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國
如今,舞臺上的燈光照明也是一種藝術創作形式,燈具就象舞臺上的演員一樣,為他們服務著,使燈光照明在不違背生活真實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典型地創造環境,符合舞臺的要求和環境的塑造,創造一種環境氣氛感,還可以利用有依據的多向光源,完美地創造人物形象,刻劃人物性格特征。
舞臺是演出一個戲而為觀眾看的場所,演出者在可能不妨礙劇情的范圍內使觀眾看得清楚、明白,因此要以燈光照明來完成,使觀眾所應該看到的都使他們看得清楚的手段。整個劇情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之內發生進行,而環境有一定的時間存在,除了布景所能表現的時間環境以外,都應由燈光來表現,如季節、時間、天氣變化。一個劇的情節變化,常以人物所處的環境變化加強了解劇的情緒效果,常以人物所處的環境變化得以發展并加強表面,用一些合適的方法使觀眾的情緒隨著劇情而變化,造成一個完全的一致的舞臺氣氛。
在淮安市淮劇團排演的大型現代淮劇《高原雪魂——孔繁森》劇中,我們根據劇作的要求、導演的構思、演員的表演、音樂的節奏、空間的結構、布景的陳設、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心理、風格的取向,運用燈光的特有表現手法和技巧,參與舞臺整體藝術創作,首先是通過弱電控制強電的方式,調節輸出電壓,控制光線的強度。因為劇中道具表面上的亮度是由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照射光線的強弱共同決定的。對于光強度的調控,在排除光色因素的情況下,通過對相對亮度的調控,使舞臺上的景物產生層次感,使空間得到了一定延伸,同時也使舞臺空間趨于平面化;或者使物體呈現出本來面目或失去本來的面目而再生出其它的意味。在造型的同時它也給舞臺空間形態帶來強烈的“風格”感受。
對舞臺上的景物表現出來的形象,這種有意造成的變化需要富有想象力的預見和相當的經驗才能實現。我們耐心地運用一盞又一盞燈來制造燈光現場效果,在舞臺上顯示出光與景物合成的了一種氣氛感,從而左右觀眾的注意力,激發我們的情感。但是舞臺上的演員們是看不到這種氣氛感的,在臺上和臺下,演員觀眾之間,有著很大的懸殊。環顧現場的燈光照明布景,看不到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看不到神秘的陰影,也看不到造型和色彩的相互作用。當我們把某一個人物安置在恰當的位置上,我們才能看到,照明處理如何抓住了人物面部的性格特征和意識形態。但是在室無一人的布景中,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許多照明燈具造成的強烈的光亮而已。
在大型新編淮劇《吳承恩》一劇的照明設計中,我們根據劇情的需要,利用手中的燈具打出各種光線進行創作,表達導演對劇情的理解、主題的感受和通過不同的光線抒發感情。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舞臺燈光控制系統將更加完善,操作技術也將更加自如,舞臺上每盞燈所具有的一定可控性,使得舞臺光域的切換、色彩的變化,都能隨著音樂、節拍的起伏、強弱而變化,燈光給予觀眾視覺音樂性功能的享受也在成為現實。在該劇中,我們對畫面的處理,有著多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把人的注意力引向燈光照射實體的輪廓,表現色彩和細節,但是不突出主體的立體形態,從而造成一種平淡的二度空間效果,用平板的、明暗對比相對微弱的照明和少量的逆光就能達到這種效果,盡可能消除陰影。另一種方法目的為了表現物體的輪廓,主體安置于明亮的背景前,其本身基本上不布光,把主體的色彩、影調、表面結構和表面造型完全隱于人的視覺之外,控制著燈光色調的層次、各平面的亮度,顯示出一定的陰影,突出主體主體感和深度感,造成一定的明暗對比。這種方法是最常見的畫面風格,具有一種引人注意的,富于感染力的力量。
總之,舞臺燈光的表現方法有很多,但所有表現方法是有規范的,它應以劇本為基點,以劇情的寓意為主導,使用相應的表現手法,而不是為追求自身的表現,而隨意取用,以致雜亂無章,游離于劇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