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彩霞,陽志明,田海波,王海霞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 廣州510630)
2009年1月7日國內3G牌照發放,3G網絡在國內三大運營商規模部署,電信業務的競爭越發激烈,實現業務的有效管理也就成為了電信運營商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業務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86年ITU-T制定的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電信管理網)規范中,TMN中定義了5個功能層次:網元層、網元管理層、網絡管理層、業務管理層和商務管理層,但由于傳統的電信網都是封閉的,而且業務比較單一,所以TMN主要的研究重點放在業務管理層之下。
隨著技術的發展,業務越來越多,TMF在1995年發布TOM(telecom operation map,電信運營圖)系列規范,2000年TOM向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 map,增強的電信運營圖)演進,eTOM系列規范于2004年被ITU-T采納正式成為官方標準。eTOM描述了電信運營商所需要的所有企業過程,并依據這些過程對企業的重要性和優先級將其分解到不同的粒度,主要包括了戰略、基礎設施和產品域、運營域、企業管理域三個部分。eTOM更加關注業務生命周期的管理,成為電信運營企業進行業務管理研究參照的主要標準。
隨著3G網絡的規模部署,移動業務、增值業務迅速發展,業務平臺種類、數量不斷增加,電信業務強調多樣化、個性化,給運營商的業務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是在滿足業務的多樣性的同時還要滿足業務管理在業務生命周期各個階段以及業務的就緒、開通、保障、計費等過程的統一性;二是在適應新的跨多個SP、CP的業務模式的同時還要實現業務管理的集成性。在當前形勢下,電信運營商的業務管理框架不僅和支撐系統密切相關,還與業務平臺密切相關。
在中國電信,業務平臺分為:業務管理平臺、業務應用平臺和業務能力平臺,各個國際標準組織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重點如圖1所示。
TMF(telemanagement forum,電信管理論壇)的SDF(service delivery framework)研究小組主要側重研究業務管理平臺(實現業務生命周期管理)、其與業務能力平臺/業務應用平臺的交互以及與支撐系統的交互;eTOM主要側重電信運營過程分析;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主要側重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OMA(open mobile alliance,移動開放聯盟)主要側重研究業務平臺的功能特性和策略管理,以及業務管理平臺與業務能力平臺/業務應用平臺的功能性交互接口。
ITU-T的NGNMFG(下一代網絡管理熱點組)和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歐洲電信標準組織)的TISPAN(電信和互聯網融合業務及高級網絡協議)研究組主要側重研究NGN支撐系統管理架構,ETSI特別對訂購管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ATIS(thealliancefor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 solutions,美國電信解決方案聯盟)的TMOC(電信管理和運行委員會)主要側重研究IPTV支撐系統參考架構以及計費管理。
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結構信息標準化促進組織)和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對象管理組織)主要側重SOA、UML等集成基礎設施。
上述各個標準組織的研究重點可分為3類:一類是從業務/產品本身的特性出發,研究其生命周期過程以及管理需求,這些管理需求需要通過業務平臺和電信支撐系統共同協作來實現;第二類是研究業務平臺領域的業務管理;第三類是研究電信支撐系統領域的業務管理。
TMF在2009年8月份發布了最新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技術報告,包含了產品規格、產品、服務規格、服務、資源規格、資源等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分析了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活動、輸入/輸出參數,管理要求特性等內容。
在這份技術報告中,借用SID(TMF的共享信息數據模型)的概念和模型,業務/產品由一個或多個服務構成,服務由底層的資源構成。業務/產品的生命周期主要包含概念策劃、設計開發、部署、激活、運營、退網等6個階段,如圖2所示。
如圖3所示,業務/產品生命周期各個階段與電信運營過程eTOM中的各領域是密切相關的。其中,運營階段和執行階段是同步的,運營階段主要側重管理運營方面,執行階段主要是功能的執行,側重點不同。
