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業水權轉移的條件3
——基于甘肅、內蒙典型灌區的實證研究

2010-11-17 03:37:50韓洪云趙連閣王學淵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3期
關鍵詞:效率農業

韓洪云 趙連閣 王學淵

(1.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浙江杭州310035)

農業水權轉移的條件3
——基于甘肅、內蒙典型灌區的實證研究

韓洪云1趙連閣2王學淵2

(1.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浙江杭州310035)

由于農業的高用水份額和低使用價值,水市場發展的核心是農業用水向其他用水目標的轉移;盡管水市場收益被大肆渲染,即使在西方國家,水市場的成功只是停留在政治和理論層面上,農業水權轉移的條件,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水市場政策探索的核心問題。本文利用甘肅、內蒙2省典型灌區432個農戶的實地調研數據,基于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對農戶灌溉用水效率與農業水權轉移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系統分析,以探索中國轉型經濟條件下農業水權轉移的條件。研究發現:盡管2個灌區農戶灌溉用水效率低下,但馬營河灌區灌溉用水效率的改善為農業水權轉移奠定了基礎;但農戶用水效率改善只是農業水權轉移的必要條件,水權和水價機制的建立、用水者協會的發展和灌區管理體制改革,降低了水權轉移的交易成本,是農業水權轉移的充分條件。需求即可以是行為的起因,也可以是行為的結果。農戶灌溉用水效率差異是不同灌區農業水權轉移的基礎和結果。

水市場;農戶;灌溉用水效率

由于農業的高用水份額和低使用價值,各國政府都在努力促進農業用水向其他用水目標的轉移[1]。農業水權轉移能夠對放棄水權者進行利益補償和為節水技術提供經濟激勵[2]。盡管水市場收益被大肆渲染,然而即使在西方國家,水市場發展的成功只是停留在政治和理論層面上[3]。農業水權轉移的條件,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理論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關注的核心問題。為規范水市場發展,促進農業水權轉移,水利部[4]對水權轉讓的原則、范圍、轉讓費、轉讓年限和轉讓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政策規定。目前中國不同用水目標間的水權轉移多是在政府行政指導下完成的,倍受關注的黃河流域分水方案仍是“高度集中的行政性分配”的結果[5];農業水權轉移的農戶利益補償缺失,阻礙了水市場的健康發展[6]。如何通過技術和管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7]、變政府交易為自主的用戶交易[8],是中國水市場發展健康發展的關鍵,農業水權轉移的條件值得進一步探討與研究。本文利用單一水投入的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探討農戶灌溉用水效率與農業水權轉移的內在關系,分析農業水權轉移的條件,以期為未來中國水市場發展提供可行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基礎。本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首先,通過農戶水資源配置的模型分析,探索農業水權轉移的邏輯起點;其次,利用甘肅、內蒙兩省典型灌區432個農戶的實地調查數據,采用DEA方法測算、并比較分析兩個典型灌區的農戶灌溉用水效率改善與農業水權轉移的內在關系;再次,通過兩個典型灌區水市場發展程度與農戶灌溉效率的對比分析,探索農業水權轉移的充分條件;最后是簡短結論。

1 農業水權轉移:邏輯起點

面對政府水價政策變化,農戶可能降低作物種植水投入、降低水密集作物種植和改進灌溉技術,以實現農業生產和水權交易聯合利潤最大化。農戶是否參與水權交易,是其成本收益對比的結果。農戶水權轉讓利潤最大化行為可以表述為:

如果農戶可能的作物選擇包括高水需求和低水需求作物,j=1,2;aij,pij和qij分別為第i農戶第j種作物種植面積、產品價格和單位面積產量;wij為第i農戶第j種作物單位面積灌溉水量,f為水價;teij為第i農戶第 j種作物灌溉用水技術效率系數;cij為除水投入以外的其他投入要素(為產量和種植面積的函數);s代表單位水權交易收益,w 為政府核定的第 i農戶水權量,如果 wi:wi,則農戶可能轉讓出水權;pi為第 i農戶參與市場交易的概率;如果 wi;wi,農戶買入水權;如果wi=wi,則農戶不參與市場交易。

