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星
想一想,在你讀過的古典小說當中,有哪些帶“三”字的故事?
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莊、三借芭蕉扇、三顧茅廬、三氣周瑜……發現沒有,這些大家熟悉的故事,都有三次波折。
為什么要強調一波三折呢?我們來仔細地閱讀《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
白骨精一變,化作一位村姑。白骨精一出現,在唐僧師徒四人的心目中各是怎樣的形象呢?唐僧看到的是善良——專程來送齋。豬八戒則看到了美貌——美女送來了好吃的,整個心都激動起來了。原著是這樣形容那女子的:“那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簡直美到不能再美的地步了。而在孫悟空的眼里呢,他從美女的外表,看出妖,看出假,看出惡,因為他有“火眼金睛”啊。這四人中唯獨沙僧沒有什么自己的感覺。由于各自的感知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行為。孫悟空舉起金箍棒當頭就打妖精,唐僧連忙扯住悟空。如果唐僧豎起大拇指大加贊賞:“悟空,打得好!”也就沒有戲唱了,也沒有性格而言了。豬八戒出于對美女的愛好,又挑撥孫悟空和唐僧的關系,使他們之間的分歧變得越來越大。
白骨精二變,晤空一棒打殺。唐僧念起了緊箍咒,責罰悟空“無心向善,有意作惡”,怎么把一個老太婆也打死了呢?當唐僧念起緊箍咒的時候,悟空疼得滿地打滾,內心更是委屈、痛苦:荒山野嶺,怎么能有人家?年屆八旬的老婦人能“閃”出來嗎?我出生入死保護師父,你怎么就決意趕我走呢?然而悟空還是要留下來,繼續與妖精斗爭!師父念緊箍咒,豬八戒是幸災樂禍,一是他憐香惜玉,為師兄剛才打死村姑而耿耿于懷;二是平時悟空欺負他,想借此刁難刁難浯空;三是他希望師兄走了之后,他就能當大師兄了;四是豬八戒耳朵里藏著二兩銀子,如果大家散了伙,正好當作路費回高老莊去當他的女婿。沙僧的情感變化沒有寫,所以他沒有豬八戒生動。沒有個性正是他最大的個性。師徒四人內心的情感距離又拉大了。
白骨精三變,終于原形畢露。悟空暗中叫來眾神,在半空中作證。他一棒打殺,白骨精現出原形。
你看,經過一波三折,人物的心理距離拉大了,人物的情感出來了,人物的個性更鮮明了。經過白骨精“三變”、唐僧“三責”、八戒“三挑唆”、悟空“三打”,人物的性格才有深度,才更能表現悟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特點。
“文似看山不喜平”。重巒疊嶂,讓山有了層次,多了深度;蜿蜒盤旋,使山有了變化,添了生趣。故事的一波三折,讓情節更加生動,有了吸引力,也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大家熟悉的《水滸傳》中,溫文爾雅的禁軍教頭林沖,夫人被人家羞辱了,忍了;吃了冤枉官司又差一點被害于野豬林,又忍了;直到火燒草料場,他才終于改變了自己一貫忍讓的態度。從溫文爾雅、逆來順受到義無反顧、主動出手,無疑是被一逼再逼出來的。我們閱讀中國古典小說,就要注意“一波三折”這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