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鈺
所謂感知是指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知能力的強弱與一個人的智能和素養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智能和素養水平高的主持人能敏銳感知周圍的一切事物,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主持中所展現的令觀眾折服的口才,是他們付出的艱辛與努力所獲得的回報。因此,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就必須強化自己的智能和素養。
智能。智能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人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這是節目主持人語言能力重要的潛在因素。
觀察力。觀察力是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對周圍現象進行深入的體察,以掌握事物特性的能力。觀察力是節目主持人不可缺少的極為寶貴的能力。語言表達要有“效果”,其前提是“適合”,而“適合”就必須事先“考慮”,“觀察”的結果是“考慮”的依據。節目主持人如果對周圍的一切毫無體察,或雖有體察卻不敏銳,不細致,那么他便無話想說、無話可說,即使有話想說、可說,但從內容到形式也無科學性、藝術性可言。節目主持人大到對社會、對生活的觀察,小到對主持現場的觀察都必須敏銳、仔細。宋世雄是著名的體育節目主持人,他的快口解說讓觀眾十分欽佩。宋世雄的口快是建立在眼明基礎上的,如在解說足球比賽時,他的解說可以從隊員名字到號碼,從隊員的腳法到奔跑的方向,從隊員的速度到球的落點都做到精確無誤。
想象力。想象力是運用形象思維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成新形象的能力。法國19世紀評論家讓·保羅說過:“想象力能使一切片斷的事物變為完全的整體,使缺陷世界變為完美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都完整化,甚至也能使無限的、無所不包的宇宙變得完整。”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的節目主持人能使本不相干的事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成為話源。如程前和袁鳴在解說戴望舒的《雨巷》時,想象沉浸在雨中風情之中,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朵朵傘花,把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片斷變成一個整體,把本來很平常的世界變得美麗起來,自然而然地話就多了,饒有趣味地把觀眾引入下一檔節目之中。
曾經有人自豪地說: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以最經濟的方式——口頭語言,和別人一起分享想象的偉大恩賜。可以這樣說,沒有想象,就沒有節目主持人的串聯詞,節目主持人就與報幕員沒有質的區別,節目主持人的語言也只能是干巴巴的節目介紹,缺少藝術的魅力。
素養。素養包括人的知識和認識兩個方面,是節目主持人語言能力必須具備的潛質。知識是人在改造世界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主持節目可能涉及到某一部文學作品、某一種藝術樣式,也可能涉及到天文地理、史料傳記、宗教信仰、風土人情、名人軼事等等,如果節目主持人不了解這些,或者了解甚少,是無法和觀眾交流的。主持人要培養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使自己永遠站在時代的前頭,只有學識豐富、閱歷廣博、視野開闊,才能在主持時旁征博引、警醒聽者,使聽者得到收獲、受到啟迪。否則,無一點新意,老調重彈,拾人牙慧,講話也就失去意義。節目主持人要想給人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節目主持人除了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的社會知識。有了這些知識,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可以左右逢源、生動有趣。
認識是指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這種反映是從客觀世界本質出發,由物質到精神,由實踐到理論的高層次的反映。沒有觀察,便無話可說;沒有想象,則有話無味。有了知識才能厚積薄發,有了認識才能深入淺出。主持人主持的節目會涉及到社會上各種問題,如婚戀、倫理乃至政治、經濟問題等,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不僅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而且要對這些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也為自己存在的現實的意識”(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人們學習提高語言能力的過程和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致的,認識越深入,思想越豐富,語言水平越高。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使自己有話可說,必須加強思想修養,提高理論水平,使自己的認識不斷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