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青,張 愛,周 圓,鐵 程,李愛軍,殷麗萍,楊 良
滇池輪蟲群落的物種組成、時空分布研究
孫長青1,張 愛1,周 圓2,鐵 程3,李愛軍3,殷麗萍3,楊 良3
(1.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明650091;2.昆明理工大學,昆明650093;3.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650034)
2009年4月~2009年12月對滇池海東灣地區12個點位的輪蟲群落結構進行了調查研究,共鑒定7科11屬23種輪蟲,龜甲輪蟲屬的數量最多,臂尾輪蟲屬的種類最多;輪蟲密度:夏季>秋季>冬季;離湖岸越遠輪蟲數量越少。
輪蟲;滇池;密度;變化
輪蟲體型微小,水生,長度約4~4000μm,需在顯微鏡下觀察。身體分為頭部、軀干和尾部,頭部有一個由1~2圈纖毛組成的能轉動的輪盤,形如車輪,因此而得名[1]。輪蟲大多數以細菌、霉菌、藻類、原生動物及有機顆粒為食,是天然水域食物鏈中一個重要環節,不少種類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2]。由于它個體小,發育速度快,生命周期短,能較為迅速的反映環境的變化,被認為是很好的指示生物[3]。輪蟲種類和數量的分布與水體營養水平有很大關系[4-6]。
滇池為構造斷陷湖盆,位于云貴高原中部,東經102°29′~103°01′,北緯24°29′~25°28′,是中國西南地區水面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的第六大淡水湖泊。滇池海拔1885.5 m,流域面積2920 km2,平均水深4.4 m,湖水年平均溫度16℃。關于湖中的浮游動物,王忠澤、彭瓊英[7-8]等曾對其物種組成和群落結構做過一些調查研究。本文是2009年4月~2009年12月,在滇池開展浮游動物輪蟲類的物種組成、時空分布及其與環境因子的相互關系研究,為滇池生物多樣性研究和高原湖泊生態系統變化研究積累資料。
1.1 樣點的設置
在滇池海東灣處設置了由近岸處向湖中心延伸,視為湖半徑上的共12個樣點(圖1)。
1.2 采樣時間和頻度
2009年4月~2009年12月,每月月底采樣一次,共計9次。
1.3 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依照《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9]進行采樣、計數分析。定性樣品用25號浮游生物網Z字形拖撈,用5%福爾馬林固定;定量樣品用采水器在

圖1 采樣點位圖
離水面0.5 m深處采樣1 L,加入10%魯哥試劑現場固定,沉淀24小時以上濃縮,定量。
測定總N、總P的水樣用采水器采集500 ml;測定葉綠素的水樣在采樣壺里預先加入適量的碳酸鎂,采樣體積為1 L。現場測定記錄水溫、透明度等信息。
1.4 樣品分析
輪蟲記數:吸取1 ml濃縮樣在1 ml記數框中在顯微鏡10×10倍數下記數,記數5片求平均值,換算成單位體積中的輪蟲個體數。
總N、總P測定:總N采用水樣用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總P采用鉬銻抗分光光度法測定。葉綠素a的測定:采用水樣過乙酸纖維濾膜,低溫干燥后研磨,分光光度計比色[9]。
2.1 滇池輪蟲的物種組成和空間分布
經過9次采樣調查,鏡檢,共發現7科11屬23種輪蟲,見表1。

表1 滇池輪蟲群落物種組成
滇池中臂尾輪蟲屬的種類最多,有:萼花臂尾輪蟲、角突臂尾輪蟲、剪形臂尾輪蟲、方形臂尾輪蟲和裂足臂尾輪蟲。龜甲輪蟲屬的數量最多,僅有螺形龜甲輪蟲和曲腿龜甲輪蟲2種。

圖2 2009年4月~2009年12月各點位輪蟲的平均密度
從圖2可以發現近岸的1、2、3點位的輪蟲數量多于離岸較遠的點位,近岸點位的輪蟲數量相當于湖中心點位的3倍。離湖岸越遠輪蟲呈減少的趨勢。
2.2 輪蟲數量的季節波動和分布規律
輪蟲數量的季節波動很大,從 5月的 1861 ind./L上升到6月的3567 ind./L,7月稍微減少到3309 ind./L。8月急劇下降至804 ind./L,9月到11月波動不大,12月輪蟲的平均密度上升至1546 ind./L。
在9個月的采樣調查中發現,每個月各種屬的豐度差異較大。4、5月龜甲輪蟲類是優勢類群;到了6、7月單趾輪蟲類的數量增加,數量百分比甚至超過了龜甲輪蟲;7月臂尾輪蟲屬的數量也開始增加,8月臂尾輪蟲所占百分比最大;9月到12月多肢輪蟲所占百分比較大,僅次于龜甲輪蟲類(圖3)。

