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宏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湖南長沙 410083)*
由于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控制的變化,企業集團資金的安全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鼓勵和支持出口等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但是很多企業集團仍然面臨著資金斷裂的問題,企業資金安全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建資金安全管理體系已經成為各個企業集團面臨的緊迫任務。
企業集團資金安全管理的基本體系,包括預警系統、防范與控制系統和反饋系統,見圖1。
企業資金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設計與選擇是預警系統建設的首要環節,具體選擇哪幾類指標和選擇哪些指標,要根據企業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定,并根據實際成果作相應的調整。表1的指標體系可以作為企業制定自身指標體系的參考。

表1 資金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圖1 資金安全管理模型構造示意圖
在確定了企業資金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以后,可以相應地建立企業資金安全風險預警模型,綜合評價企業的資金安全情況。
(1)單變量模型。主要包括:
債務保障率=現金流量/債務總額
資產收益率=凈收益/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資金安全率=資產變現率/資產負債率
良好的現金流量、凈收益和債務狀況表明企業穩定的發展態勢,所以應特別關注上述比率的變化趨勢,當這些指標出現惡化,以至于達到警戒值,表明企業可能出現資金安全危機。單變量模型的運用簡單,預測準確率高。但單變量模型無法區別不同比率對整體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比率正反交替變化時的效用抵消情況。
(2)多元判別模型。即運用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匯總產生的總判別值來預測財務危機風險。多元判別模型認為,企業是一個綜合體,各個指標之間存在某種相互聯系,對企業整體的資金安全風險影響作用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給出一個定量的標準,從總體角度檢查企業的財務狀況。多元判別模型最早由奧特曼提出,奧特曼模型如下:

其中:X1=(期末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負債)/期末總資產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總資產
X3=息稅前利潤/總資產
X4=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期末總負債
X5=本期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
該模型是以5個財務比率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X1,X4)、獲利能力指標(X2,X3)和營運能力指標(X5)有機聯系起來,一般認為Z值大于2.675時,表明公司財務狀況良好,無資金安全風險;當Z小于1.81時,表明公司財務狀況堪優,面臨破產的危機;在2.675~1.81之間,說明公司財務狀況不穩定,需要企業及時找出對策防范風險。奧特曼模型的預測準確性達到90%左右。
通過對現存資金安全風險的識別與分析,衡量資金安全風險的性質和大小,從而制定資金安全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對策并切實有效地實施。為了加強操作性,根據資金運動的過程將該系統劃分為四個子系統:籌資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系統、投資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系統、資金營運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系統和收益分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系統。
1.籌資風險的識別與防范。籌資風險指由于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
(1)籌資風險的識別。形成籌資風險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籌資成本帶來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有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自有資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資金,不存在還本付息的問題,其風險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確定上。借入資金是引發籌資風險的主要原因。借入資金嚴格規定了借款人的還款方式、還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點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當企業資金收益率高于負債利率時會形成財務杠桿正效應;當企業資金收益率低于負債利率時,則會形成財務杠桿負效應。二是企業籌資結構不合理會加大籌資風險。一方面,自有資金與借入資金的比例會影響企業的資金成本率,當資金成本率大于資金的收益率時,企業面臨的籌資風險會增大。另一方面,若企業長期負債的比例過大,則過高的資金成本會給企業帶來較重的還債包袱;而負債到期時間安排過于集中,也會加大企業償債壓力。
(2)籌資風險的防范與控制。首先,應正確選擇籌資方式,對籌資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性和安全性做出正確的權衡與選擇。其次,要合理確定債務資金與自有資金、短期資金與長期資金的比例關系,并隨著企業生產的變化而變化,使之始終處于一種動態的管理過程中。
2.投資風險的識別與防范。企業取得資金后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二是投資購買證券,這種投入資金的實際使用效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資風險。投資風險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投資風險(或稱實物投資風險),即直接經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等風險;另一種是證券投資風險(或稱金融投資風險),即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和儲蓄投資等風險。
(1)直接投資風險的識別與防范。造成直接投資風險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和企業經營方面的問題所導致的經營風險。具體有如下三種:一是投資項目不能如期投產,不能取得效益;或雖然投產,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還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資項目并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于銀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資項目既沒有出現虧損,利潤率也高于銀行利息率,但低于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潤水平。由于企業經營失誤產生的資金安全風險,企業應該加強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確保決策正確,使投資方案具有財務上的可行性,并加強投資管理,避免因主觀原因導致的風險。
(2)證券投資風險的識別與防范。證券投資風險可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又稱不可分散風險,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變化導致證券市場上所有證券的收益發生變動的風險,如經濟形勢變化、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化等等,都會給市場上所有的金融資本帶來損失。非系統性風險又稱可分散風險,是指因某些因素的變化導致證券市場上個別證券收益變動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源于每個公司自身特有的營業活動和財務活動,與某個具體的證券相關聯,同整個證券市場無關。造成非系統性風險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管理水平、勞工問題、消費者偏好發生變化等。
證券投資風險的防范與控制主要通過運用投資組合理論,合理進行投資組合來實現。根據投資組合理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投資項目收益率的相關系數越小,投資組合降低總體投資風險的能力越大。因此,為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要注意分析投資項目之間的相關性。

