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光田
(紅河學院體育學院,云南蒙自661100)
對紅河哈尼族地區農村體育現狀的調查分析
——以云南元陽縣鄉鎮為案例
錢光田
(紅河學院體育學院,云南蒙自661100)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等,對紅河哈尼族地區元陽縣11個鄉鎮的農村體育活動場所、活動形式、活動項目、參與率、活動動機及制約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進行調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議,為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農村體育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農村體育;現狀
紅河哈尼族地區元陽縣是位于我國西南邊疆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世界聞名的哈尼梯田,居住著哈尼、彝、漢、傣、苗、瑤、壯等七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86.05%,其中哈尼族就占全縣總人口52%[1]。溫家寶總理在“關于制定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說明”中明確提出了“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健康水平,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2]。因此,發展農村體育,增強農民體質,是豐富廣大農民體育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是促進新農村建設快速協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舉措,是構建和諧新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中華民族整體素質。近年來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政府機關部門對農村體育建設和改善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是,面對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經濟文化需求,仍面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通過調查表明:該地區11個鄉鎮農民群眾的體育意識有所增強,農村體育已具備了一些條件,但極不完善;農民體育競賽和民族體育活動較少,參與人次很少,民族體育項目的體育活動基本淡化;體育場所器材設施陳舊、質量差,無法滿足現階段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的需要;缺少組織機管理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經費嚴重不足等;制約了該地區農村群體活動和一些民族體育活動的開展。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對紅河哈尼族地區元陽縣的大坪鄉、黃茅嶺鄉、沙拉托鄉、攀枝花鄉、牛角寨鄉、逢春嶺鄉、馬街鄉、勝村鄉、嘎娘鄉、黃草嶺鄉、俄扎鄉等11個鄉鎮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農民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形成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以及對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11個鄉鎮農村體育方面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校園圖書館網查閱了相關研究論文、學術專著和當地體育文史資料等。
1.2.2 問卷調查法:2009年4月-2010年1月對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的11個鄉鎮的農民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反映了農村體育基本情況),共發放問卷200份,女性農民分別發放79份,男性農民分別發放121份,回收問卷199份,其中有效問卷199份,有效率為99.5%。
1.2.3 訪談法:2009年4月-2010年1月在完成問卷的基礎上,對當地體育局和部分鄉鎮干部進行走訪訪談及電話咨詢。
1.2.4 數理統計法:使用計算機軟件對調查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2.1 農民體育活動場地設施與組織體育活動情況調查
2.1.1 農民體育活動場地設施調查情況

表1 對鄉鎮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統計情況(多選)
農村體育作為社會一項公共事業,它不僅涉及到農村文化、醫療、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的發展,而且與9億農民的體質狀況和健康水平息息相關[3]。發展農村體育場地設施,重點在于增加農體育公共產品的供給。公共物品(產品)是指任何集團和社會團體決定,為了任何原因,通過集體組織提供的物品或服務[4]。公共服務是指以服務形式而存在的公共物品[5]。公共物品(產品)提供包括公共物品(產品)的供給主體、供給總量與結構、供給機制等.公共服務包括對服務活動的授權、資助、獲得和監督等[6]。增加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公共產品的供給,難點在于資金的籌集。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公共產品供給資金的籌集,是農村體育穩步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首要環節。因此,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二者具有空間上的不可分割性,但提供公共服務的核心是職能政府部門。所以,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公共產品供給籌資機制,就是要建立起持續、穩定的財政投入制度,以保證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公共產品生產與建設順暢,并能夠持久發揮作用。從調查表1顯示:從11個鄉鎮場地設施建設中,籃球場、乒乓桌、臺球桌都有,從調查訪談中得知籃球項目深受農民群眾的喜愛,大部分籃球場地都集中建蓋在鄉鎮上,利用村級公共用地建設,大部分籃球場、球架安裝也較規范,不像以往的凝土籃球場籃球架用兩個木頭安裝中間,給健身路徑的使用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乒乓桌大部分是露天石塊做成的,活動效果不理想。臺球桌、麻將桌、撲克桌和活動中心室的建設很簡陋。特別是哈尼族民族項目濃厚的鄉鎮牛角寨、勝村、黃茅嶺、攀枝花的磨秋和秋千場場地質量環境差,只有民族節日的時候臨時搭建提供活動,沒有建設一個良好環境基地,平時也可以提供娛樂。從表1顯示:11個鄉鎮里只有三個鄉鎮配備體育社會指導員,所以基層體育管理部門職能弱化,專職體育社會指導服務人員短缺,投入較少,農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同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制約著農村體育事業發展。
2.1.2 各鄉鎮大范圍的體育活動組織情況
由于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各鄉鎮農村地域廣闊,自然條件不同,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所組織的體育活動時間各自安排從表2顯示來看:有7個鄉鎮一年組織1次體育活動占63.6%,有2個鄉鎮三年組織過1次體育活動占18.2%,有2個鄉鎮四年組織過1次體育活動占18.2%。,通過調查表1顯示和表3統計情況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各鄉鎮有籃球場,對籃球運動熱度比較高,開展比較活躍。但地區鄉鎮民族性的開展項目活動不理想,民間民族體育項目的傳承與保護發展,沒有得到因地制宜挖掘本民族項目特色的體育資源,沒有充分發揮民族項目特性和積極性,可能受當地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所以無暇顧及其它體育活動的根本原因。

