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付春
大師們應該口下留情
□ 李付春
某家電視臺有檔很火的鑒寶節目,專家席上的鑒寶專家,對每個收藏愛好者拿上來的“寶物”進行鑒定。節目通過專家之口,使觀眾了解我國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
這些專家精通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他們淵博的知識讓觀眾心服口服,但是,有兩期節目的兩個細節還是給我留下了些許遺憾,不吐不快。某期節目中,有個小伙子想送給未來的岳父一件年禮。他從女朋友嘴里得知老人家不吸煙不喝酒,唯獨喜歡古玩。小伙子用心跑遍了城里的所有古玩市場,看中了一個彩陶罐,但出價太高,舍不得買,連續四五個早上他都去砍價,最終以2000元的價格買下。距離春節還有段時間,他看電視偶然發現了這檔節目,然后大老遠跑去報名上節目,請專家現場鑒寶。結果,大師不僅當場說出這個彩陶罐一文不值,是件贗品,還批評小伙子沒有眼力。小伙子氣盛,當場把那陶罐摔碎在演播大廳的舞臺上。全場觀眾嘩然。有人為小伙子現場摔“寶”叫好,但更多現場觀眾的心情卻是遺憾。這時,剛才說那話的大師才覺得失言,趕緊解釋:這本是一件仿真很不錯的贗品,放在家里自己欣賞也很不錯。
另一期節目中,有個妙齡姑娘拿上一副齊白石的畫作請大師鑒定,她說是男朋友送她的。當她把那幅畫作展示給幾位大師后,有位大師說:“大家看這副畫,周邊故意弄得很陳舊,一看就是一件仿真技術很不高明的贗品。接著說,追求女孩的小伙子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另外一位大師又重復了這句話,先后說了三四遍。也許他們并沒有想過那女孩的心理感受,或許她男朋友就坐在觀眾席里或者電視機前。你想,這場面是多么的尷尬!
筆者認為,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不僅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其中,“口下留情”也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