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貴
(同煤集團云岡礦宣傳部)
掃出別樣人生—記云岡礦花甲老黨員姜變樓
張 貴
(同煤集團云岡礦宣傳部)
拿了20 年掃帚,干了20 年環衛,有十四年黨齡的云岡礦愛委會環衛工姜變樓退休了,面對單位環衛工缺員,她毅然放棄了回家享福,選擇了打掃衛生這一老本行。圖名?成天泡在垃圾堆里沒有什么名。為利?每月200元的臨時工工資更談不上什么利。拿老姜的話說“干了一輩子環衛工,自己已與掃帚結下不解之緣”。
二十幾歲正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充滿幻想的季節,而姜變樓一參加工作卻選擇了又臟又累又苦的環衛工,通俗點說就是“掃大街的”,這注定了她將起早貪黑,終日與垃圾堆、掃帚為伴。
數九臘月天,她經常和工友們在瑟瑟寒風中搞突擊——用斧頭砸冰用洋鎬刨垃圾。有時一干好幾天,手指凍木了,臉凍得火辣辣的疼,好不容易完成一項任務,一股水沖過,又將路面凍得結結實實,沒辦法,只好繼續突擊返工,從未吃過苦的姜變樓吃不消了,哭著找領導,老書記說:“環衛工作雖然艱苦,但總得有人干,你不干他不干,滿大街的垃圾誰來管?”的話至今使她念念不忘,以至成了影響姜變樓一生、矢志不渝干環衛工的動力源泉。一席話打動了姜變樓 ,是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么不干,要干就干他個最好,從此她懂得了環衛工的重大責任。
誰都知道當環衛工苦臟累險,可姜變樓苦臟累險活兒總是帶頭去干,因為她是一名共產黨員,有一種責任和使命在心中,因為她深深愛著環衛這份工作。
她先后當過組長、環衛隊小隊長,每次都帶領隊友出色地完成突擊任務。一次她和隊友們正在清理施工廢土,聽到居民反映一公廁茅坑堵塞。群眾的反映就是命令,為不減少突擊組人數,50歲的她自己去掏,在跳進茅坑的一瞬,她仰面摔翻了,腦袋被撞開4厘米長一道口,鮮血到處流,等她醒過來,已被送往醫院,那次縫合了五針,傷疤至今尚存。2003年非典時期,姜變樓帶隊挨個對環衛區衛生死角進行排查,有的小巷垃圾車進不去,她就帶頭用袋子背垃圾、用筐子抬垃圾。在清理樓后十多米高的護坡上的垃圾時,又是她第一個用繩子拴在腰上吊下去清理。
多年來,在她的帶動下,工友們爭先恐后搞突擊,一座座垃圾山很快被端掉,姜變樓的嚴格管理使得云岡礦新大街的環衛沒有出現一處衛生死角,實現了垃圾日產日清目標。
2002年姜變樓退休了,那時她的心情非常復雜,一度陷入了兩難之中。
因為她是愛委會人們心中的好黨員、好同志、更是一名好隊長。一邊是單位領導再三誠心挽留她,讓她繼續干環衛隊隊長,另一邊老伴孩子盼她早些告別這份苦差事。老伴說“這下可好了,終于可以在家拿退休工資享清福了”,在北京的兒子說“這下您可以出來逛逛了”。受了一輩子苦沒叫過難的老姜現在卻左右為難起來,她一想到自己打掃過的路面干干凈凈,自己管理的廁所清清潔潔,想起每一個宏大的突擊清理場面,看到這幾年礦山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她就打心底里高興,讓她放下掃帚真有點舍不得,于是她選擇了上崗,不過這次干的是每月只有160元的臨時工。

云岡礦區的環衛工人(圖左三為姜變樓)
退休前她很忙,退休后她更忙。姜變樓將畢生精力都傾注到環衛工作上,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深刻內涵!
白天,她和工友們一起干活,晚上回家琢磨明天的工作,哪個廁所該掏了?哪個垃圾倉該運了?她沒時間看電視卻最關心天氣預報,尤其是冬天一聽說下雪,她就睡不著覺,隔幾小時拉開窗簾看看下了雪沒有。每次下大雪,天沒亮便組織工友們去清掃,等人們出門時,路面早已掃得干干凈凈。
多年來, 她為了工作,失去了在父母身邊盡孝和關愛兒女的時間,以至于河北的老父親去世7年多,她都沒能回去祭奠過一次;兩個孩子在北京工作5年,5年中她卻沒有轉過一次北京;她早出晚歸,老伴有胃病每天還得做飯照顧她。她失去的太多了,但她卻帶給云岡礦處處舒適干凈的環境。姜變樓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集團公司、礦領導的認可,先后4次被集團公司評為優秀黨員、環衛標兵,8次被云岡礦評為優秀黨員、勞動模范。
環衛工每天至少在大街上工作10小時以上,起早貪黑地為人們服務,似乎有點卑微。但在姜變樓看來,環境衛生是一個地區精神文明的窗口,自己承擔著礦山的責任和使命,自己的地位非但不卑,還尊貴得很,并且自己還要一直掃下去,直到掃不動為止!
編輯 張輝
1672-5050(2010)05-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