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婁玉鵬 菅雨明
建昌縣委針對不同類型單位黨員的職業特點和培訓需求,有的放矢地搞好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激發了黨員參加教育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
集中培訓村黨支部書記。縣委制訂了村黨支部書記年度培訓計劃,確保村黨支部書記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縣或縣以上的集中培訓,累計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7天。通過培訓,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現代農業、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實用技術以及民主管理、服務群眾等方面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提高村黨組織書記執行農村政策、引領經濟發展、服務農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和加強村黨組織自身建設的本領,增強履行崗位職責能力。
多種載體加強對農村、社區黨員教育。縣委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黨員服務中心等載體,組織農村、社區黨員進行理論知識、法律法規和實用技術的學習。對因病和外出等不能正常參加組織活動的黨員,采取送學、幫學、導學和郵寄學習資料等形式,確保每名黨員都能參與學習活動。同時,把定期的黨內幫扶活動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形式。扎實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經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和文體活動,在活動中教育黨員、凝聚群眾。
堅持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學習制度。對機關事業單位的黨員,主要通過專家授課、主題實踐活動、專題座談研討等形式傳授最前沿的理論和政策;結合素質提升和學歷教育,鼓勵機關黨員積極參加函授學習等在職教育;圍繞提高專業知識與業務能力,定期舉行業務培訓、講座和外出考察活動。全縣各單位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參加所在單位的黨員教育培訓活動,各鄉鎮堅持執行機關干部每周一例會集中學習制度,縣直單位堅持每周五集中學習制度,縣委理論宣講團認真落實定期巡回報告制度,努力提升各級黨政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加強與流動黨員的溝通聯系。各鄉鎮黨組織通過手機短信、網絡交流平臺、Q Q等形式加強與流動黨員的溝通聯系,定期郵發學習材料。在勞務輸出黨員較多、工作較固定的地方成立黨支部,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讓流動黨員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目前,已在北京、沈陽、天津等流出黨員集中地,相繼成立了農民工黨支部1個,建立了6個流動黨員管理站,聘請了12名黨性強、威信高的流動黨員當聯系人,確保流動黨員及時找到黨組織。
多種形式培訓新黨員和大學生“村官”。黨員單位黨組織,本著“增強黨員意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實現思想上入黨”的工作目標,積極開展對新黨員的教育培訓。通過集中學習、黨課教育、座談研討、主題活動等方式,使每名新黨員在入黨后一年內至少參加一次集中培訓。著眼于培養善于做群眾工作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在省市集中培訓的基礎上,采取安排到先進村實踐、請優秀鄉村干部幫帶傳授經驗等多種方式,積極抓好大學生“村官”黨員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