業務/產品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部分管理特性需要由業務平臺來實現,而另外一些管理特性則需要由電信支撐系統來實現,目前國際上各個標準組織分別從這兩個不同的視角開展了業務管理框架的研究。
業務平臺領域的業務管理和SDP(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業務交付平臺)的功能架構密切相關。SDP的概念大約在2000年提出,但目前還沒有一個國際規范完整和清晰地解釋了什么是SDP以及SDP的構成。由于歷史的認知差異(對SDP概念不同層次的認識)和側重點的差異(基于IT或基于網絡),導致大家對SDP的概念和功能有著各種不同意見,存在著各種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圖4展示了4個國際分析機構對SDP功能架構的觀點。從總體上來說,SDP和中國電信的業務管理平臺的定位是相近的。
在SDP的發展歷程(如圖5所示)中,TMF于2007年提出了SDF(service delivery framework,業務交付框架)的概念,其角色是提供合適的構件來支持關鍵的運營過程和業務管理活動。例如:SDF通過服務和OSS/BSS之間接近實時的雙向的交互,把SDP中的服務創建和執行集成到運營環境中。
SDP與SDF在NGN中的定位如圖6所示。SDP可以看作是服務的開發、部署和執行環境,而SDF主要關注這些服務的管理。它們的定位是有差別的。把業務的生命周期管理特性融合進來,并強調與支撐系統的協作,將是SDP的未來發展目標。
OMA制訂的OSE(oma service environment,OMA業務環境)架構 (如圖7所示)可以看作是具有OMA特色的SDP,但由于SDP的概念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聲音,OMA放棄了“SDP”這個術語,而采用“OSE”來命名其架構。OSE架構包含了Service Enabler(業務能力實體)、Enabler implementation(業務能力的實現)、Interface(接口)、Enabler interface binding(業務接口綁定)、Resource(資源)、Application(應用)、Policy Enforcer(策略執行)、Execution Environment(執行環境)幾個組成部分。
OSE架構體現了平臺水平架構的思想,打破以往的煙囪式架構。OSE的目的是提供一個通用的架構原則,使OMA業務能力實體和其相互間的交互標準統一,確保架構完整性、可擴展和互操作的能力,力求減少煙囪式的設計,減少整合與開發的復雜性。
在OSE架構的基礎上,OMA在2009年進一步提出了OSPE(OMA service provider environment,業務能力提供環境)架構,包括業務生命周期管理、業務記錄、業務模型管理,搭建了一個業務管理可運營的基礎架構,如圖8所示。
在該架構中,把生命周期管理劃分為兩類分別進行管理:業務生命周期管理(業務視角)和組件生命周期管理(IT視角)。該架構的核心是定義了OSPE服務器,統一處理外部的開通和跟蹤請求,這與TMF的SDF管理支持服務的定位是類似的。
TMF在2007年提出了SDF的概念,并于2009年6月份發布了SDF參考架構,定義了SDF服務參考模型,該架構主要包括:管理支持服務 (management support service,MSS)、基礎設施支持服務 (infrastructure support service,ISS)及其與SDF服務之間的交互接口,如圖9所示。
在該模型中,管理支持服務(MSS)調用SDF服務的服務管理接口 (SMI)來管理SDF服務。基礎設施支持服務(ISS)通過功能接口提供可重用的功能特性,以支持SDF。
SDF的操作流程是:首先由管理支持服務(MSS)支持的管理過程在SDF服務庫中找到SDF服務的服務管理接口(SMI)的接口描述,然后在SDF服務生命周期元數據庫中找到相關的元數據;基于SDF服務生命周期元數據,MSS將決定是應用SDF服務的SMI接口,還是依靠傳統的支撐系統,或使用ISS服務來支持非傳統的運營操作,如管理依賴性。
TMF的SDF參考架構主要側重服務生命周期的管理,側重點和OMA的OSE互為補充,構造了較為完整的業務交付框架。管理支持服務作為統一接口和BSS/OSS支撐系統進行交互。不過目前TMF的研究主要還是側重SDF框架內部各個模塊之間的接口,管理支持服務與支撐系統之間的交互接口的研究將納入下一步的研究計劃。
基于NGN網絡的管理架構最初由ETSI提出,后被ITU-T采納并進一步完善。近年來,ITU開始轉變電信管理的研究模式,即從以前的單純面向網絡、面向設備、面向技術、從下至上的思維模式轉變為面向電信企業運營、從上至下的思維模式。在這種轉變的影響下,在電信網絡管理方面ITU近年的研究重點之一轉向了電信網絡運營管理標準研究,目前最新成果是引入eTOM概念。NGNMFG熱點組將按照高層要求→管理要求→管理原則及架構→協議無關接口規范→協議相關接口規范的先后順序開發NGN管理標準。
為了處理NGN管理的復雜性,該架構的管理功能性參考eTOM分割為不同的邏輯層次或功能管理層,如圖10所示。
為了達到遵循NGN模型的目的,ITU-T將運營支持功能塊分解為業務管理功能(SMF)和資源管理功能(RMF),而資源管理功能又分解為業務資源管理功能(SRMF)和傳送資源管理功能(TRMF)。其中業務資源管理功能包括業務創建、訂購關系管理、用戶自服務、業務測試、QoS管理、業務使用記錄收集等,并且通過接口與AS、HSS等業務資源交互,如圖11所示。
未來業務的發展將可能會跨多個合作伙伴,在ITU-T的NGN管理架構中,把S/P關系管理(SPRMF)作為支撐系統的功能進行統一管理,第三方產品主要由第三方CRM模塊(MPCMF)接入運營商的S/P管理模塊(SPRMF)完成,如圖12所示。
