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房地產擔當何種角色

問:縱觀近年來的房地產調控結果發現,每一次的調控都會給房價一次暴漲的機會。本次“樓市調控新政”的頒布出現在“十二五”規劃出臺之前,這是否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房地產開發仍將作為GDP增長的重碼,高房價是否仍將繼續?
答:縱觀近年來的幾次房地產調控結果,的確是出現了不盡如人意的反彈和瘋漲。所以,這次“樓市調控新政”的頒布,必然給人們造成如此的擔憂,何況它又是出現在“十二五”規劃出臺的前夜。但近期的多省市的限房措施現實表明:這次的限控似乎已不再是兒戲。至于房地產將在“十二五”期間擔當何種角色,我們請了《金融時報》的同行韓雪萌來為你回答。也許她從金融、政策等多角度的分析會讓所有持此疑問的人們更加信服。
目前的調控新政正在促使前期“新國十條”的深化和落地,在問責制的裹挾下,地方政府面對落實中央政策力度的督察,紛紛發布“限購令”,但是房價可否真如預期企穩并回落到民眾期望的水平,使一些懷揣城市夢想的人,在鋼筋水泥的混凝土的城市中,找到一方立錐之地,尚無明確定論。但從剛剛閉幕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可以看出,“十二五”規劃將更加重視民生,會更好地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在保障性住房方面花更多力氣。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告訴記者,“十二五”規劃已涉及到樓市,房地產肯定要調控,但不應成為規劃的主角,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是肯定的,但不會花太多筆墨去談房地產調控的問題,更不能把當前的調控與規劃混為一談。
有觀察家認為,“十二五”期間,支柱產業將再次定位,其中,房地產作為傳統支柱產業的地位也將發生變化?!笆濉睂⒏又匾暶裆瑫玫亟鉀Q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在保障性住房方面花更多力氣。
據參與“十二五”規劃編制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規劃委員會委員胡鞍鋼介紹,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發展指標設計是以約束性指標為主,預期性指標為輔,反映了政府強化公共服務的責任。“十一五”規劃約束性指標占總指標數比重的36.4%,而“十二五”規劃中約束性指標數卻占到了總指標的50%以上,超過預期性指標數??傮w而言,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規劃將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相應的從GDP為核心的指標體系轉為以人類發展為核心的指標體系。
在房地產調控上,中央和地方的分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9月28日,國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上半年國務院先后發文,對遏制高房價、穩定房地產市場提出明確要求,但各地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認識仍然存在差異。因此,“十二五”規劃中,淡化GDP目標,提出了包容性的增長。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這是對未來五年、十年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次定調。
所謂的包容性增長,其主要含義是“共享發展原則”,即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堅持將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遵循這一思路,讓全體國民住有所居,是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內涵之一。那么,民眾是否也有理由期待,當房地產業把保民生作為首要調控目標時,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在“十二五”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