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波
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系 526020
高職軟件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探索
胡必波
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系 526020
傳統的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無論是教學手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存在諸多弊端。為了能夠適應現今高職高專學生的素質能力水平和今后就業的需求,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已刻不容緩。本文對高職軟件技術專業 “項目+過程”的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剖析分析與總結,力圖為高職新的計算機學科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行動導向
自2007年以來,按照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方針性文件要求,各職業院校都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重構和教學內容改革,都在加快建設“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1-3]。“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是高職院校的辦學方針。那么,對于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課堂教學,應該樹立怎樣的課堂教學觀?如何使課堂教學更好地服務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傳統計算機教育認為,只要理解記住了課本知識,就可以套用它去應付實際問題。然而實際問題總是具體的,在不同時間、地點會有很大的差別。例如能夠流暢地背誦操作系統的完整概念,卻不知道自己使用的Windows XP就是微軟公司最新的操作系統。傳統計算機教育認為,要把結論交給學生背誦,以后需要的時候提取出來加以應用。即便讓學生上機實習,其主要目的也是為傳遞知識、驗證知識而已,完全忽略了學生本身的素質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本無法讓學生將所學轉變為自己的“學識”、“主見”和“思想”。在今天計算機已經從“娃娃抓起”的年代,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學生在某些操作層面上認知能力和經驗(例如游戲、QQ等)不可小視,學生完全能用更簡便更有效的方法來代替教材中的某些操作步驟,循規蹈矩的教學反倒落后了。在傳統計算機教學中幾乎千篇一律都是先理論后實踐。但是理論往往是復雜抽象、難以理解的,如數據庫中的三種模式和它們之間的兩種映射,數據庫設計的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等,而實際操作中相對來得容易理解而且顯得簡單。

表1
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工作過程”融入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崗位化”、教學內容“任務化”、教學過程“職業化、教學環境“工廠化”、能力考核“工程化”,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1).建立“項目+過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項目+過程”的教學模式首先選擇來自企業的工程項目作為教學載體,按照軟件開發過程把項目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安排若干個任務,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教師以完成一個任務的過程組織實施教學,學生必須通過資訊弄清任務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制訂開發計劃,選擇開發方法,設計程序結構(決策)、實施編寫代碼、通過功能測試檢查程序,最后按照軟件行業標準評價工作成果。學生通過完整的“行動”過程掌握軟件開發的技能,習得軟件技術知識,構建自己的開發經驗和軟件知識體系(見表1)。
2).將軟件企業中的項目、技術、開發方式、組織管理引入課程中,形成企業化的學習方式,使職業工作活動與教學活動融為一體,學生在經歷情境化的工作活動過程中熟悉軟件工作環境和開發流程,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實現職業能力的發展,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的要求。
3).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模式,建立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程中通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這一完整的“行動”掌握軟件開發的技能、習得軟件技術知識,構建自己的開發經驗和軟件知識體系。(見圖1)
4).根據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方法,引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法、基于完整工作過程的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多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模擬軟件企業工作環境,綜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行動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5).創新七步訓練法。根據軟件課程的特點,綜合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的特點,總結提煉出七步訓練法。七步訓練法適合基于軟件開發工作任務的教學,它將行動導向的“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融入其中,通過定向、模仿、內化,有效培養軟件開發職業能力。七步訓練法主要過程如圖2。
6).按照軟件企業生產要求及用人標準,建立行動導向學習活動的評價標準。改變傳統的以知識為核心的考核方式,增加工作過程和工作成果考核,在情境化的工作過程中考核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

圖1

圖2
“項目+過程”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在課程設置上強調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上以企業真實工程項目為載體,強化崗位針對性訓練,重視團隊開發和協作意識培養,從而實現與企業“零距離”接軌的目的。
實訓以一個完整的企業軟件項目開發過程為線索,結合軟件過程管理、過程模型、軟件開發技術等多方面技術,指導和訓練學員掌握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典型技能。引導學生按照軟件項目開發的實際工作過程完成實訓準備、項目策劃、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實現、軟件測試以及軟件的部署與維護等工作任務。在實訓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公司化的軟件開發環境和軟件公司兼職教師的參與,使學生獲得實際軟件項目開發的工作體驗,加深學生對軟件專業各門課程的理解和綜合應用,同時也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1]陳明.淺談如何優化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3):227-227.
[2]郭靜.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高職學生就業力——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 (9):38-38.
[3]王運成.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初探 [J].吉林教育.2008,(10):19-19.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