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北京醫院(100730)李錚 史愛欣
美托洛爾作為新一代高選擇性的β受體阻滯劑,對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開角型青光眼,手術后未完全控制的閉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壓癥等具有良好療效。但隨著臨床廣泛應用,美托洛爾引起的心血管、呼吸、中樞神經、消化等多系統不良反應也越來越突出, 主要表現為心率減慢、傳導阻滯、血壓降低、心力衰竭加重等,偶有胃部不適、眩暈、頭痛、疲倦、失眠、惡夢,過敏反應等癥狀,現就有關文獻報道的114例美托洛爾所致的藥品不良反應(ADR)進行匯總分析,提醒臨床醫生予以重視。
查閱1994年~2009年《中文期刊全文鏡像數據庫》國內公開發表的醫藥學術期刊報道的不良反應,收集美托洛爾ADR報道共計114例,并對患者年齡、性別、連續用藥時間及ADR癥狀進行分類統計。
2.1 年齡與性別分布 114例不良反應中,男71例(62%),女43例(38%),年齡最小者24歲(男),最大者80歲(女)。
2.2 ADR與連續用藥時間情況 本資料收集的114例發生ADR患者均為口服美托洛爾6.25~300mg/d(安全劑量)。發生不良反應時間最短的只有15分鐘~30分鐘,最長的出現在連續用藥6~8個月后。合并用藥的66例(57.9 %),單獨用藥的47例(42.1 %)。提示合并用藥較單獨用藥發生ADR的幾率大。
2.3 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類型 見附表。
由附表可以看出,美托洛爾在心血管系統被廣泛應用,由其引起的心血管系統ADR高達50.06%,主要表現為房室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高血壓等。變態反應、呼吸系統ADR次之,其他各系統ADR均有發生。美托洛爾引起的各系統不良反應不僅與該藥阻斷β受體有關,而且還與患者過敏體質、年齡、用藥時間、藥物自身等因素有關,現將其原因分述如下:

附表 不良反應臨床表現類型
在不良反應臨床表現類型中,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發生比例高達50%以上,由其引起的交界性心律、心律失常、心房顫動、竇性停搏、傳導阻滯,甚至心源性休克,可能與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減退、竇房結功能低下有關。美托洛爾能頡頏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對心臟的興奮作用,使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臟傳導系統不應期延長,房室結區受到阻滯,出現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抑制竇房結功能,使得房室交界處興奮性暫時升高[1]。口服美托洛爾過程中,增量太快引起的高血壓可能使其致α腎上腺素活性相對提高而引起反應性高血壓,通過減弱心肌收縮力,心功能下降,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多[2]。應用美托洛爾時應注意監測心電圖,出現該不良反應時,應停用或減量。
下面是兩例嚴重病例報道。2005年蔡鴻雁等報道1例[3],患者因陣發性胸痛入院,診斷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給予阿司匹林100mg,qd,倍他樂克12.5mg,bid,欣康緩釋片40mg,qd,皮下注射克塞針0.4ml,bid。患者未發作胸痛,7d后行冠狀動脈造影示前降支局限性狹窄99%,給予PTCA+支架治療。術后2h突然出現雙眼斜視,牙關緊閉,四肢屈曲,呼之不應,心音聽不清,脈搏摸不到,血壓測不到,經搶救治療患者神志轉清。