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鐵鋼
音高音強調節方法探析
□ 寧鐵鋼
電臺主持人主持節目經常戴著耳機,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節目需要,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聽到自己的聲音。然而,電視主持人很多時候不戴耳機,所以有些時候電視主持人在配音、主持時,由于配音間、演播室有吸音材料,加上又想表達出詞語的重輕格式、語句的抑揚頓挫等,有些人會感覺自己有的音沒發出來,缺少亮度、響度,因而常用力喊叫,所用的聲音就偏高了,或者一字一字吐出來。當然,有的是由于審美追求的問題,認為高音清脆響亮,或者崇拜某位著名主持人的聲音就不顧自己條件去模仿。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自己用聲偏高的習慣,使聲音失去彈性??诓セ蛘吲湟粲寐曁呱踔疗埔?,不自然也缺少親和力。因此我們一定要端正認識,學會確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圍。
如何確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圍?有一個練習方法:先進行主觀判斷,即用不同的音高來朗誦一首詩,通過對音色質量和自然度的比較來確定。還可以進行客觀判斷,即用鋼琴或校音器來確定上繞下繞音的音域范圍,在保證一定音色質量的前提上繞下繞,找到大范圍中間部分就是最佳的使用范圍。當然,平常我們生活當中的發聲習慣是音量一大聲音就高,音量一小聲音就低,在訓練的時候我們就要特別注意進行一些與平時習慣不同的練習,比如小音量高音練習、大音量低音練習。要做到大音量不含不擠,小音量不壓不捏。要量力而行,從中音量逐步向大小兩個方向發展。
聲音的響度與氣息與共鳴的作用有較大關系。氣乃音之帥也。對于播音員主持人來講,氣息訓練的重要性不需再談,但在共鳴的腔體和部位中,咽腔共鳴是中心。如果沒有咽腔共鳴,那么,胸腔共鳴、頭腔共鳴都會出現問題。咽腔共鳴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抬起“后口蓋”,即抬起軟腭。在發聲時,根據不同的音高,意念可放在兩肩到頭頂,形成向斜后上方拉的力,這樣的力會使軟腭上抬,這是靠意念來訓練。當然,在很多播音教程中提出了其他的辦法,比如:半打哈欠張嘴、驚嚇張嘴等練習方法。
另外,聲音的響度與咽部肌肉的強弱也有較大的關系。我們可以做個實驗,用同樣的音量在不同的環境中講話,四周是水泥做的墻壁要比用海綿做的墻壁所發出的聲音響度大一些。道理很簡單,因為聲音對硬東西的反射大,而軟的東西會吸走一部分聲音。因此,聲樂界的很多老師把咽肌的訓練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林俊卿博士提出無聲訓練當中的“張大口”咽肌訓練,李剛老師在《科學練聲法》中所講的連續彈發“HEI”音等等方法。筆者最近接觸到一個新的訓練方法,覺得效果不錯。方法很簡單,就是“舔小舌”。 舌頭舔小舌 (懸雍垂)時,下巴必然后收,后頸必然用力,這有利于咽部肌肉的訓練。其實,有的老師也提出過用舌頭從上牙齦、硬腭、軟腭勾至小舌的方法,但此方法重點在于訓練舌頭的力量,而筆者用的“直接舔小舌”方法訓練的重點是咽部肌肉。練好之后,后咽壁就會結實,吸音作用就小,反射就強。筆者用這種方法訓練了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變化。最大的特點是,用手指觸摸后咽壁不會覺得惡心,這表明咽部的肌肉已不再象以前那么嬌氣了。
筆者曾經在電臺主持節目四年多,剛轉到電視臺主持節目時,感覺在裝有吸音材料的配音間、演播室發聲不戴耳機很不習慣,聲音偏高且響度不夠,發聲較為費力且不自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練習,以上的問題已改善了不少。
萍鄉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