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意
茴拉西坦是γ-內酰胺類腦功能改善藥,是1978年由Hoffman La Roche公司研制并用于臨床,始用于改善腦血管后遺癥、老年癡呆癥、中老年記憶減退等,現在發現其對兒童的一些神經精神科疾病也有效,但一直未有對其安全性及效果作系統論述,本文就茴拉西坦的在兒科用藥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一探討。
1.1 臨床資料 100例兒童神經精神科疾病患者,觀察組、觀察組各50例,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疾病均包括兒童抽動癥、輕中度智力低下、腦發育功能低下、以及其他行為、學習障礙等,各病種人數大致相等,并排除腦血管疾病、腦腫瘤、腦膜炎等患者。
1.2 100例患者均予神經精神科藥物治療,配合心理輔導等,觀察組患兒均加用治療劑量茴拉西坦膠囊治療(每公斤體重1 mg,不超過50 mg,2次/d或者3次/d),對照組予安慰劑服用。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詳細記錄患兒服藥后的不良反應,并隨時作好應對劇烈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如有較大不良反應即停用試驗。兩組觀察的總療程均不超過3個月。
1.3 隨訪 治療后兒童予6~12月的隨訪,檢驗兩組患兒的行為能力(CBCL量表)、情緒控制能力(SCARED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量表)、記憶力情況(記憶商)等,并兩組間進行比較。并同時記錄隨訪期間有無因服藥引起的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3.0軟件處理測試及記錄數據,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行組間比較,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統計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效果比較(±s)
組別 例數 行為障礙評分 情緒控制能力評分 記憶商觀察組<0.05 <0.05 <0.05 50 60.3±6.7 15.3±2.4 101.2±11.3對照組 50 90.4±9.6 23.5±6.4 90.1±10.2 P值-
表1顯示,兩組患兒治療后,觀察組行為障礙、情緒障礙改善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記憶商比較,觀察組也較對照組為高(P<0.05)。
2.2 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口干、厭食、便秘、消化不良、皮疹、其他副作用等,停藥后副作用消失快,隨訪期間兩組均無出現因之前藥物治療導致的并發癥。兩組副反應統計如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副反應統計(例)
表2顯示,兩組患兒在副反應出現種類上稍有差異,但總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均為輕微,副反應,無嚴重危害。
3.1 茴拉西坦膠囊概述 茴拉西坦是γ-氨基丁酸(GABA)的環化衍生物。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選擇性地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對腦細胞的代謝有激活和神經細胞保護作用。谷氨酸是參與記憶的主要神經遞質,與神經保護有關,茴拉西坦可影響谷氨酸受體而具有益智、抗皮層氧化作用,還能通過保護膽堿能神經元,刺激突觸前膜對膽堿的再吸收,加速乙酰膽堿的合成,所有這些作用是茴拉西坦改善腦功能,促進行為能力提高的基礎。
3.2 茴拉西坦膠囊對兒科疾病的治療價值 茴拉西坦自應用以來,較多用于中老年人的腦血管后遺癥、阿爾茨海默病等的輔助治療,近年發現其對兒童腦功能低下、兒童抽動癥、先天性弱智、腦發育不良等神經精神系統疾病也有較好療效。在本次研究中,茴拉西坦組比對照組行為障礙、情緒障礙改善更為明顯,記憶力也較觀察組高,證明其有較大的兒科神經精神疾病治療價值。
3.3 茴拉西坦膠囊在兒童的臨床中合理用藥的注意事項茴拉西坦膠囊治療幼年動物的智力下降問題早已有實驗研究,主要因安全性驗證問題,大規模臨床應用尚在醞釀當中。本組研究中,在治療劑量內,患兒并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未因副反應而停藥,在隨訪時無遠期并發癥,且與對照組相比,副反應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因此,我們認為茴拉西坦膠囊應用主要需要注意:(1)嚴格掌握適應證,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如腦血管病、腦腫瘤、腦膜炎等。(2)嚴格掌握治療劑量,雖然常用劑量未產生嚴重反應,但仍需嚴格控制,最好按體重計算劑量。(3)嚴密監測,做好應對嚴重并發癥準備。(4)同時對兒童行心理輔導及用藥指導。
總之,只要嚴格按照合理用藥原則,茴拉西坦膠囊對兒科神經精神科疾病的治療效果肯定,有著樂觀的前景,具體藥理作用及治療價值有待進一步研究。
[1] 趙志剛,張星虎,張石革,等.當代神經精神科用藥選擇,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
[2] 孫定人,張石革,梁之江,等.國家臨床新藥集,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