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杰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歷時20 a,耗資200億美元,于1994年全面完成,利用空間衛星進行測時、測距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定位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其后,已廣泛應用于各個測量領域。但GPS測量帶來的誤差也不能忽視,為了更好的應用于測量中,下面探討分析GPS測量的誤差。
GPS能夠精確地測出空間任意一點的空間大地坐標,也就是測量人員常說的美國WGS-84坐標系,這個坐標系統是由X、Y、Z組成,X和Y分別代表平面坐標,Z代表高程。X、Y利用當地經度和緯度可直接進行坐標轉換,轉換成地面任意一點的平面坐標。而Z則無法直接進行轉換,要利用當地的高程異常值進行計算,由于地面高程異常值無法直接求得,要把Z值直接轉換成我國正在使用的正常高(或海拔高),目前還受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測量時,要進行點校正,把當地已有正常高和平面坐標的點再測出WGS-84坐標系,然后利用這兩個系統進行相對點糾正,求出空間軌道參數,再利用這個參數進行地面點的平面和高程測量。
1)GPS測量誤差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GPS信號誤差(包括星歷誤差和SA,AS影響);GPS信號傳輸誤差(包括電離層延遲誤差,對流層延遲誤差和多路徑傳播誤差以及由它們影響或產生的周跳);GPS接收機誤差(包括GPS鐘誤差,通道間的偏差,天線相位中心偏差)等。這些誤差,不是人為誤差,無法避免,只能通過判斷分析盡量減少它們的產生。
2)GPS網也是影響高程變化的主要因素,一般在布設GPS網時就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網中的三角形應盡量布成等邊三角形,避免大長邊和小短邊相鄰,這樣在平差時最弱點的平面配付值就小,精度高。
②在布網時盡量避免強磁場的干擾,遠離雷達站、發射臺、電臺以及高壓線等。
③在布網時盡量避開多路徑影響,遠離易產生反射的物體,如高大建筑物、平凈的大面積水面、石頭山坡等。
④多聯測已知點,使已知點控制在整個網形的周圍。
3)已知點的精度誤差,已知點無論是平面精度低還是高程精度低,都影響其正常高的解算,因為只要有一個精度低,求解出的軌道七參數都是偽參數,用偽參數再進行計算的數值都是偽值,雖然沒有誤差積累,但是它的測量誤差比已知點的精度還要低一級。
4)測量人員的誤差,測量人員在測量時,對儀器高度的量取有一定的誤差,對接收天線的量取也有一定的誤差,這兩個誤差直接影響到測量成果的精度,是一個影響高程變化的主要因素。

表1 廣州中海達GPS高程測量技術指標
1)在精度允許的情況下,采用RTK進行測量,各測站點之間沒有高程誤差累積,各測站高程主要和主站的高程精度有關,另外也和主站的儀器高,移動站的天線高有關。
2)各測站之間無需通視,傳統方法無論是水準儀還是經緯儀或全站儀,都需要各測站之間通視,進行高程傳遞,GPS則改變這一傳統觀念,不用高程傳遞,高程只和基準站高程有關。
3)測站點高程,不受測站之間的間距影響,不進行整體平差。
4)操作簡便,容易學,節省人力,不用記錄員和立尺員,只用一名觀測操作員即可。
1)為了更好的提高GPS高程測量精度,在測量前應在圖上布設好控制網的網形,力求網形精度高,實地測量時,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高程變化的因素。
2)靜態測量時,要按相應等級相應時間進行測量,并且多測量十分鐘左右,這樣在計算時,可剔除各種不好的信息和星歷時段,剩余的有效時段也能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時段,這樣能保證有更高的精度。動態RTK測量時,一定要信號穩定,滿足水平和垂直限差后,達到窄帶固定解時再進行測量。
3)在測區面積不大的平坦地區,特別是測區高程異常變化有規律地區,已知點分布均勻的情況下 ,RTK高程能夠達到厘米級的精度。完全可以代替等外水準,且精度隨著起算點精度的提高而提高,若已知點布設合理、精度滿足 ,高程擬合的精度可以達到四等幾何水準的精度。
[1] 陳永勤,吳爾林.GPS水準高程測量方法研究與探討.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1,145(3).
[2] 張前勇,汪雷.GPS高程測量精度分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