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杉
綜觀國內熒屏,有很多紅火的節目都與國外的某一節目雷同或相似:湖南臺的《陽光伙伴》像日本的《30人31足》;四川臺的《閃亮模坊——中國明日超模大賽》像美國的《America’sNextTopModel》;央視的《詠樂匯》又很像日本的《smap×smap》;《開心辭典》像美國的《誰將成為百萬富翁》;《贏在中國》像美國的《學徒》等等。
節目樣式或內容相象也許是巧合,但都是人家有(甚至有了很久)之后我們才有,就顯然有“抄”和“借”之嫌了。不過,抄襲和借鑒不同,抄襲是投機取巧,而在模仿中求新意,那就是借鑒,是聰明的、可取的。
在這些紅火的節目中,有的雖不是原創,卻很好的把國外節目與中國元素做了有機的結合。比如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在美國的《誰將成為百萬富翁》中,選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贏錢,成為百萬富翁,而嫁接到中國就變成了實現家庭夢想,又溫馨又有人情味兒。《贏在中國》即美國的《學徒》,《學徒》向觀眾展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相互的傾軋,而《贏在中國》卻是用勵志和創業主題代替原版節目中人與人之間的爭斗,提升了節目的格調。等等。
湖南衛視的《陽光伙伴》是一項青少年參與的集體體育競賽式(一般以班級為單位)活動,形式和內容借鑒了日本的《30人31足》,然而它所欠缺的恰恰是一種精神。《30人31足》對參賽者不設門檻,誰想參加都可以,沒有任何限制。而《陽光伙伴》因為人數的限制,參賽隊員都由老師挑選,那些體型不勻稱,或是體育成績不好的同學,不管多想參加都不會被選上,其理由是“為了整個班級的榮譽”。而《30人31足》中隊員展現出的那種投入、自信、團結、拼搏、堅韌才是這項活動的真正內涵。
落后于人本無可厚非,人家起步早、發展快,我們向其學習也是應該的,但完全生硬、粗糙的照搬照套就可能“水土不服”,只學花式不明精髓,也只能是“邯鄲學步”。怎樣結合本土,在原有基礎上創新,是我們取勝的法寶,也是保存面子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