表2 各鄉鎮組織體育活動時間安排統計情況

表3 各鄉鎮組織體育活動項目統計情況(多選)

表4 農民參與體育活動形式調查統計
從表4調查顯示:在各鄉鎮組織體育活動中,問卷調查120名農民男性和79名農民女性,參加過體育活動農民男性占被調查總數的37.5%,不愿意參加在旁邊觀看占農民男性被調查總數的62.5%;農民女性愿意參加占被調查總數的19.0%,不愿意參加在旁邊觀看占農民女性被調查總數的81.0%。可以看出大部分農民參加體育活動積極性不高,農民增收困難,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低,家庭總收入低,用于體育活動方面的消費還十分有限,在這種狀況下,要農民拿出本來就很微薄的收人去購置一些體育器材,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加上農民對農村體育的認識淡薄,以及農村體育活動建設問題,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缺少規劃與投入,相當部分鄉、村政府的領導班子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經濟建設上,沒有把體育工作作為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來抓。調查中顯示:對農村體育的概念有一點理解認識的占被調查男性農民的37. 5%,不知道占62.5%;女性農民有一點理解認識占被調查女性農的24.1%,不知道占75.9%。由于多方面因素,相關的體育組織機構不能有效地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農民對體育健身的目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清,存在習慣性偏見。由于廣大農民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匱乏,也就很難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所以開展農村體育活動給組織者帶來一定的難度。
2.1.3 影響農民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
從表5調查顯示:影響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鄉鎮農民參加體育活動因素的前三位是經濟原因、缺乏器材和缺乏場地。經濟是保證體育活動能在農村和諧發展的基礎條件,器材和場地是提供物質的享受,在加上農務緊張、無專人指導農民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在場所選擇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和目前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滯后的現實是相符的。在被調查(表1)鄉鎮自然村中100%的鄉鎮有籃球場地、乒乓桌、臺球桌,其它項目和民族項目場地、場所設施很少,但這些場所是建蓋在鄉鎮中心,使些個別村莊離得較遠參加體育活動不方便,使農民在場地的選擇和使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導致農民參與體育率低,體育活動的隨意性、體育開展計劃難于普及的主要原因。當然,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不只是社會體育發展自身的原因,還有整個社會的原因,例如農村場地器材明顯地不適應廣大農民對農村體育的要求,國內的大部分鄉鎮、農村體育設施相當落后,發展極其緩慢,體育水平低、不全面、發展不平衡,農村體育事業經費投入過少,比例過低,并且過分依賴于社會捐贈資金,不能滿足廣大農村農民體育文化需求,學校國有體育設施結構性閑置,向農民開放率低,國有體育資源難以公民共享,經濟貧窮落后的農村鄉鎮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組織化程度過低等,難以充分發揮農村體育發展的優勢[7]。

表5 影響農民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調查統計(多選)
2.2 閑暇消遣時間農民自己喜歡體育鍛煉項目、次數、時間和動機
2.2.1 閑暇消遣時間農民自己喜歡體育鍛煉項目
從表6調查顯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農民在越來越多的余暇中有了更多的時間追求自己喜歡的體育鍛煉項目來消遣,從農民自己喜歡體育鍛煉項目男性和女性前六位來看,男性農民分別選擇為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臺球和聊天;女性農民分別選擇為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打撲克、看電視和排球。由此看出,籃球這項運動深受農民群眾的喜愛,因為籃球場地建設投資少,維護成本低,占地不大,經久耐用。在各種節日期間籃球比賽就是農村體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對其它項目選擇來看,主要以簡單易行、不受場地器材因素影響的活動方式為主,對競技性和消費型要求相對較高的項目參與較少(如打磨秋、打秋千、民族摔跤和民族武術)。
2.2.2 閑暇消遣時間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
從表7調查顯示:在被調查人中,5.8%的男性農民和8.9%的女性農民從來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每周參加四次以上活動的男性農民占20.8%和女性農民占6.3%;參加體育活動的男女農民以1次和2次者居多,每周參加三次體育活動的男性農民占23.3%,女性農民占22.8%。這表明在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的農民閑暇消遣時間參加體育鍛煉選擇上不確定因素高,隨意性強跟自身地方民族特性有關。從參加鍛煉時間長短的選擇如表7所示,每次持續15分鐘男性占8.3%,女性占24.1%;30分鐘男性占52.5%,女性占45.6%;60分鐘男性占27.5%,女性占25.3%;60分鐘以上男性占11.7%,女性占5.1%。鍛煉的時間長度主要集中在30分鐘至60分鐘。

