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在體制的夾縫中撒種,而在長成一定的身量之后,常常引來高層領導人的關注,每一次決策層的關注,每一次領導人和民營企業家的相逢,都體現著那個時代的歷史走向。
6月25日上午,正在杭州調研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考察。就在溫家寶視察阿里巴巴的4天前,央行剛剛下發通知稱:全國范圍內,凡已從事了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均應在“新規”實施之日起一年內,申請取得“許可證”。逾期未取得的,將不得繼續從事支付業務。
其實,不論溫家寶是否視察阿里巴巴,坊間早有斷言,稱馬云和他的支付寶篤定可以順利拿到央行的“許可證”,極端者甚至放言:央行新規,等于為馬云的支付寶“清理了門戶”,因為馬云的支付寶,幾乎就是當今中國最具信譽的“非金融機構類第三方支付平臺”了。
面對大國總理,馬云——這位1964年出生、早已不再年輕的中國民營企業家承諾:“未來十年,要為1000萬家小企業解決生存、成長、發展的平臺,為全世界創造1億人的就業機會,為全世界10億人提供網上消費平臺。”
面對員工平均年齡28歲的中國最大網購平臺,聽到馬云的上述匯報,溫家寶聲明自己“是來學習的”。并說:“一個有理想的人和一個有理想的企業,都有一個不屈的靈魂。‘阿里巴巴’為青年人開了一扇門,這扇門可能很小,但穿過這扇門,前面就是光明的坦途,要堅定不移地走過去……”
1979年,年廣久請的雇工有12人。社會主義還能雇工?這是不是屬于剝削?大家爭論不休。
1980年,鄧小平熱情地肯定了安徽的包產到戶與大包干,鄧小平看到“傻子瓜子”問題的調查報告后,當時就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給予肯定,并對一些人對姓“社”姓“資”的爭論,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
鄧小平第二次談到“傻子”年廣久是在1984年10月22日的中顧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因為1982年底又有人反映年廣久雇工的問題。鄧小平說:“前些時候那個雇工問題,相當震動呀,大家擔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見是放兩年再看。那個能影響到我們的大局嗎?如果你一動,群眾就說政策變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決了一個‘傻子瓜子’,會牽動人心不安,沒有益處。”
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談話中再次談到“傻子瓜子”問題:“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這類的問題還有不少,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動搖我們的方針,影響改革的全局。城鄉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保持長期穩定。”
作家吳曉波在其著作《激蕩三十年》中寫道:“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中國商業圈出沒著這樣一個族群:他們出身草莽,不無野蠻,性情漂移,堅韌而勇于博取。”年廣久正是他們中典型的一位。
1980年,1984年,1992年,這剛好是改革開放的三個重要轉折點。年廣久命運的起承轉合被認為暗合著中國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進程。
1997年11月的一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南下深圳視察,聽取企業匯報。深圳市委指名萬科的老總王石到會發言。在這次匯報中,王石談到了分稅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


簡要介紹后,王石總結說:“去年,萬科公司的經營利潤雖然略有下降,但我們的納稅額并沒有隨之下降,而是上升了。”“為什么?” 朱镕基的好奇心被挑了起來,“因為分稅制啊!”王石說,“稅制改革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稅務上的關系是承包制,地方政府與企業的納稅也是承包的。比如,萬科去上海發展,就要和上海稅務局簽訂承包合同,一旦確定了基數,每年都要有一個增長比率,譬如,萬科在上海就是每年按20%遞增,但這樣一來,企業壓力很大,因為納稅與企業每年的實際盈虧,并沒有正相應的關系。分稅制改革后,企業與地方政府的承包合同作廢了,萬科就可以按照實際的經營業績來納稅。因為萬科今年的經營規模還是增長了,所以我們納稅總額也就增長了……”王石的一席話,讓朱镕基連連點頭。
一陣闡述之后,王石大膽地問:“不知道總理怎么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片刻沉默后,朱忽然反問道:“如果國家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中國的房地產行業能成為支柱產業嗎?”王石坦言:“現在還不能。”
朱镕基斬釘截鐵地說:“可我想在兩年內,讓房地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王石立即跟上一句:“既然總理說行,那就一定能行。”全場笑聲一片。朱镕基也笑了,他說:“哎,你是房地產專家呀。我聘請你為我的房地產顧問。不過,是沒有工資的顧問哦。”
1998年3月,朱镕基就任總理。這年7月,全國黨政機關停止了執行40多年來的實物分配“福利房”做法,中華大地由此開啟了持續至今的地產熱浪,貢獻了至關重要的GDP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