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暮雪
2009年12月27日,“籃網”對“火箭”比賽的第四節,易建聯撕破對方防線,在籃下“驚天暴扣”,瞬間使球隊士氣大振,主場球迷的吶喊聲在這個東方小伙的耳邊此起彼伏。這時,他抬起頭,連續捶打自己的胸膛,張大嘴發出一聲怒吼。這個動作是一個NBA球員表達自己想在場上“全力以赴、主宰一切”的信號。那一刻,阿聯用NBA球員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如今的易建聯就像一個傳說,三年NBA生涯,給他帶來一個“美國式蛻變”:開始時他表現羸弱,沉默自閉;如今漸漸成為球隊核心,連續7場拿下場均20分的數據,怒吼著指揮隊友比賽……這個23歲的廣東小伙“長大”了!
易建聯生性靦腆,性格柔弱,曾一度被媒體冠以“阿斗”的罵名。
這個雅號在國內就叫開了。16歲時,他已是球隊的絕對主力,并帶領宏遠隊向CBA冠軍發起沖擊。可由于年輕沒有經驗以及性格的軟弱,比賽關鍵時刻,阿聯表現松懈。那一年,八一隊最終捧起了冠軍獎杯。于是,他開始被稱作“阿斗”。
好在他并沒有消沉,2004年入選了國家隊,2007年夏天,易建聯被NBA的密爾沃基雄鹿隊以首輪第六順位選中,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籃球最高殿堂。
但剛出國門,阿聯就鬧了個大紅臉。第一次飛往美國時,阿聯坐的是經濟艙。上了飛機后,機組人員熱情地把他的座位調整到乘客較少的飛機后部。易建聯舒舒服服地占了4個座位,卻聽到兩名空乘人員在一旁悄悄地說:“你知道這是誰嗎?這就是那個火箭隊選中的狀元新秀姚明!”聽到這話,阿聯甭提多尷尬了,但也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在NBA闖出個名堂來。
可是,內向的性格以及瘦弱的身體使阿聯沒能迅速適應NBA的節奏。在雄鹿隊的兩年,他的得分能力和籃板數據都沒什么進步,反倒是頻繁的傷病,拖累了球隊的成績,美國的媒體也開始用“中國阿斗”來形容他。每次比賽終場哨響,他總是略顯沮喪地低頭邁過球員通道,鉆進更衣室。
籃網隊代理主教練范德維奇發現了這個中國小伙的內在潛質,他力主球隊將低谷中的易建聯交易過來,準備把他全力打造成一顆巨星。“他擁有身高、籃球世界里所有的技術和認真的打球態度。我告訴他,要改變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要打得更強硬,無論何時都要這樣。為此,我可以允許他去犯錯誤。”范德維奇慧眼識英才,他的鼓勵讓這個靦腆的大個子信心倍增。允許犯錯才能少犯錯,阿聯也漸漸從消沉中走了出來。
一個強烈的念頭也在他心頭激蕩起來:“復出后,我要改變場上所有的一切!”
于是,他不再滿足于充當一個“只能投三分球的內線大個子”,而是更加頻繁地向籃筐發起沖擊,利用他的塊頭、力量和臂展。這樣的強悍和內線的統治力,也讓隊友們更愿意把球交到他手中,以他為進攻核心。
傷愈復出的阿聯,首場比賽就砍下22分和8個籃板。接受采訪時,說話滔滔不絕,嘴角露出不易覺察的微笑———這可不是以前的易建聯。
自2009年12月傷愈復出以來,在參加的7場比賽里,易建聯場均出戰37分鐘,貢獻22.3分6.8個籃板,投籃命中率高達47.6%。曾經的“中國阿斗”終于完成了自己的“美國式蛻變”。
(圖/遲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