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瑞灼
小說《警察與贊美詩》講述了一個名叫蘇比的美國流浪漢為進布萊克威爾島監獄,過上不愁食宿的生活而以身試法的故事。小說情節詼諧幽默,飽含了一種現實的無奈。讓人深思的是,此類故事的真人版在今天仍在我們身邊發生。蘭州無業男子趙小麟被查出膀胱癌,于是自制燃燒彈搶劫銀行,以圖進入監獄讓政府出錢醫治。
面對巨額的醫療費用,趙小麟選擇了“搶劫成功我就發財,被抓入獄有吃有喝還能治病”,最終,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如果我國的社會保障機制足夠健全,趙小麟還至于為治病而搶劫銀行嗎?這個悲劇深刻地說明建立公民大病救助機制的必要性。
建立大病救助機制,首先是現實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山西省工會部門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因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職工占到困難職工總數的15.93%。在這種情況下將因病致貧納入政府救助體系,是完善社會救助體制的要求,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其次,這是建設責任政府的必然要求。面對重大疾病等天災人禍,當社會個體無力獨自承擔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自然不能讓公民陷入絕望的困境,而應承擔起應負的責任,給予適當的補償和援助,幫助公民度過難關。這不僅是國家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更是政府應承擔的責任和道義。
◎費菲
今年衛生部首次作出規定,明確將病人的面部清潔、翻身拍背等床旁基礎護理內容納入護士的工作職責,一些大城市的醫療機構也借此掀起了實施“無陪護”護理的熱潮。然而,并非筆者潑冷水,這一設想看起來很美,實施起來卻太難。
首先,護士數量不足就很容易使這一規定成為一紙空文。以北京為例,目前護士缺口在一萬人左右,清退護工后,護士能否即時補充到位?而且,護士目前的工作已被公認為滿負荷甚至超負荷,再把“幫病人翻身、擦身、喂飯、送水及倒大小便”這些瑣碎的生活護理工作也交與護士,增加其工作量,恐怕會使其“手忙腳亂”,增加出現醫療事故的風險。
其次,即使護士缺口補齊了,能否真正解決患者的生活護理問題也很難說。現在的護士多是專科、本科畢業,而且以80 后、90 后居多,加上護士待遇不甚理想,那么,他(她)們能夠心甘情愿地去做這些“伺候人”的工作嗎?辭職轉行者想必大有人在,更甚者,如果把這種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受害者只能是患者。
因此,雖然讓醫院的服務更加專業化是必然趨勢,但一刀切、不顧實際地盲目清退護理人員,不但服務水平提不上去,更會讓患者缺少了悉心的照顧,這一著棋又會有誰叫好呢?
◎陳英鳳
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 ~300 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每吃10 頓飯就可能有1 頓碰上地溝油。醫學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如發育障礙、易患腸炎,并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而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曲霉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在這個注重生活品質、關注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時代,“地溝油”顯然已成人民公敵。如何讓“地溝油”真正從百姓的餐桌上消失,成了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有關部門雖屢次發文禁止餐飲業使用“地溝油”,卻收效甚微,實是因為使用地溝油的小餐館、小飯店太多、面太廣,而職能部門人手嚴重不足。為此,筆者建議,不妨借鑒國內治理色情網站的經驗,依靠群眾力量,發起一場打擊“地溝油”的群眾戰爭。
泛濫的網絡色情曾經嚴重危及網絡健康,影響社會風氣。為治理網絡色情問題,公安部門建立了有獎舉報制度,對群眾舉報色情網站并經查證屬實的,給予1000 元的獎勵。這種做法,大大地調動了網民舉報網絡色情的積極性。同理,群眾是地溝油的直接受害者,對于打擊地溝油,群眾最有積極性,也最具便利條件。如果有關部門在打擊地溝油上也建立類似的有獎舉報制度,相信同樣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事實上,如今一些地區已經采取了這種做法,比如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外公布,市民舉報“地溝油”回流餐桌可獲萬元重獎。筆者希望這一做法能在全國范圍推廣,讓地溝油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失去生存的土壤,讓人們能放心到餐館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