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偉督
近幾年來,岫巖滿族自治縣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縣域經濟發展“三化”目標,滿懷激情,奮發作為,努力實現“不沿邊不靠海,招商引資照樣火起來”的內陸縣域招商引資工作新突破。2009年,全縣引進規模以上項目12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8個,投資總額達47.2億元,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強勁發展。
實現“三個破除”,沖破先天封閉。樹立“加快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引資是第一任務”理念,全力實現“三個破除”:一是破除不沿邊、不靠海,先天不足的思維定勢,辯證看待基礎條件,重新審視“腹地”和“近海”的獨特區位優勢,利用豐富資源,不斷增強招商引資的內動力。二是破除怕吃虧、怕上當,肥水流入外人田的陳舊觀念,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理念,讓利企業、實現共贏。三是破除因循守舊、求穩怕亂的保守思想,對外大膽出擊,主動尋找大集團、大企業、大客戶;對內積極破解規劃報批、環評、征地拆遷、用工保障等難題,在全縣上下沖破先天封閉,形成“重商親商”的良好局面。
“四結合”并舉,拓展招商引資渠道。為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岫巖縣創新方式方法,以“四結合”并舉,拓展招商引資渠道。一是專業招商與全員招商相結合。整合招商力量,成立招商局,組建招商隊伍,統籌協調招商引資;實施獎勵措施,動員全縣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招商,形成“大招商”格局。二是跟團招商與組團招商相結合。在積極參與省市組織的系列招商活動同時,該縣還篩選包裝優質項目,利用各種人脈資源,經常組織人員赴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綜合運用產業、集群、園區、項目、企業“五位一體”模式廣泛招商。三是傳統招商與新式招商相結合。開通中國玉都岫巖網和岫巖招商網,適時發布招商信息、招商項目,形成網絡宣傳攻勢。四是走出去招商與請進來招商相結合。僅2010年前4個月,岫巖全縣就64次走出去招商,108次請進來招商,贏得66個項目落地,其中超億元項目14個,引資額達23.2億元。
加強環境建設,筑巢引鳳來。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三方面環境”建設。一是建園區、拓空間,加強硬環境建設。在原有3個園區基礎上,高起點規劃建設雅河工業園、前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和洋河臨港新區,沿大盤線公路初步建成“一帶四區六鎮”的百里工業長廊。全縣園區總規劃面積達72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五通一平”,為項目落地提供了廣闊空間。二是重整治、強服務,改善軟環境建設。開展“軟環境建設年”活動,以治本之策規范執法行為,徹底整治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強化公共服務中心職能作用,實現“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推動項目落地生根。三是提檔次、促升級,完善配套環境建設。全面加強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事業建設,大力發展餐飲、娛樂等服務業,引進3億元資金建設五星級大酒店,提高配套服務能力,旨在筑巢引鳳來,讓客商引得進、留得住、能發展。
抓住關聯項目,凸顯集群效應。大力引進上下游關聯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四大產業集群”:一是打造不銹鋼產業集群。抓住新富集團10萬噸鎳鐵項目,引進40萬噸鉻鐵合金項目。同時與北京太行國苑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以投資50億元建設100萬噸不銹鋼項目,3年內將建成規模超300億元的不銹鋼產業集群。二是打造方解石造紙產業集群。抓住鞍山嘉德礦業80萬噸方解石超細粉項目,引進臺灣龍盟紙業等,投資30億元新建36萬噸方解石環保紙項目,3年內將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方解石粉生產基地。三是打造馬口鐵產業集群。抓住永安公司20萬噸馬口鐵項目,全力引進印鐵、包裝、罐裝等下游產業項目,目前已與輝山乳業達成協議,新上干裝奶粉罐生產線項目,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四是打造食用菌產業集群。抓住岫巖食用菌種植大縣獨特優勢,引進上海榮善、大連槿寧、鞍山納曼科等種植加工企業,做大產業規模。
壓實工作擔子,強化機制保障。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招商引資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建立健全“三項工作機制”。一是建立領導全權負責機制,實行“帶頭抓”。明確規定各單位“一把手”是招商引資第一責任人,要求遇到重要客商親自接待、遇到重大項目親自談判、遇到重大問題親自解決。重大項目實行縣領導“一對一”包保,全程參與,跟蹤服務,確保見到效果。二是建立任務分解落實機制,推行“大家抓”。年初,確定全年招商引資目標,并將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單位,明確工作要求、完成時限,層層簽訂責任狀,做到指標到人、責任到人。三是建立績效考核機制,促使“必須抓”。提高招商引資在干部全年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對工作不到位甚至設置障礙的給予通報批評、誡勉、調離崗位、降職或免職等處理,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先重用提拔。近年來,岫巖縣招商引資年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有力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