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醫院 015000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醫院衛生人力資源現狀統計分析
蘇慧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醫院 015000
通過對我院衛生技術人員隊伍現狀統計分析,發現存在問題,進而提出相應對策,以達到衛生技術人員的合理配置。通過描述性統計方法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結構、人員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進行較系統的統計分析研究。專業技術隊伍基本合理,醫療人員學歷相對高,護理、醫技、藥劑人員的學歷層次較低,職稱結構合理。為了更好地創新人才管理理念,建立有序的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實現人才機構的合理化發展。進一步完善衛生人力資源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
衛生人力資源 ;人員素質;教育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急救、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創建于1958年。醫院現有在編人員1539人。床位數1300張,截止到2009年底門診診療人數達412090人次,住院人數34311人次。本文以我院職工為研究對象,對其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現狀進行統計分析。
資料來源于本院人事科。
我院衛生人力資源的學歷構成相對偏低,本科學歷最多,其次為大專學歷(兩者合計約占全院人數的64.4%),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者(碩士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僅占1.69%,盡管高學歷不一定說明專業技術水平也高,但由于醫療衛生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它要求從事這一行業的醫務人員必須要有極高的素質和受到較高程度的教育。因此,從我院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結構看,全院有碩士學位以上的26人。占1.92%;本科以上學歷 532 人,占39.2%,大專學歷459人,占33.82 %;中專以下學歷372 人,占27.41%;全院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比較低。根據統計分析來看,醫療衛生技術人員隊伍的學歷水平相對較高,與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所醫院綜合實力的要求相符合。護理、醫技、藥理、行政人員學歷水平較低,其中護理人員共計591人,中專以下學歷有279人,占47.21%,一方面與國家對護理、藥技專業的學歷教育相對滯后有一定關系;另一方面與醫院的發展歷史有著直接的關系,從而形成目前的學歷結構不合理現象[1]。
全院在編人員1539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357人,正高職稱74人、副高職稱183人、中級職稱370人、初級職稱730人。由表2可知,從我院衛生人力資源的專業技術職務分析來看,目前,我院職工人員主要有醫療技術人員、藥劑人員、護理人員、其他衛技人員等4種衛生技術人員合計為1357人。
由表2看出,我院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為1357人,占醫院職工總人數的88.17 %,醫院醫療隊伍高級、中級、初級所占比例分別為4.80%、11.89%、24.04%、47.43%。此種結構類似于“到金字塔”,比例失調。
各職稱等級發布以初級比例最高,其次為中級職稱,比例最低的為正、副高級職稱。由表3可知,我院衛生人力資源的專業構成中比例最高的為醫療專業,其次為護理專業,藥劑、檢驗、影像等,對專業結構進行統計分析,我院衛生人員人力資源中,醫療專業的人數為548人,護理人員591人。目前,全國衛生人力資源的醫護比為1:0.678。根據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國香港特區,日本、泰國、英國、等國的醫護比例都超過1:4,加拿大等一些國家甚至超過1:6,由此可見,我院醫護結構雖然高于其他醫院,但與發達地區和國家相比,醫護比例不合理現象仍十分明顯,專業結構仍需要調整。

表1 學歷結構統計分析

表2 衛生技術人員職稱構成

表3 衛生人力資源專業構成情況
有文獻資料顯示[1]:目前,我國護理隊伍嚴重缺編,我國千人口護士數居世界倒數第三,排在許多經濟欠發達國家之后。我國的城市農村還需要大量的護士。同時隨著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社區護理工作也將會加大。由此,確立和完善護士準入制度,逐步實現護理人員分層次使用,拓展護理工作范圍,搞好護理教育改革,培養符合中國國情的護理人才,成為我國培養護理人員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衛生部在《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3](簡稱《綱要》)中提出了我國衛生人力資源發展的基本策略: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全面提高,重點建設;改革創新,科學管理;適應市場,合理配置。面對我院衛生人力資源目前存在的學歷結構偏低,專業結構不合理、醫護比例嚴重失衡、年齡與職稱結構不合理等現象,應采取一些措施來確保此《綱要》中的基本策略得以實施:
為了解決衛生人力學歷結構偏低的情況,政府可以對現有在職的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及成人教育的方式,為在職人員的學習開辟廣渠道,鼓勵和支持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參加有關學術會議和進行國內外訪問交流與培訓,把繼續教育與學歷、晉升職稱、轉干聘干、各種福利待遇相結合,調動在職衛生技術人員的學習熱情;采取多中辦學體制,充分發揮綜合性,多樣性、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傳遞與交換的網絡化,推動醫學教育研究知識的更新、交流、積累;利用高等院校現代化的教育機制,終身教育與遠程教育機制;完善自學考試計劃,形成社會化、開放式的教育網絡,為適應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需求開辟更為廣闊的途徑,逐步完善終生學習體系。
目前,我院衛生技術人才在專業結構方面缺乏長期專業人才和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專業結構中的“重醫輕藥”現象未能根本扭轉,仍然以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為重點,藥學人才、護理人才、其他衛生技術人才培養數量明顯不足。我院醫護比例并不高,按照衛生部的規定醫生和護士應1:2的比例配置,我院醫護比未達到國家標準,與世界發達國家相差更為懸殊。護理人才嚴重缺乏影響了我院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縱觀世界各國,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一流的醫療技術,必須擁有一支高水平、人員充足的護理隊伍作保障。此外,還應根據社會需要,培養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為一體的,具有綜合服務能力的全科醫生。建立各種醫學人才培訓中心,開展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
合理年齡分布與職稱結構可以使醫生之間的協助配合更緊密,更能發揮最佳的整體效能,一般認為最佳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構成比標準配置為1:2:4:8[4],我院各級醫師的構成比與標準配置存在一定的差距。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的比例基本合理,但年齡結構較為終老年,青年中高級職稱者占醫療衛技人員的比例較少,說明尚未形成使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氣氛,缺乏發展后勁,特別是缺乏年輕的技術帶頭人。職稱和年齡結構不合理,職稱和學歷不符的現象,在一定程度制約了醫院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而且老一代有名望的學科帶頭人,專家、名醫又將相繼退休。面對實際情況,我院應制定具體的高級醫療衛技人員,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方案,培養好不同層次的學科帶頭人及后備梯隊人員,建立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三級骨干技術梯隊,通過充分發揮第一梯隊作用,堅定依靠第二梯隊,重點培養第三梯隊,以多種形式培養技術人才,創造一切條件讓衛生技術人員迅速成長,最大限度地滿足我院對衛生人力的需求。
《綱要》中明確提出:“為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素質,到2015年醫生要全面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水平,護士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不低于30%。”衛生行業是人才、知識、科技密度集型的行業,衛生技術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衛生服務資質量的好壞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衛生事業的發展,人才是關鍵,目前,我院衛生人力的知識層次偏低,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人民群眾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衛生服務質量的進一步要求。因此,當前應積極拓展各種形式的醫學專業教育,大力加強衛生人力整體水平,從而達到提高全院衛生人力整體素質的目的。
[1]羅琳.深化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人事管理體制.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5):288~289
[2]胡德榮.我國千人口護士居世界倒數第三.健康報.2004,12.01(1)
[3]衛生部.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2004.6.3
[4]鄭丹瑜.陳少賢.歐陽雪喬.醫生人力資源配置的現狀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3)49~52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