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建軍

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源泉。
——杰克·韋爾奇
成功的企業通常注重培育自己的價值觀,它對內感召群體,形成戰斗力;對外形成傳播,樹立良好形象。然而,企業稅務文化建設,是目前企業文化建設當中的短板,卻是企業稅務管理當中的靈魂部分。通過稅務文化的影響力與控制力,可以使企業樹立健康、誠信的納稅理念,通過“自律”方式,使企業實現“安全納稅、科學納稅”。
稅務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近年來,企業“稅務門”事件不斷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企業外部稅務環境發生了變化,國家實行了“簡稅制、寬稅基、嚴監管”的稅制改革,新的稅收法規和政策頻出,稅務監管和稽查力度不斷加強,使得企業原本落后的稅務管理模式跟不上形勢變化的需要,暴露出了企業的稅務問題;二是企業內部管理模式陳舊,企業傳統的身兼財務和稅務雙重職能的財務經理們已經難以應付復雜的局面
企業經營業務活動已經趨于多元化,涉稅情節越來越復雜,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難度加大;三是企業稅務管理意識淡薄,造成企業稅務風險增大、綜合納稅成本增加。
隨著經濟形勢的轉變及國家稅收征管改革的影響,企業稅務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應勢而生。企業稅務文化可以發揮凝聚力和滲透力的作用,促使企業能夠“安全納稅、科學納稅”。面對日趨復雜的經濟格局和嚴峻的稅收征管環境,企業稅務文化的建設對于企業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對經營管理的影響
文化控制是化解企業成本效益之爭的一劑良藥,是保證企業在變化的環境中生生不息的動力。企業做什么、不做什么,判斷的依據就是價值觀。
著名稅務專家宋洪祥教授曾強調:“企業一定要用稅收管理的手段搞經營,用稅收的手段來管理企業。”企業業務活動產生稅,業務過程與財務核算影響稅。企業只有轉變思想觀念,加強業務過程的涉稅模式和涉稅行為管理,才能規避稅務風險、降低稅務成本,提高經營效益。
企業稅務文化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經營意識和納稅的誠信觀念,指導企業的經營行為,影響企業員工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企業稅務文化建設直接影響經營理念,而企業的經營狀況又是由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影響,也就是說,企業稅務文化影響企業的經營效果。
二、對稅務風險控制的影響
企業涉稅風險主要有納稅違法風險、綜合納稅成本增加風險等等,這些風險發生的重要原因是企業缺乏風險防范意識或本著冒險之后“鏟事”的觀念,結果導致企業經濟損失,更嚴重的是影響企業聲譽、影響企業持續生存與發展。
如果企業缺乏稅務管理文化,再多的手段和方法都只是一種短期行為,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企業內部風險控制最關鍵的是控制環境,美國科索委員會(COSO)最先強調的就是控制環境。而控制環境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環境,即管理文化。
稅務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內涵
企業稅務文化是企業長期經營活動中各種涉稅業務活動所積累的各種物質形式、行為規范、管理制度、價值觀念、職業道德等的總和,包括物質體系、行為體系、制度體系和精神體系四個層面。
其中,物質體系是指反映企業涉稅業務活動的各種物質形式的總和,如稅金繳稅、稅務單證等;行為體系是指稅務組織及崗位成員在涉稅業務活動中的各種行為方式的總和,如各種涉稅事項安排等;制度體系是指在涉稅業務活動中形成的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總和,如稅務會計制度、稅務檔案管理制度、報稅工作規則、稅務專員崗位制度、發票管理制度等;精神體系是指納稅理念、稅法維護意識、價值觀、道德誠信等的總和。
企業稅務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文化,是由企業所有員工共同創造并以經營活動和稅務活動為載體的文化總和,是企業所有員工所認同的稅務管理的價值體系。
稅務文化不僅是一種行政管理文化,它更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科學管理模式。
特點
企業稅務文化指的是企業員工在企業經營活動當中所共同持有的一套觀念、信念、價值和行為準則,以及由此導致的行為模式。企業稅務文化應該是以人為管理主體,以企業群體行為為基礎的管理學說。它以建立形式最佳的管理機制為目的,實現“安全納稅、科學納稅”的根本目標。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企業文化對企業內部而言,具有凝聚、約束和調節功能,對企業外部而言,則具有輻射和滲透功能。企業稅務文化主要特點體現為以下四點:
1稅務文化的凝聚功能。企業設定統一的與經營活動緊密相關聯的稅務活動目標,并樹立被所有員工認同的納稅價值觀,把企業員工凝聚在一起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一方面是稅務管理規章制度,用國家稅收規定的要求與企業利益相結合,促使內部群體凝合;另一方面是通過企業稅務組織在內部溝通的方式,運用稅務文化效應,感召企業內部群體的認同。