農戶水資源利用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1)式表明:農戶水要素投入滿足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條件;(2)式說明:農戶可能通過削減給定作物的用水量、改進灌溉技術、調整作物組合以將水轉向高效用水作物[9];(3)式表明農戶是否參與水權交易,取決于其作物結構調整成本、灌溉用水效率和預期的水權交易收益。

允許農戶水使用權轉讓能夠為農戶提高水利用效率提供有效的經濟激勵,農戶用水效率改善只是農業水權轉讓的必要條件。(3)式顯示:灌溉技術和作物組合[10]、水交易收益、市場組織和信息[11],政府水權轉移政策[2],決定了農業水權轉移的發展;水權交易次數、水權交易量、交易的性質以及買者和賣者的特性[12],決定了農業水權市場結構和發育程度。

綜上可知:農業水權轉移的必要條件是農業灌溉效率改善引致的剩余水量,農業用水效率的改善并不意味著水權轉移的必然發生,降低水權轉移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是農業水權轉移的充分條件。

2 農戶灌溉用水效率與農業水權轉移

2.1 灌區選取與數據獲得

黃河上游農業水用水效率遠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5]。為探求水市場發展的條件,調查組選取分處黃河上下游的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馬營河灌區和內蒙古包頭市鐙口黃河揚水灌區進行了實地調研。甘肅省張掖市是全國節水型社會試點城市,馬營河灌區水市場已經得到初步發展;內蒙古包頭市水市場改革則相對遲緩。2個灌區水市場差異,為驗證模型分析的假說提供了保證。

為獲得實證分析數據,2007年5-8月,課題組分別對甘肅省張掖市和內蒙古包頭市進行了2次入戶調查。2007年5月11-28日,對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馬營河灌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查隨機選取了山丹縣馬營河灌區位奇鎮的五個村:十里堡、高寨、永興、東灣和四壩,共234個農戶。2007年8月22-30日,對內蒙古包頭市鐙口黃河揚水灌區進行了實地調查。調研走訪了土右旗毛岱鎮的毛岱村、新營子村、任三堯村與侯家營子村,以及明沙淖鄉的苗六營村和大城西村,共198個農戶。

調查內容包括灌區水資源管理組織設置、灌區與村水權管理現狀、農戶基本特征和2006年種植業投入產出等具體內容。農戶投入產出調查包括農戶農業種植的成本收益變量,農產品門檻價格和產量,農業種植的成本,包括:種子、化學投入、機械投入、勞動力和用水量成本。

2.2 農戶灌溉用水效率測定

采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測定農戶灌溉用水技術效率[13-15]。基于DEA方法的技術效率測度具有以下優勢:首先,DEA方法不必事先設定函數形式,能夠消除主觀假設的影響;其次,DEA方法利用實際觀測數據,對生產單元進行相對效率評價;第三,DEA不受樣本規模限制[12,19,23],DEA方法包括基于投入與產出的兩種基本方法。基于投入的DEA方法,測度生產單元相對于給定產出水平下最小可能投入的差異;基于產出的DEA方法,則度量實際產出與給定投入水平的最大可能產出的差距。在規模收益不變的前提下,兩種方法的效率測算結果相同[16]。

利用ONFRONT2.1軟件,測度基于投入的Speelman et al.[15]灌溉用水效率得分標量(WPAE,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and Allocation forWater),以評價農戶的實際和潛在用水效率差異。具體地,第 i農戶的灌溉用水效率得分標量θwi(0<θwi≤1)可以表示為:

約束條件為:-Qi+Qλ≥0,θwicwi-cwλ≥0,cwi-cn-wλ≥0,σci-cλ=0,N1′λ=1,λ≥0,0 ≤σ≤1

λ是N×1階常數向量;qi代表第i個農戶的M×1階產出向量;ci代表第i個農戶的K×1階投入向量,包括水資源在內;Q是M×N階產出矩陣,c是K×N階投入矩陣;N1是 N×1階單位向量;第二個約束條件中的矩陣 cwi和cw僅指水資源投入,第三個約束條件中的 cn-wi和cn-w則代表水資源以外的其它農業投入。當θwi值為1時,表明農戶 i生產有效率;而0<θwi<1,則意味著灌溉用水沒有達到有效利用狀態。表1為農戶灌溉用水效率的頻度分布。

