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大會報告了200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劉家義表示,審計署抽查56個中央部門已報銷的29363張可疑發票中,有5170張為虛假發票,列支金額為1.42億元。其中,8個部門本級和34個所屬單位在無真實經濟業務背景的情況下,利用虛假發票套取資金9784.14萬元,主要用于發放職工福利補貼等;12個部門本級和37個所屬單位對票據審核把關不嚴,接受虛假發票報賬4456.66萬元。
審計報告顯示,有194個區縣向不符合條件的6.29萬戶家庭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補助3.3億元。其中,向1.19萬戶登記擁有個人企業、車輛或2套以上住房的家庭發放7376.65萬元;9個城市向705戶不符合條件的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86.89萬元、分配廉租住房74套。
審計部門首次披露了備受社會關注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通過審計調查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截至2009年底,這些地方的政府性債務余額高達2.79萬億元。劉家義坦承:“部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較大,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
劉家義表示,審計署上報國務院或直接向有關部門移送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104起,涉案人員4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