圖3 滇池輪蟲主要屬的數量百分比組成的變化
從表3可以發現,2009年4月~2009年12月,滇池的水溫8月最高,12月最低。透明度8月最大,4月最小。葉綠素a的含量5月最大。總N、總P含量枯水期高于豐水期,最高值分別出現在11、12月,最低值出現在8月。
2.3 環境因子的變化趨勢

表3 2009年4月~2009年12月滇池水體理化指標的月平均值
3.1 滇池輪蟲主要屬的適應性
滇池污染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水質污染從二十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進入二十世紀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富營養化日趨嚴重。
在滇池中,龜甲輪蟲屬的螺形龜甲輪蟲是優勢種,臂尾輪蟲屬的為常見類群,8月,臂尾輪蟲屬的數量跟龜甲輪蟲屬的相差不大。一般認為,富營養湖泊典型指示種是:臂尾輪屬、裂痕龜紋輪蟲、溝痕泡輪蟲、圓筒異尾輪蟲、長三肢輪蟲、暗小異尾輪蟲、螺形龜甲輪蟲、矩形龜甲輪蟲和真翅多肢輪蟲[10],滇池就出現了5種。滇池中的大多輪蟲都屬于廣溫性種類,對溫度的耐受性[11]很高。滇池現存的輪蟲群落是長期適應滇池水生生態系統變化的結果。
3.2 輪蟲密度變化的原因
Herzig認為:影響輪蟲密度的因素可能包括水環境的理化條件、可獲得性食物和掠奪性競爭、機械干涉競爭、捕食和寄生等5個方面[12]。
在9個月的調查研究中,發現輪蟲密度6月最高,8月最低,輪蟲密度總的呈現夏季>秋季>冬季,說明溫度是影響輪蟲密度的重要因素。8月輪蟲的平均密度最小,可能與當月水溫最高,透明度最大,而總N、總P和葉綠素a含量很低有關。
[1] 周鳳霞,陳劍虹.淡水微型生物圖譜[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許木啟.京密運河-北京排污河圖由動物群落變化與水質的關系研究[J].環境學報,1993,13(3):337-354.
[3] 黃祥飛.武漢東湖輪蟲[J].水生生物學報,1993,9(2):129-142.
[4] Hofmann W.The influence of abio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ynamics in planktonic rotifers[J].Arch.Hydrobiol.Beih.Ergebn.Limnol,1977,8:77-83.
[5] Duggan I C,Green J D,Shiel R J.Distribution of rotifer assemblages in North Island,New Zealand,lakes:relationships to environment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J].Freshwater Biology, 2002,47:195-206.
[6] 林秋奇,趙帥營,韓博平.廣東省水庫輪蟲分布特征[J].生態學報,2005,25(5):1123-1131.
[7] 王忠澤.滇池浮游動物的初步調查[J].云南大學學報,1985, 7:53-72.
[8] 彭瓊英.滇池浮游動物的調查分析[J].水利漁業,1995,6:22-26.
[9] 國家環保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10] Gannon J E,Stemberger R S.Zooplankton(especially Crustaceans and rotifers)as indicators of water quality[J].Trans Amer Micros,1978,97(1):16-351.
[11] 謝欽銘,李 云,李長春.鄱陽湖輪蟲種類組成與現存量季節變動的初步研究[J].江西科學,1997,15(4):235-242.
[12] Herzig A.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rotifers[J].Hydrobiologia,1983,104(1):237.
Study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otifer Community in Dianchi Lake
SUN Chang-qing1,ZHANG Ai1,ZHOU Yuan2,TIE Chen3,LI Ai-jun3,YIN Li-ping3,YAN G Lian3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2.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Kuming 650093,China;3.Yunnan Envo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Yunnan 50034,China)
This study researched of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of 12 sites in Dianchi Lake from Apr.2009 to Dec. 2009.23 species,11 categories and 7 families of rotifers were identified.The abundance of the Keratella was the highest and species number of the Branchionus was the highest.The average densityof rotifer was the peak in summer, the second highest in autumn and the lowest in winter.The sites near the lakeshore had more rotifers than farther.
rotifer;Dianchi lake;density;dynamic
X503.223
B
1674-2842(2010)02-0019-03
2010-02-21
孫長青(1985-),女,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三年級學生。研究方向為湖泊浮游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楊良,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正高級工程師。E-mail:yangliang@yne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