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建斌 楊子斌 王正祥 阮安陪
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業和工業的不斷發展,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1]。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60例,女35例,年齡22~68歲,平均(42.3±10.1)歲,受傷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傷50例,高空墜落傷30例,重物砸傷15例。骨折損傷的類型:爆裂性骨折30例,壓縮性骨折45例,骨折脫位20例。脊柱骨折部位:T11 10例,T12 45例,L1 25例,L2 9例,L3 6例。所有患者均經過X線片、CT檢查對骨折部位進行檢查,60例發生椎管狹窄,其中椎管前方骨物占位≤50%者25例,椎管前方骨物占位>50%者35例,完全性癱瘓30例,不完全型癱瘓30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胸部和側髂部位墊軟枕頭,通過全麻插管麻醉,暴露骨折椎體的上下各1個椎體為宜,沿著傷椎周圍做切口。通過電凝刀切開深筋膜,撥開兩側的骶棘肌,顯露出椎板小關節和橫突基底部,撐開周圍的肌肉,采用X線定位,按照Weinstein的解剖定位法,將釘放置在椎上關節突外緣垂線和橫突中軸線交叉點并緊靠骨嵴的外上方,用銳手錐開口,依據手感用Steffee椎弓根探子緩慢旋轉順椎弓根管道進入椎體,使橫切面角5°~15°與矢狀面角0°。在C臂電透下對導針進行定位,測定好導針的長度,選取恰當的椎弓根螺釘,撤出導針攻絲,注意觀察骨髓髓道前端和周圍腔壁和椎弓根的位置關系,擰入椎弓根釘4枚,椎弓根螺釘深入3/4深度,再通過C臂X線機透視觀察是否進釘深度合適。通過脊柱過伸和器械撐開加壓使得椎管內和椎體前緣的骨折塊完全或者部分復位后固定,安裝橫連桿,保證固定的穩定性。C臂X線機透視復查椎管加壓程度和解剖復位情況,如有不穩定性骨折應及時進行植骨,術后引流48 h,臥床4~6周,注意應用抗生素消炎。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術前、術后傷椎平均高度、Cobb角。
1.3.2 Oswestry 功能評分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10個項目進行調查,每項的分值(0分-5分),累積10個項目的積分之和,計算各項得分占總分的百分比,得到評價CODI指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2.0建立數據庫,通過t檢驗和卡方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95例患者手術前后傷椎平均高度、Cobb角和CODI指數的比較,見表1。

表1 95例患者手術前后傷椎平均高度、Cobb角和CODI指數的比較
2.2 術后Frankel神經功能分級均明顯優于術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胸腰椎脊柱骨折是骨外科常見的骨折之一,其對椎體穩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骨折塊壓迫椎管造成椎管腔不同程度的占位性病變,不僅出現背部疼痛,同時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2]。臨床治療首先緩解或者解除椎管前方的壓力,盡量進行準確的解剖復位,進行牢固的固定[3]。本研究選擇椎弓釘棒固定系統進行治療,使用椎弓螺釘固脊柱骨折的最大優點是在固定骨折的同時還能對移位的脊柱進行復位和固定。本研究術后與術前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術后傷椎平均高度、Cobb角和CODI指數均明顯優于術前,提示手術和固定效果均較明顯。另外椎弓根釘系統對于椎管壓迫引起的神經功能恢復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最大程度使患者恢復壓迫受損的神經功能,本研究通過Frankel神經功能分級情況分析,結果表明,術后Frankel神經功能分級均明顯優于術前。綜上所述,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臨床療效明顯,術后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之青,謝金兔,顧曉民,后路椎弓根釘結合椎體成形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國骨傷,2010,1(2):102-106.
[2] 陳正敏,王俊杰,郭柱明,保留后韌帶復合體及傷椎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應用.浙江創傷外科,2010,15(2):181-182.
[3] 蔣電明,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減壓、植骨及內固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創傷外科雜志,2005,7(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