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正彥
今年年初以來,遼寧省各有關部門堅持把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作為重要任務,全面落實惠農強農政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省農業生產和縣域經濟呈現持續較快發展的態勢。
克服異常天氣的嚴峻挑戰,搶先抓早全力抓好春耕生產,實現了春耕生產良好有序開展,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680萬畝,比上年增加45萬畝。農作物長勢良好,其中,玉米苗全、苗齊、苗壯,一類苗達到95%以上。設施農業增長勢頭強勁,日光溫室生產面積486萬畝,增長19%;冷棚面積達到271萬畝,增長10%。牧業、漁業、林業生產情況良好,上半年,肉、蛋、牛奶和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206萬噸、144萬噸、57.4萬噸和232萬噸。縣域經濟發展強勁,上半年,44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3530億元,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0億元,增長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0億元,增長60%。
搶先抓早全力抓好春耕生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今年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要求春耕備耕生產要狠抓“早”字,突出“實”字,注重“快”字,確保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省有關部門多次組織工作組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督導,指導各地做好抗低溫保春播、適期加快機械化集中播種進度、對未播地塊做好品種調換工作,組織遼西干旱地區在墑情適宜時搶墑集中播種、東部低溫高濕地區搶時播種。為推進全省水稻抗低溫育苗,省財政安排資金1500萬元推進水稻大棚工廠化育苗工作。
實施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工程。省畜牧局先后組織召開兩次會議,全面部署小區建設工作,并將全省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指標層層分解到縣、鄉、村。省畜牧專家小組分片負責、指導管理對口聯系制度,強化省對各地區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的監督和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各地均成立了小區建設項目指導工作組,深入現場,幫助養殖戶排憂解難。
深入推進林權主體改革。全省主體改革完成確權面積7871萬畝,占應改面積的99.5%。各級結合實際建立了縣級林權糾紛調處聯席會議制度和糾紛仲裁機構,加強了對林改合同檔案管理。配套改革不斷深化。依據《遼寧省森林經營技術規程》,全省已經有650個村編制了村級森林經營方案,進一步放活了商品林特別是人工商品林經營,完善了林權流轉制度。建立了金融支撐制度,全省以林抵押貸款超過17.47億元,抵押范圍擴大到一般和重點公益林、宜林荒山荒地。我省林權改革工作成為全國林改工作一面最鮮艷的旗幟,受到國家林業局領導高度評價。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力實施新增農事企業推進工程。為落實省政府提出的新增1000個以上農事企業目標,各級農業部門建立完善各項措施制度,不斷加大推進力度,推動工作有效落實。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印制了《遼寧省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招商項目手冊》,精選300個招商項目,組織10個招商組,分別赴江蘇、浙江等地開展招商引資,與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對接洽談,取得重要成果。同時,各級農業主管部門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活動為主線,嚴格落實各項監管制度,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不發生大的質量安全事件。
進一步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多次組織了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項目等主題、概念招商活動。據統計,到6月末,全省44個縣(市)新引進落地項目2600多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達600個以上。上半年,44個縣(市)重點園區新增基礎設施投資120億元,同比增長60%,重點園區發展規模迅速擴張,實現銷售總收入1700億元,同比增長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