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素貞
顱腦損傷經常導致顱內壓升高,而傳統的頭部CT或MRI又不能做實時動態的監測,因此一直以來經典的操作是腰穿測定[1]。由于腰穿的創傷性很大,所以后來的無創監測技術就有其獨特的優勢了。本文試圖探討經多普勒在顱腦損傷急診中治療作用,并試圖通過一些回顧性的分析,總結經多普勒在實際的臨床急診中實用經驗,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人收集了自2009年3月以來的2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資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23~67歲,平均42.9歲。治療組10例,全部施行急診手術,使用經多普勒進行顱內壓監測,均是在受傷2 h內入院,表現癥狀為:昏迷不醒,頭痛劇烈,嘔吐不止。對照組:10例,手術過程中均是使用腰穿測定顱內壓,受傷后3 h內入院,癥狀為昏迷不醒,頭痛劇烈,嘔吐不止,其中17例昏迷,3例清醒。
1.2 方法 對所分的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其顱內壓和大腦中動脈的收縮峰流速(Vs),舒張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與腰穿和Horizon XL監護結果。同時對臨床的一些實際經驗做回顧性總結。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2.0軟件。對顱內壓和大腦中動脈的收縮峰流速(Vs),舒張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與腰穿和Horizon XL監護結果均用均數和標準差表示(±s),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2]。
1.4 臨床操作方法 ①使用DWL公司生產的TCD-L248超聲診斷儀,以2MHz的探頭探查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速度變化,深度:50~60 mm。測定參數為:收縮峰流速(Vs),舒張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和血流頻譜的變化。②腰穿測量:通過腰椎穿刺連接測壓管進行顱內壓測量[3]。③用MENMEN公司生產的HorizonXL監護儀做顱內壓的動態監測。
在做急診手術之前,所有患者的顱內壓全部 >200 mmmH2O(1.96 kpa),昏迷者中,其顱內壓全部>350 mmH2O(3.42 kpa)。從臨床觀察來,當病情加重時,患者的顱內壓會升高,兩組比較見表1。從治療的總體效果來看,使用經多普勒的超聲診斷儀的患者受創少,恢復速度相對較快,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應該做為患者的首選。
表1 顱內壓與大腦中動脈的血流參數比較(±s)

表1 顱內壓與大腦中動脈的血流參數比較(±s)
注:P<0.05
PI RI觀察組 2-3.42 16 112.98±14.30 33.54±6.34 88.44±11.組別 顱內壓 病例 Vs(cm/s) Vd(cm/s) Vm(cm/s)34 0.90±0.22 0.68±0.18 3.42-6 8 104.65±12.30 30.02±6.02 65.31±10.78 1.16±0.32 0.69±0.20>6 12 80.04±11.06 20.46±5.32 41.30±9.03 1.44±0.46 0.74±0.23對照組 18 85.34±11.44 40.80±8.82 58.02±9.98 0.78±0.16 0.56±0.12
腦損傷處于顱腔內,可直接獲取的信息比較少。特別是在無創的情況下,要獲取準確的顱內壓力信息就更困難,途徑也比較少。因此,在急診臨床實踐的過程中,經多普勒監測在手術中所起的作用就顯得舉足輕重了[4]。
經過上述的分析,經多普勒監測與腰穿測量顱內壓是顯著不同的,經多普勒監測可以監測大腦動脈的收縮峰流速(Vs),舒張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和血流頻譜的變化,是動態的[5]。而腰穿僅能測定顱內壓,不能做動態的監測,必須通過HorizonXL監護儀做輔助達到顱內壓動態監測,否則將有誘發腦疝的危險。
與無創顱內壓監測儀利用視覺通路位于腦底部,行程長,顱內壓力增高會壓迫腦及血管,使循環產生障礙,致使神經元及纖維缺氧,神經電信號傳遞不順暢,FVEP波峰潛伏期就會延長,振幅減弱,波長加大的原理不同,經多普勒監測主要利用腦血管的順應性和血管阻力,其監測指標參數為Vs,Vm,PI,RI和血流頻譜的變化。其優點是沒有創傷,不會造成感染。但是由于Vs,Vm在晚期不能有效的反應顱內壓的變化,因此其作為觀察指標不太可靠[6]。
作為一種現代的診斷和治療的重要輔助手段,經多普勒監測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尤其是在顱內壓升高,血流阻力也會隨之升高,PI增大,所以這時進行積極的干預,對提前改善腦血管功能,對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
[1] 邵雪英,李菊鳳.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經顱多普勒監測及預后判斷.浙江創傷外科,2005,10(4):33-34.
[2] 楚勝華,袁先厚,江普查,等.經顱多普勒監測高氧液對腦外傷后腦血管痙攣的作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1):1221-1222.
[3] 錢惠農,龔堅,王有剛.經多普勒監測重型腦外傷病人的顱內壓.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9(2):165.
[4] 焦風,曾高,劉來福,等.無創顱內壓監測的實驗研究.中華外科雜志,2007,45(14):65-67.
[5] Weber M.Grolimund P,Seiler RW.Evaluation of posttraumatic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ies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ulrrasonography.Neurosurgery,1990,27(21):63-65.
[6] Lewis S.Wong M,Myburgh J,et al.Derermining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thresholds in severe head trauma.Acta Neurochir Suppl,1998,7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