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949年以來首位落馬的省級紀委書記,王華元7月14日在山東省棗莊市中級法院出庭受審。他面臨受賄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兩項指控,涉案金額分別為771萬元和895萬元。
王華元曾先后主持廣東和浙江兩省紀檢工作。其十余年反腐成績,一朝傾覆。
據新華社報道,檢方指控:1998年至2009年3月間,王華元利用擔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委副書記兼省紀委書記,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771萬余元,已構成受賄罪。另外,王華元還對共計折合人民幣895萬余元的財產不能說明來源,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有數十名群眾、有關媒體記者及王華元的親屬旁聽了案件庭審。王華元涉案行為主要發生在他任職廣東期間,涉嫌受賄財物來自五位商界人士,除被稱為“賭王”的連卓釗,還有廣東商人張偉明、黃光苗、蘇壯強、陳忠良。而來源不明的財產,指向現金、存款、房產和股票、基金等資產,以及包括名酒在內的實物。
王對其收錢的事實指控均予以承認,但對為行賄者“謀利”持不同看法。據旁聽者介紹,其涉案事實多數不屬于直接的“錢權交易”,主要為利用本人的地位和人脈資源,為他人介紹商機,或介紹認識權勢人物,亦存在為商人“批條子”等行為,但所涉事項不在其職權管轄領域。
本刊記者獲悉,王華元家庭財務主要由其妻子打理,其涉嫌受賄的財物,相當多數也由其妻子出面收取,部分款項王華元本人事先未必知情。盡管王妻沒有被同案起訴,但目前仍處于被羈押狀態。其女兒旁聽了庭審。
上述指控恰似對紀檢監察部門調查結果的回應。此前有關黨內通報稱:王華元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企業經營、承接工程、干部調整和違紀案件查處提供便利。紀檢監察部門另外認為王華元縱容家屬收受財物,他本人多次參加境外賭博,且“道德敗壞、生活糜爛”。
本刊記者調查得知,位列行賄人名單的“賭王”連卓釗,是引致王華元落馬的重要人物。
連卓釗又名連釗,活躍于粵港澳三地,行走于黑白兩道之間。他因早年協助廣東警方摧毀張子強犯罪集團而獲內地扶持,后來成為香港海王集團(國際)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原國美董事局主席黃光裕為其座上常客,連后來因幫助黃光裕非法兌換外幣被警方控制。
知情人士介紹說,連卓釗和王華元曾有財務來往。王華元出于落葉歸根之意,在老家安徽宣城附近興建別墅。連聞訊后,通過中間人送上35萬元現金。王當時未拒絕,但在別墅竣工前后,王華元妻子出面歸還了這筆款項。
連卓釗在高級官員中尋求和編織關系網的謀略由此可見一斑。據不愿具名的廣東官員介紹,主管禁賭的王華元和“賭王”連卓釗關系微妙。一方面,王華元鮮有涉足澳門賭場,其境外賭博行為主要發生在加拿大等地;另一方面,他亦落入人情關系俗套,對連卓釗暗度陳倉、跨境接送賭客的行為網開一面。
據本刊記者了解,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原廳長劉友君是王華元與連卓釗之間的橋梁人物。雙方信息多由劉友君代為轉達。廣東省紀委于2009年5月對劉友君立案調查,該案已進入訴訟階段。
王華元是2009年4月12日被中央紀委帶走調查的。此后有關部門通報全黨,將王華元滑向腐敗深淵歸結于個人放松了思想改造及黨組織疏于管理。其中引述王華元本人的話作為反面教材——“在位和不在位是很不一樣的,現在手里有點錢,將來什么事情也不用求人”。
王華元亦是近期第三位接受審判的前廣東高官。另外兩位分別是: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原公安部部長助理、經偵局局長鄭少東。相關案件均為指定異地管轄。
盡管坊間傳聞王案與陳紹基、鄭少東、黃光裕等案有關,但檢方指控中,并未涉及上述人物。其涉嫌犯罪行為主要發生于其在廣東任職期間,與浙江基本無關。
61歲的王華元系安徽宣城人,擁有25年軍旅生涯,后轉業至紀檢監察系統。他從2002年3月開始擔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主持全省政法工作,屬實權人物,且以工作作風強硬著稱。
在其主政廣東省紀委期間,省紀委曾嚴厲查處省直機關違規發放公積金的行為。他落馬后,亦有輿論指他擅用強權,在其直接支持下立案偵查的“南都案”曾引發廣泛質疑。
2006年11月,王華元調任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廣東政界人士認為,王華元調離廣東,與當年地方黨委實行“一正兩副”、紀委書記原則上不再擔任同級黨委副書記有關。
王華元在廣東的最后一年,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紀檢監察機關的核心任務,是學習、遵守、貫徹和維護黨章,全面執行黨章規定的各項任務。他的“兩面性”暴露后,“誰來監督紀委書記”這一話題再次引發輿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