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喬木
汪小菲的母親張蘭是一個靠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女性,留學加拿大后拿著一天最多打6份工辛苦掙來的兩萬美元歸國,創辦了阿蘭酒家,發展到現在的俏江南集團。
母親要出國那會兒,汪小菲剛剛上到小學四年級。作為獨子,沒有母親的照顧,汪小菲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那時候住平房,冬天要生爐子,晚上就把三塊煤摞起來,都燒得紅紅旺旺的,才敢上床睡覺??墒堑诙煸缟掀饋?一張嘴還是能看到哈出來的白氣。家庭條件不容樂觀,但所幸他從小就是讓父母省心的孩子,沒早戀,成績不錯,基本上穩居前三名,也就打打架而已。家里從不刻意護著他,當然也沒人刻意盯著他。所以,在汪小菲身上,很難找到同齡人的“叛逆”。
但是,這話也許又有點武斷。出國前他在學校里很張揚,喜歡出風頭,追求跟別人不一樣。這一點“證據確鑿”,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問,你們將來長大了要做什么。汪小菲的答案是“我要經商,我還要買輛大奔SEL560”。很有些“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豪氣。15歲那年,在母親張蘭的苦心經營下,家庭條件稍好一些,崇尚自由的汪小菲就決定出國闖一闖。沒有任何人替他做這樣的安排,更沒有人逼他,完全是一副“我的青春我做主”的范兒。
最初要去加拿大,結果被拒簽了。后來被國內的中介辦到了一個法國南部的“破學?!?不會講法語,也沒多少錢,這讓他充滿了失望,因為他本想要去巴黎看看。最后拖著行李,來到期望已久的巴黎,用生疏的英語找新的學校和住的地方,被欺侮、遭歧視是家常便飯,最不走運的是,還曾被認為是非法移民關了監獄。在法國念書的時候他過得很清苦。即便是家里經濟狀況好轉了,也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兒,不愿意跟家里要錢,凡事喜歡靠自己打拼。8年后,以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設計專業高才生和加拿大圭爾夫大學酒店管理MBA的身份回到北京。
“在國外這些年我變得非常矜持、謹慎,還有一點害羞?!蓖粜》普f。大概從張揚到內斂的性格變化,與他在國外的歷練有很大關系。
回國后接任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擔任俏江南餐飲集團的執行董事。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母親張蘭在會議上或媒體前卻總是直稱“汪小菲先生”。在工作中,他得不到來自母親的一絲偏袒。母親的為人獨立而灑脫,她不用兒子接班,只需要他找一份能夠承擔社會責任感的工作即可。
堂堂俏江南餐飲集團的執行董事,竟然手機電池外殼都脫落了,金屬色的電池裸露在外,十分惹眼;對著家里那臺電視機,他甚至還不會調臺;守著俏江南和“蘭會所”的他竟然去吃麥當勞!
凡此種種,汪小菲坦然一笑:“其實我的生活沒那么錦衣玉食。像和牛、頂級龍蝦,這些我從來沒點過,因為去外面吃覺得不值(成本是多少我都清楚),在自己店里吃,又覺得當著員工面享受不好。有飯局的時候偶爾吃點兒,就夠了。”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還有,汪小菲的朋友圈子里沒一個“富二代”。他更愿意和企業高管、專業化人才接觸學習,或者和初中同學純粹簡單地交流。他和商界巨子王石、潘石屹、沈國鈞關系密切,是他們的“小老弟”,尤以“華誼兄弟”的王中磊最為投契。他的朋友中最多的是70后,汪小菲說,“都是做事踏實的人”。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吧。
如今,在很多人眼里,“富二代”是個不太光彩的貶義詞———狂妄自大、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拜金主義、胡作非為,就是它的潛臺詞。即使普通民眾是一塊巨大的巖石,在紈绔子弟“富二代”們海浪般的狂妄沖擊下,也被漸漸侵蝕了。而汪小菲無疑成了“富二代”中的另類人物,對富甲一方的80后汪小菲來說,“富二代”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
汪小菲:“富二代”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