ETSI在NGN管理架構的基礎上,于2008年發布了NGN業務的訂購管理架構規范,如圖13所示。在該架構中,強調了自服務功能,以適應當前多種多樣的業務。客戶通過運營商的業務受理,確定了訂購關系后,即可啟動自服務流程。
ATIS的IPTV業務管理架構的目標是通過一個服務集成框架提供更加廣泛的IPTV業務模型,該架構參考和兼容其他標準組織的架構(如TMN、NGN、NGOSS、eTOM),作為IPTV OSS架構的理論基石;劃分了IPTV平臺和OSS系統功能界面;提供了基于eTOM過程的交互分析。支撐系統與IPTV平臺的集成關系如圖14所示。
如何對當前多種多樣的業務進行有效的管理是當前國際上各個電信運營商的一個關注熱點,各大標準組織均開展了與此相關的研究。在業務生命周期管理、業務平臺領域的業務管理、支撐系統的業務管理等方面各個國際標準組織均從不同的側面和視角為運營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思路,但業務平臺和支撐系統如何協作形成完整的業務管理框架體系,解決當前業務發展和業務管理的矛盾,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研究成果,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 周文安,宋俊德,常倩.電信領域的業務管理——概念和發展.當代通信,2006(4)
2 TMF.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the business process framework.TMF GB921,July 2008
3 TMF.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the business process framework,addendum D:process decompositions and descriptions.TMF GB921 D,November 2008
4 TMF.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the business process framework,addendum F:process flow examples.TMF GB921 F,July 2008
5 ITU-T.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ITU-T Recommendation Y.2011,October 2004
6 ITU-T.下一代網絡的管理原則.ITU-T 3060/Y.2401建議書,2006
7 TMF.Sharedinformation/data(SID)model,businessview concepts,principles,and domains.TMF GB922,May 2008
8 TMF.Product-service-resource information model E-mail,a PLM case study.TR153,June 2009
9 TMF.Servicedeliveryframeworkoverview.TMFTR139,September 2008
10 ETSI.NGN management;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s architecture.ETSI TS 188 001,March 2006
11 ETSI.NGN subscription management;part 1:requirements.ETSI TS 188 002-1,July 2009
12 ETSI.NGN subscription management;part 2:information model.ETSI TS 188 002-2,March 2008
13 ETSI.NGNsubscriptionmanagement;part3:functional architecture.ETSI TS 188 002-3,March 2008
14 OMA.OSE architecture requirements,Feb 2007
15 OMA.OMA service environment,Feb 2007
16 OMA.OMA service provider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May 2009
17 OMA.OMA service provider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May 2009
18 TMF.SDF-industry groups positioning document.TMF TR141,June 2008
19 TMF.SDF-servicedeliveryframeworkbusinessagreement.TMF519,April 2009
20 TMF.Service delivery framework reference architecture.TMF061,July 2009
21 ATIS.IPTVOSSfunctionalrequirementsandreference architecture working text.TMOC-AIP-2007-004R17,June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