、煤炭液化產品、煤炭化工產品等,以此來增加煤炭循環經濟項目的吸引力,使得投資政策與消費政策相互促進,引導更多的資本向煤炭行業流入。

(責任編輯 張大鵬)

Coal industry investments during 1978~2009:a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Yongping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Data,China National Coal Association,Dongcheng district,Beijing 100713,China)

TD-916

A

劉永平 (1971-),女,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碩士研究生,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統計處副處長,主要從事煤炭行業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等工作。

猜你喜歡
煤炭企業煤礦
煤炭企業走好走實群眾路線的制度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50
煤炭企業檔案管理的創新
蘭臺內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8
大型煤礦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工業設計(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3
煤炭企業鐵路自備車維修探討
上半年確定關閉煤礦名單513處
現代企業(2015年8期)2015-02-28 18:55:34
去年95.6%煤礦實現“零死亡”
現代企業(2015年6期)2015-02-28 18:51:50
煤炭企業開發成本構成
現代企業(2015年4期)2015-02-28 18:48:09
我國煤炭企業物資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
煤礦區環境污染及治理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07
煤礦開采工藝的探討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天堂av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熟女AV|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在线a网站| 毛片久久久| 亚洲欧洲综合|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在线播放91|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不卡在线看|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女人18毛片久久|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成人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青青|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成人亚洲天堂|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91色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色伊人| 狠狠v日韩v欧美v|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高清免费毛片|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亚洲| 久久香蕉国产线|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在线网站18禁|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91精品国产福利|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