持續心電監測顯示阿斯發作前患者存在竇性心動過緩,阿斯發作時為干擾信號,隨后是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HR 78次· min-1,恢復后有陣發性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停用倍他樂克,觀察1周,痊愈出院。2006年鄭艷華等報道1例引起急性心功能衰竭病例,患者因突發言語不流利、右側肢體活動不靈入院,腦CT示雙基底節區、雙半卵圓中心腔隙性腦梗塞,心電圖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給予抗凝、擴血管、活血化淤等治療,病情好轉。因血壓持續偏高,首次給予倍他樂克25mg,約2h后突然出現氣促、端坐呼吸,面色蒼白、渾身濕冷,雙肺聞及廣泛濕口羅音,心率每分鐘100次,心電圖示ST-T改變,考慮左心衰竭,立即停用。經搶救治療,病狀逐漸緩解,未再出現類似情況。
114例ADR中,發生變態反應者有13例,占所有不良反應的11.4%。美托洛爾曾經報道過的變態反應包括皮疹,非特異性皮膚反應, 紅斑型藥疹,剝脫性皮炎,蕁麻疹,藥物熱、皮膚斑疹,瘙癢。其變態反應與遺傳因素、過敏體質等因素有關,用藥時應注意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嚴重過敏:據報道, 患者,男性,78歲,因反復發作心悸就診,經檢查確診為陣發性心房顫動(房顫),復律后給予小劑量胺碘酮控制心率,服藥1個月心率維持在70~80次· min-1,無不良反應,但房顫仍間斷發作。于2005年8月在此基礎上加服阿替洛爾12.5 mg,bid,心率控制在60~65次· min-1,服用2個月房顫無再發。2006年5月10日患者因阿替洛爾斷藥,自行改用美托洛爾(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12.5 mg,bid,1d后患者口唇出現腫脹,即停服美托洛爾,給予抗過敏治療,當日口唇腫脹逐漸減輕消退,3 d后癥狀消失。2007年3月再服美托洛爾,1 d后患者口唇腫脹再發,考慮美托洛爾致敏,停服美托洛爾,癥狀逐漸消失,以后無再發。2006年5月諸葛愛武等報道,女性患者,服用降壓藥物(卡托普利、美托洛爾、安體舒通、雙氫克尿塞)后,全身布滿紅色斑丘疹且部分融合,手腳、顏面、口唇等處發生水腫、瘙癢,疑為藥物引起過敏,停用所有降壓藥物,經治療后,癥狀好轉。7d后再次單獨服用美托洛爾時,上述癥狀再次出現并加重,臨床診斷為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
臨床醫師應嚴格掌握美托洛爾的劑量,一般初始從小劑量,逐漸增加劑量,以每3~5天增量1次為宜,將心率降至<60次/分,清醒狀態時心率>50次/分。需要減量時,也應漸減,同時應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及心電圖變化[2]。發現不良反應,應停藥或者減量處理,并給予鈣劑、糖皮質激素類和抗過敏治療,過敏反應可消失。
精神異常, 震顫,多夢、惡夢,煩躁是美托洛爾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與該藥的脂溶性有關。美托洛爾為脂溶性,口服吸收迅速完全(>95%),生物利用度約為50%。吸收后迅速進入細胞外組織,并能通過血腦-胎盤屏障,較易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抑郁、多夢、失眠等癥狀。警惕應用美托洛爾治療時引起的神經系統的毒副作用,必要時可換用水溶性β受體阻滯劑[2]。
美托洛爾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有:腹瀉、胃痛、腹痛、惡心、嘔吐、胃黏膜出血及氨基轉移酶升高。嚴重病例:患者,男性[1],24h動態心電圖呈頻發房性期前收縮、短陣房性心動過速,服用美托洛爾6.25mg,bid ,極化液靜脈滴注,bid,1周后調為美托洛爾12.5mg, bid,房性期前收縮減少,短陣房性心動過速消失,但出現腹瀉,每日4~5次,呈稀便,無腹痛腹脹等,大便化驗正常,持續兩周,停用美托洛爾后腹瀉癥狀消失。后服用美托洛爾再次出現腹瀉,故考慮為美托洛爾所致。患者,女性,52歲,因頭暈、心悸、胸悶就診。既往有氣急、胃痛、失眠等病史,無藥物過敏史,臨床診斷疑為高血壓、心肌供血不足,故給予美托洛爾口服治療,25mg,bid。