2稅務文化的約束功能、企業的稅務管理目標是由外部稅務機構的“他律”走向企業“自律”,由稅務機關的“他治”轉為企業科學“自治”。
企業稅務文化力量是要把企業員工的思想和行為指向企業目標,并要求對背離此目標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約束或制止,這種約束機制和力量來自企業稅務文化本身。
3稅務文化的調節功能。企業管理制度與文化的進步必須與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和精密化聯系在一起,為此必須不斷地進行稅務文化創新。
企業稅務文化建沒必須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國家政策的要求,調整和更新企業稅務文化的行為準則。
4稅務文化的輻射和滲透功能。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社會習慣等都會反映或折射到企業中來,影響著企業文化的發展。企業稅務文化的目標一旦為組織中的成員認可,便會自然地成為判定好與壞、評價功與過的尺度和標準。并且把自身的經濟行為影響擴大和滲透到社會中去,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改變著社會的面貌。
稅務文化建設的方法
目前,企業稅務文化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當中還是“空白”。雖然外資企業的納稅意識和稅務風險防范意識很強,管理文化很具先進性,但并沒有形成具有企業稅務文化元素的企業文化體系。
企業稅務文化建設是組織建設的核心內容。建設新型的稅務文化是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強化自身管理、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舉措。企業稅務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于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企業要從稅務管理實際工作出發,吸納企業文化的精華,突出企業稅務管理的特點,體現稅務管理思想。
一、系統規劃是企業稅務文化建設的前提
要把稅務文化目標與規劃做到位。企業稅務文化目標的確定,必須堅持合法合理的原則,
既要體現合法性、超前性、效益性,又要考慮其復雜性、動態性,力求符合客觀實際。
制訂規劃時,要借鑒國內外企業稅務管理的成功與先進經驗,找出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并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要做到與現行稅收政策貼合,使稅務文化可行、易操作。
稅務文化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稅務文化的三大要素:稅務認識文化(觀念、態度、價值等要素)和稅務行為文化(稅務活動安排、納稅行為等)、稅務物質文化(企業誠信守法形象、企業效益)。稅務文化中稅務物質文化,最具體實在,稅務物質文化是稅務文化的基礎,是稅務文化的實質表現形式,是行為文化的直接結果;稅務行為文化是企業稅務活動的行為規則,引導和規范企業員工的工作行為,是稅務文化的核心;而稅務認識文化是這些規則的根源,為這些規則提供模式,是稅務文化的靈魂,它使得稅務行為文化不僅僅是單純的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也成為一種共同遵守的習慣和風氣。這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共同組成企業稅務文化。
二、領導層的認知和重視是稅務文化建設的關鍵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企業最高管理層如果是一個重視風險且愿意執行制度和堅持原則的人,那么下級部門也就不敢造次。
企業領導者的管理意識與責任是企業做好稅務風險控制的主要因素,企業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以領導者的意識和行為為主導,領導者的認識程度至關重要,他們擔負著制定、設計、倡導、培育以及帶動稅務文化的重任。領導者更應該不斷地學習、交流和研討,準確把握稅務文化的主旨,自覺地投身到稅務文化建設中去。
三、全員參與是稅務文化建設的根本
企業員工是建設稅務文化的主體,沒有員工的共同積極參與,就不可能形成優秀的稅務文化,要努力提高全體員工對稅務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感,把稅務文化建設變成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
企業在稅務文化建設之初,要對全員進行稅務法規和稅務文化知識的培訓,使全員深刻認識和體會稅務環境和稅收制度的因素對企業經營管理與經濟效益的影響;企業在稅務文化建設過程中,要重視理論研究與實際相結合、將企業地域特點和國家稅收特色和工作性質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深化認識,提煉統一的價值觀;要結合國家稅收制度改制節奏,不斷推出企業稅務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豐富和發展企業稅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