圖2 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構成
3.資金營運風險識別與防范。企業資金的營運過程是指從資金投入開始到資金收回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主要面臨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的風險。
(1)現金風險及其防范與控制。現金風險主要指企業現金短缺或者現金持有過量所形成的風險。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現金持有量過少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支出,影響企業的信譽;現金持有量過大又會增大機會成本,降低企業的利潤率,兩者都會對企業造成損失。因此,企業財務部門要掌握各部門對資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資金的支付時間,來確定合理的現金余額以防范與控制現金風險。
(2)應收賬款風險及其防范與控制。為了防范與控制應收賬款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應當合理控制應收賬款的規模,在采用各種信用政策的時候,注重評估對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信用狀況,評價其償債能力和信譽,謹慎簽訂合同,綜合衡量各種得失,選擇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適當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應收賬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賬齡分析表,緊密跟蹤應收賬款的還款情況,根據不同賬齡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時可依靠訴訟方式,以控制應收賬款風險,減少壞賬損失。
(3)存貨風險及其防范與控制。存貨的大量存在會妨礙企業資產的流動,同時使管理費用大量增加。而存貨短缺又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因此,應當建立以預算為基準的指標考核體系,采用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使存貨量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盡可能避免存貨產生的風險。存貨的管理和現金的管理比較類似,但更加復雜多變,要求企業派專業人員管理。
4.收益分配風險及其識別與防范。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給企業今后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收益分配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收益確認的風險,指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和會計方法使用的不當,有可能多計收益少計成本,使企業提前納稅,所確定的可分配利潤也偏高。例如,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期,按歷史成本原則計價,致使企業成本虛降,利潤虛增。二是收益對投資者分配的時間、形式和金額的把握不當所產生的風險。例如,在企業資金緊缺時期,以貨幣資金的形式對外分配,且金額過大,就會大大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影響企業再生產的規模。但是企業如經常不分紅,或單純以股票股利的形式進行分配,則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降低企業信譽,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會下跌,對企業今后的發展不利。
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的主觀隨意性較強,沒有一個客觀的控制標準,其核心體現為利潤分配率的確定。主要考慮以下因素:(1)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有計劃地建立價格變動補償基金,保證收益分配不影響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堅決制止短期行為。(2)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爭取使投資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遞增趨勢。(3)考慮企業下一年生產情況和資金使用來源,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需要,盡力降低資金成本。(4)結合企業償債能力強弱,確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全面資金安全風險管理的反饋系統主要由資金安全風險管理的后評價系統和資金安全風險管理修正系統組成。
企業資金安全風險管理后評價是指企業實施資金安全風險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時間內,由資金安全風險管理部門對相關部門進行回訪,考察企業實施資金安全風險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經濟效益的變化,并對企業資金安全風險管理全過程進行系統的、客觀的分析。企業資金安全管理后評價的主要內容有:(1)資金安全管理決策后評價,即評價現時企業所面臨的資金安全風險狀況和資金安全管理決策執行的實際情況,驗證資金安全管理前做出的風險預測及對企業風險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確,并重新評價資金安全管理決策是否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2)資金安全管理方案實施情況后評價,即主要是評價資金安全管理各環節工作實際成績,總結各環節的經驗教訓,找出每個階段的工作對實際風險管理效益和預計風險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3)資金安全管理經濟效益后評價,即對實施風險處理方案后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進行再評價,并與資金安全風險處理方案實施前指標對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進措施,為今后資金安全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資金安全風險管理的修正系統通過對后評價的結果進行再分析,對資金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對不合理的指標、方法、決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進方案,并反饋給相關部門,以不斷完善企業的全面資金安全風險管理模型。如對于不合理的財務預警指標應該及時淘汰,并增加更能反映本企業實際問題的新指標。具體來說,通過明確本企業資金安全風險預警的主要目的,參考社會平均水平、行業水平、企業特點、產業政策、本企業或同行業歷史經驗,制定出適合于本企業財務特點的預警指標體系,以保持預警系統的先進性和有用性。
[1]吳水澎.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5,(8):32-37.
[2]谷棋,張相洲.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目標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財會月刊,2004.
[3]劉靜,李竹梅.內部控制環境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5,(2):37-41.
[4]張先治,張曉東.基于投資者需求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4,(12):20-24.
[5]張硯.內部控制歷史發展的組織演化研究[J].會計研究,2005,(2):53-57.
[6]劉玉廷.所有權、控制與企業[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7]焦建玲.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J].經濟論壇,2002,(10):33-36.
[8]姚文韻.略論衡量企業績效的有效指標與財務戰略正面效應[J].現代財經,2008,(11):50-56.
[9]陳志斌.問責機制與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J].會計研究,2004,(7):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