服后5~7d,出現陣發性頭痛、胸悶加重、氣急、出汗、腹部不適。因患者服用多種藥物,當時未考慮到系美托洛爾所致,繼續用藥,劑量、用法同前,病情逐漸加重。約3周后,出現哮喘,嚴重時,影響進食,常大汗淋漓,全身肌肉酸痛,以夜間為重,睡眠障礙。經治,醫生認為與用藥無關,繼續按上述劑量用藥。患者幾乎每晚都出現上述癥狀,表現異常痛苦,病情危重。曾兩次到上級醫院檢查,除血象略升高,胃鏡見胃黏膜有輕度充血、水腫外,未見其他陽性體征。經會診,考慮為藥物不良反應。停用美托洛爾,并給予對癥治療,病情逐漸緩解。美托洛爾是一種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對β1受體的阻斷作用強大而持久,但對β2受體作用較弱或幾乎沒有阻斷作用,有關美托洛爾引起的腹痛、肌肉疼痛、肢端發冷,是由于其阻滯了腸道的β受體,使腸管的蠕動加速,內臟動脈、骨骼肌動脈及皮膚小血管收縮所致, 也可能與個體差異有關。
美托洛爾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表現為哮喘、干咳、鼻出血、鼻炎、氣道反應性增加。β受體阻滯劑可能引起致命性的氣道阻力增加,忌用于哮喘或支氣管痙攣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哮喘史、反應性氣道疾病仍應視為β受體阻滯劑的禁忌證。而美托洛爾對β1受體有選擇性阻滯作用,這種高選擇性是相對的,在使用劑量較大時,對血管及支氣管平滑肌也有作用。2004年王俊生報道,患者因發作性胸痛入院。診斷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級”。給予洛伐他汀、硝酸甘油、卡維地洛等藥物治療,患者病情很快趨于穩定。后將卡維地洛改為用美托洛爾,服用第二天口咽部發干,干咳較劇烈,夜間癥狀比白天略重。患者訴既往服用美托洛爾時亦出現上述癥狀,停藥第二天干咳癥狀消失,第三天口干、咽干癥狀消失。2009年賀峰報道,患者,女,66歲,既往有冠心病史,一直服用異山梨酯、阿司匹林等藥。患者因心悸半個月來本院就診。查體:體溫36.6℃,脈搏96次· min-1,血壓140/85 mmHg;神志清楚,雙瞳孔等大,對光反應靈敏;頸靜脈無充盈;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羅音;心率96次· min-1,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未觸及包塊,肝脾肋下未觸及;神經系統未查及陽性體征。給予口服美托洛爾25mg,bid。2d后患者出現咳嗽,無痰,無其他癥狀,自以為感冒,口服抗感冒藥及止咳藥無效。患者心悸癥狀消失后,美托洛爾漸減量至停藥后,咳嗽消失。3個月后患者因勞累后出現心悸,再次服用美托洛爾,又出現咳嗽,癥狀與前次使用美托洛爾時的癥狀相似,考慮與服用美托洛爾有關,停用美托洛爾,改用心得安后咳嗽消失。
曾經有病例報道患者中有1例出現齒齦出血,機制尚不清楚。2004年葉春海等報道1例,患者因反復心悸,口服普羅帕酮150mg,tid,美托洛爾25mg,bid,阿司匹林100mg,qd,連服6d后出現顏面及雙下肢浮腫,感腹脹。自行停服上述藥品,并服霍香正氣水,3d后浮腫和腹脹消退并再次口服上述藥品。服藥4d后上述癥狀重現。考慮可能為藥物所致,先停用美托洛爾,3d后上述癥狀再次消失。口服美托洛爾引起的浮腫,可能與老年人已有心搏出量下降有關,因美托洛爾可進一步減少心搏出量,減緩心率,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同時減少腎血流量。可能個別患者對受體阻滯劑較敏感[2]。
對外周血管方面引起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由于本藥雖然是高選擇性的β1受體抑制劑,但對β2受體微弱的阻滯作用可導致外周血管收縮,在原來患有閉塞性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可以使肢端皮膚蒼白或發紺、疼痛、引起間歇性跛行或雷諾病,甚至產生足趾潰爛和壞死,也禁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