表6 閑暇消遣時間農民自己喜歡體育鍛煉的三個項目調查統計(多選)

表7 閑暇消遣時間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調查統計
2.2.3 閑暇消遣時間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人類動機是個體活動的動力和方向,它即給人的活動以動力,又對人的活動方向進行控制,它在刺激和反應之間提供了清楚而重要的內部環節[8]。具體地說,人類動機對活動具有引發、指引和激勵的功能。

表8 閑暇消遣時間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調查統計(多選)
弄清不同年齡段農村體育參與者對體育參與的意識傾向和價值取向,有利于農村體育活動的策劃、組織、開展實施和科學規劃[9]。因此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的農民意識到閑暇消遣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對增進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悅的重要作用,也認識到體育對于人的身心全方面健康的作用,所以從表8調查顯示表明:閑暇消遣時間男女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不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男性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在于強健身體占75%,興趣愛好占70%,結交朋友占44.2%,調節情緒占37.5%,消遣娛樂占29.2%,掌握技能占16.7%。女性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在于興趣愛好占48.3%,強健身體47. 5%,結交朋友占32.5,消遣娛樂占22.5%,調節情緒占15.8%,掌握技能占9.2%。
3.1 結論
3.1.1 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各鄉鎮農民群眾的體育活動意識不強,農村場地器材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但還不完善。
3.1.2 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各鄉鎮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中,參加人數人次也少。
3.1.3 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各鄉鎮缺少體育組織機構和體育管理人員,體育骨干隊伍少。
3.1.4 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各鄉鎮體育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當地農村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
3.1.5 紅河哈尼族民族地區元陽縣各鄉鎮體育場地、設施質量差,無法滿足農村群眾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的需要。
3.2 建議
3.2.1 政府應加強完善農村體育組織和體育管理體系,制定《農村體育工作條例》或《鄉鎮體育工作條例》以保證農村基層體育工作有章可循。
3.2.2 加快建立保障和維護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維持機制是為了保證村級、村落全民體育健身活動的正常開展,從而推進農村體育的快速發展。
3.2.3 多渠道籌集資金完善農村體育體系,建議中國體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資助重點調至農村,幫助農村改善體育設施條件。
3.2.4 加強建設具有哈尼族民族地區農村民族傳統體育特色項目,如民族武術、摔跤、秋千、磨秋、射弩、舞龍等。
3.2.5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健身意識素質,對一些適合農民的鍛煉方法、體育項目,應加大宣傳力度,指導農民科學合理的支配余暇時間,帶動周圍農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并逐步樹立起科學的體育價值觀,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農村體育活動真正成為農村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云南省元陽縣志編輯委員會編輯.元陽縣志[M],貴州:貴州民族出版社,1990:625.
[2]王修方,范文慧,關濤,李國勝.構建和諧社會下的河南省新農村體育現狀調查與對策[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8(03):102.
[3]周麗萍,田雨普.城鄉體育統籌視域中的農村學校體育—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異化、面臨的挑戰及在城鄉體育統籌視域中應然抉擇之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9,223(2):62-65.
[4]詹姆斯·布坎南.民主過程中的財政[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2:167.
[5]楊團.社區公共服務論析[M].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2:201.
[6]奧斯特羅姆,帕克斯,惠特克等.公共服務的制度建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0:158.
[7]錢光田.農村體育發展的現狀及分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3):88-89.
[8]姚磊,田雨普,譚明義.經濟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中農民體育健身現狀調查一以安徽省巢湖周邊地區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2):69-73.
[9]馮曉東,楊樹東.北京市農村群眾健身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5):25-27.
[責任編輯 自正發]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for Rural Sports of Ha-n i Ethn ic in Honghe Areas——Take Villages of Yuan-yang County as the Case
Q IAN Guang-ti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 ent of Honghe University,M engzi661100China)
usingmethods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statistics,studyon the sports sites,the for m,activity projects, participation rate,activitymotivation,the main factors involved for rural sports of Yuanyang Ha-ni ethnic11villages.And on the basis, made a number of feasibility proposal for the Ha-ni ethnic region reference to sustainable.
Ha-ni ethnic;minority areas;rural sports;Status
book=8,ebook=128
G80-05
A
1008-9128(2010)04-0083-06
2010-04-08
紅河學院科研項目(XJ2Y0822)
錢光田(1974-),男(哈尼族),云南元陽人,講師,主要從事高校體育教育和民族體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