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兵 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 471039
淺談汽車廠總圖規劃
徐勝兵 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 471039
本文以某卡車廠的規劃實例,簡要分析介紹汽車廠規劃中一些思路和方法。
汽車廠;總圖規劃;物流;運輸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熱銷,各大汽車集團紛紛新建或擴建整車工廠,汽車廠的總體規劃工作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汽車廠的總圖規劃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本文結合某卡車廠的規劃設計,闡述汽車廠總圖規劃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的地方,供同類工程設計時參考。
本項目位于某市汽車工業園內,廠區北臨臨江大道,東為華電大道,西面為經三路,南側為緯四路,其中華電大道及臨江大道已建設完成。項目總用地(以下簡稱園區)面積約164.575公頃,合2469畝。
園區用地地勢平坦,東南高,西北低,東南最高點高程9.0m,西北最低點高程5.5m,場地自然坡度約0.3%。場地已由開發區初步平整,平整標高約6.9m。
本項目的建設與工業園區規劃適應,順應園區物流及人流走向;
總體布置緊湊合理,有利于土地的節約利用;
動力設施靠近負荷中心,有利于能源的節約利用;
合理確定廠區的功能分區,理順物流關系;
分工藝集中,一次規劃,分期實施;
充分考慮工廠的沿街景觀;
滿足消防、環保、安全、衛生要求。
根據業主的戰略規劃,本次項目將完成“二基地、四中心”的規劃,分別為整車生產基地、發動機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物流中心及客戶服務中心。其中一期用地內建設整車基地、物流中心及管理中心。通過對用地條件、對外交通條件等的分析,并與業主經過多次討論,形成3個總圖方案,并經過對比論證分析,最終確定了一期建設時用地集中,沿街景觀良好,并且對未來發展可變性的適應性較強的總圖方案。簡述如下:
整車基地分為為生產區、公用動力區、成品試車及停放區、物流中心及管理中心。
生產區布置在整車廠區的北部,由沖焊聯合廠房、車身涂裝車間、總裝車間及車架聯合廠房等組成。總裝車間靠近華電大道南北向布置,車身涂裝車間布置在總裝車間西南側,車架聯合廠房布置在總裝車間東北側。涂裝車間西側布置沖焊聯合廠房。沖焊聯合廠房至車身涂裝車間、車身涂裝車間至總裝車間、車架聯合廠房至總裝車間均設置空中通廊,避免車身、車架運輸與地面運輸的互相干擾。同時兼顧到工廠的二、三期建設,在沖焊聯合廠房西側預留沖焊聯合廠房二、三期,在車身涂裝車間南側預留車身涂裝車間三期,在總裝車間東面預留總裝車間三期,在車架聯合廠房南側預留車架部品車間二期,北側預留車架聯合廠房三期。
公用動力區布置在沖焊聯合廠房東側、車身涂裝車間北側,由動力車間及污水處理站組成。其中動力車間包含配電所、空壓站、鍋爐房及水泵房。食堂布置在動力車間東側。此區域處于整車廠區動力負荷中心,公用管線敷設距離最短。污水處理站北側預留污水處理站三期,動力車間北側預留動力車間三期。
成品試車及停放區布置在沖焊聯合廠房南側,由試車跑道、檢測調試車間、工藝停車場及成品停放場組成。檢測調試車間南側預留檢測調試車間二期,西側預留檢測調試車間三期。試車跑道直線段長600m,東、西部彎道內徑18m。成品停放場面積74800m2,可停車約1000輛。
物流中心在整車廠區西側,作為第三方物流建設用地。
管理中心布置在總裝車間南側,由管理中心辦公大樓、職工停車場、外來停車場組成。職工停車場約625車位,外來停車場約72車位。
廠區共設5個出入口,人流、物流分離。東面靠南側出入口為人流出入口,作為工廠主大門;東面靠北出入口及西面中部出入口為物流出入口,生產所需原輔材料由此運進廠區;西面靠南出入口為成品出口,成品車由此運出;西面靠北預留一個物流出入口,作為物流中心輔助入口。
本次設計采用的坐標系統與業主提供的紅線圖一致,高程系統采用黃海高程系統。
本次設計豎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型式。總裝車間室內地坪標高為8.00m,車架聯合廠房、車身涂裝車間、動力車間、污水處理站室內地坪標高為7.80m,沖焊聯合廠房綜合站房及油化庫室內地坪標高為7.60m,食堂室內地坪標高為8.25m。廠區道路中心點標高為7.10m~7.80m。
園區場地已由開發區進行初步平整,平整標高約6.9m。在基礎上,廠區還需填土333000m3,由開發區負責完成填土工程。
廠區道路為棋盤式路網系統,各車間周圍均形成環路,保證了物流運輸的通暢、便捷。主干道路面寬15~18m,次干道路面寬9~12m,并在道路兩側各設置2m寬人行道,保證廠區行人安全。道路采用城市型斷面,瀝青混凝土面層。廠區排水采用暗管排水,雨污分流制。廠區雨水經道路雨水口收集,通過廠區雨水管網排入城市雨水系統。廠區生產污水通過廠區污水管道排入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統。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統。
廠區綠化不僅有改善廠區面貌,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
生產區邊緣綠化以種植高大喬木為主,形成綠色屏障,以降低生產區噪音污染及吸附環境中粉塵,保證生產區環境質量。在廠區道路兩側各設置8~10m寬綠化帶,既作為廠區管線通廊,又豐富了廠區的綠化層次,此處綠地由于地下管線較多,以草坪為主,點綴部分灌木及花卉。管理中心區域作為綠化重點,利用草、灌、喬木的搭配,與建筑小品和地面鋪砌的有機結合,營造豐富的綠化景觀。廠區綠地面積196000m2,綠地率19.64%。廠區圍墻均作透空處理,并對廠區圍墻、出入口及重點綠地均作亮化處理。

表1

表3 廠內運輸量表

表4 全廠年運輸量表

表2 廠外運輸量表
廠區綠化宜選用當地綠化中推廣使用的常綠樹種、草種。喬木可選用廣玉蘭、香樟、雪松、女貞、合歡、水杉等,灌木可選用大葉黃楊、冬青、紫葉小檗等,草種可選用馬尼拉、高羊茅、紅花三葉草等。
總圖主要數據表,見表1。
充分利用廠區的外部銜接條件。
合理地組織物流路線,避免交叉,運輸連續便捷。
6.2.1 廠外運輸
廠外運輸主要為金屬材料、總裝外協件、油料化學品的運進和廢料的運出。廠外運輸均由外部物流公司負責。見表2。
6.2.2 廠內運輸
廠內運輸主要是駕駛室及成品車架的運輸及成品整車的運輸。駕駛室及成品車架運輸采用懸鏈,成品整車運輸為自行。見表3。
6.2.3 運輸量統計,見表4。
6.2.4 物流出入口車流量
廠區西物流入口為物流主出入口,車流量為189.18輛/天,出入頻率為5.07分鐘/車;廠區東物流入口物流次出入口,車流量為71.73輛/天,出入頻率為13.38分鐘/車;成品出口車流量為120輛/天,出入頻率為8分鐘/車。以上數據均為一期數據。
本次設計物料儲存及配送利用物流中心完成。
在設計前期,必須對用地條件、交通條件、生產流程等進行分析,并根據不同的側重點編制多種方案進行對比分析,以取得最佳方案。同時,在設計方案中,必須重視對工廠物流的分析與計算,才能使工廠的總體布局科學合理、便于生產及管理。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1.049
徐勝兵(1979-),男,河南洛陽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