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佳,江樂文,葉愛平,陳 茵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廣東深圳 518116)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保護器官,各種原因所致的重度、特重度燒傷患者,早期多發生休克伴全身器官不同程度的損傷,易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并發全身各系統的病理改變,此類患者需要及時治療,但治療的困難較大,這主要是由于重度燒傷的病情兇險且變化多端,傷殘率較大,并發癥多,創面修復時間長。如何提高燒傷患者的治愈率,減少傷殘程度,成為從事燒傷醫護者共同努力的方面。本文通過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度燒傷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其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120例,均為我院收治的重度燒傷患者,均符合重度燒傷患者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齡3~72歲,平均 42.4歲;燒傷總面積為(52.4±12.5)%TBSA,Ⅱ、Ⅲ度平均燒傷面積為(15.8±9.5)%TBSA。燒傷原因:火焰燒傷66例,沸液燙傷30例,化學燒傷12例,合并吸入性損傷12例。入院時間為傷后2~12 h。傷前并發慢性支氣管炎33例,冠心病39例,高血壓24例,糖尿病12例。并發癥: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膿毒血癥3例,吸入性損傷26例(重度1例,中度7例,輕度18例),內臟并發癥32例,并發低血容量休克93例。該組患者中60例在傷后12 h采用基礎治療,設為對照組;6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個體治療和預防、干預治療,設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燒傷面積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用基礎治療。①抗休克治療: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靜脈切開或深靜脈置管,早期、快速、足量補液。補液公式:Ⅱ、Ⅲ度燒傷面積(%)×體重(kg)×1.5 ml+生理量=燒傷后第1個24 h補液量[2]。補液量和速度主要通過尿量、末梢循環、心率、血壓等的變化隨時調整。積極預防并發癥,防治腎、肺、心、肝、腦等重要臟器損傷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②創面處理:早期不徹底清創,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后,盡早進行清創手術。盡早分次切、削痂,行自體郵票狀皮移植或自體微粒皮加大張異體皮移植,盡早封閉創面。③抗感染:傷后早期、短程應用高效抗生素泰能,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④早期胃腸營養:患者休克期給予流質半量飲食或早期置入十二指腸管,以經胃腸道營養為主,口服大黃等預防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以下方法治療。①預防治療:盡早預防多器官功能損傷,重點保護心臟、腎臟、胃腸道等臟器功能;盡早進行胃腸道營養支持,入院后即置入十二指腸管,與滴入能全力營養液為主;早期氣管切開,對頭面部嚴重燒傷及伴有吸入性損失的患者盡早行氣管切開,結合氣道濕化,霧化、纖維支氣管鏡氣道灌洗等治療;創面早期干預,Ⅲ度為主的患者,在生命體征穩定下,盡可能在休克期或傷后3d行切痂、自體微粒皮加大張異體皮移植術,Ⅱ度為主的患者,傷后盡早采用燒傷濕性療法處理創面,力爭創面能夠原位再生修復;盡早預防瘢痕增生及瘢痕攣縮,早期功能康復鍛煉;運用生長激素、胸腺肽、蓉生靜丙以提高機體代謝能力及免疫力。②個體化治療:根據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職業、性別、病情等,評估全身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記錄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多器官功能不全(MOD)、肺部感染、并發癥、休克及死亡傷殘的例數。
觀察組的創面愈合時間、MOD、肺部感染、并發癥、休克及死亡傷殘的例數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in twogroups(case)
開展休克期大面積切痂自異體皮植皮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組資料表明開展燒傷休克期切痂植皮對預防膿毒血癥有重要意義。燒傷創面是全身性感染的重要途徑,開始僅為局部感染,如不及時清除壞死組織、封閉創面,當痂下組織菌量超過105 cfu/g,便可發展成創面膿毒癥。因此,在控制燒傷休克的前提下,對大面積Ⅲ度燒傷創面及時切痂植皮是預防膿毒血癥的重要措施。
重度燒傷患者的治療難度較大,其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充分有效的體液復蘇、胃腸道營養、創面的封閉以及多器官功能的保護[3-5]。這是由于胃腸道營養有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創面的封閉,有利于降低患者全身性感染和重要臟器并發癥的危險,早期補液有助于各器官足夠的供血供氧,重要臟器功能的維護和原發疾病的治療又是患者早日康復的基礎。本文中觀察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根據個體化原則進行治療,更注重對預防治療,如:盡早進行胃腸道營養、早期氣管切開、盡早預防多器官功能損傷、盡早處理創面,預防瘢痕增生及瘢痕攣縮,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在創面愈合時間、MOD、肺部感染、并發癥、休克及死亡傷殘的例數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本結果表明,在重度燒傷的治療過程中,應做到整體治療、個體治療和預防治療相統籌兼顧,這對于減少患者的并發癥和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1]黎鰲.燒傷治療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4,433.
[2]肖魚重,蔣云祥.老年重度燒傷18例救治體會[J].臨床軍醫雜志,2007,35(1):155.
[3]楊喜明,張宏峰.重度及特重度燒傷311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7):918-919.
[4]陳旭林,郭峰,王永杰,等.燒傷總面積≥80%且Ⅲ度燒傷面積≥500%的特重度燒傷54例救治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1):19-20,25.
[5]范毅.心理護理干預對重度燒傷患者的臨床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