表1顯示:全部樣本的灌溉用水效率平均得分僅為0131,只有2.78%的被調查農戶灌溉用水效率等于1,處于農業生產可能集的前沿包絡面上,97.22%的農戶均處于生產相對無效狀態。灌溉用水效率最小值為0.03,意味著該類農戶在給定生產技術與經營水平下,畝均可減少97%左右的灌溉用水。但灌區灌溉用水效率表現出極大的可變性,農戶間效率得分差異高達97%,約40%的樣本效率得分在0.2以下,有8%的被調查農戶效率得分低于0.1,只有約4%的被調查農戶效率得分高于0.8。農戶灌溉用水效率差異為農業水權轉移和水市場發展提供了可能空間。

2.3 灌區灌溉用水效率差別與農業水權轉移

表1顯示:內蒙古包頭市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的灌溉用水效率遠低于甘肅張掖市山丹縣馬營河灌區用水效率估計值。在規模收益不變條件下,馬營河灌區有4.27%的農戶灌溉用水效率得分為1,而鐙口黃河揚水灌區僅有1%的樣本效率得分為1;從累積分布來看,在鐙口黃河揚水灌區,40%以上的被調查農戶灌溉用水效率得分低于0.2,70%以上的被調查農戶灌溉用水效率得分低于0.3;在山丹縣馬營河灌區,23.94%的樣本灌溉用水效率得分高于0.5,35.05%的樣本灌溉用水效率高于0.40,60%左右的樣本灌溉用水效率得分大于0.3。山丹縣馬營河灌區的農戶灌溉用水效率顯著高于鐙口黃河揚水灌區。不同灌區灌溉用水效率差別,導致了農業水權轉移的不同表現,馬營河灌區水權交易的初步發展見表2。

表1 農戶灌溉用水效率頻度分布Tab.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irrigationwater use efficiency of households

馬營河灌區水權交易主要有2種方式:一是水權轉讓者按原水價將水直接轉讓給水權購買者,由水權購買者承擔水權轉讓者的投工投勞和工程維護。在同級人民政府出具證明,并由水管單位備案的條件下,水權可以跨村轉讓,也可以跨鄉鎮轉讓,轉讓期限一般為3-5年。調查中發現農戶間的水權交易價格一般為原水價的2-3倍,但數量極少,主要是因為當地水資源緊缺程度較高,水權又是基于耕地面積的平均分配,農戶供水普遍不足。

一是水權轉讓者將水返還給水管單位,水管單位將水價提高一倍后配置給水權購買者,并將加價所得收益返還給水權轉讓者。農業水權轉讓的主要方式是將節余水權返還給水管單位。水費是指農戶水消費實際支付的價格。被調查地農作物灌溉主要分為:河灌、井灌和井河混灌三種方式。河水需支付河水費,井水需支付抽水電費和水資源費、渠道維修以及水資源管理分攤費用。調查發現馬營河灌區的許多農戶開始依據水量調整種植結構,并集資對渠道進行及時的清理和維護。馬營河灌區按照0.71元/m3,對農業水權轉移進行了水費返還。

由于渠道質量和灌溉水來源的不同,灌溉水流量差異很大。在鐙口黃河揚水灌區,主干渠灌溉水流量最大約為0.8m3/s,而井灌方式的水流量最小,僅為0.1m3/s;馬營河灌區灌溉水流量最大值為0.48m3/s,最小值為0139m3/s。馬營河灌區水資源相對稀缺,水費高于鐙口黃河揚水灌區,高水價為農戶灌溉用水效率改善和農業水權轉移行為提供了有效的經濟激勵。

被調查農戶中,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為253個,占全部被調查農戶的58.56%。鐙口黃河揚水灌區被調查農戶小麥種植畝均收益明顯低于馬營河灌區農戶收益。在2個灌區農戶小麥種植成本分別為292.33元/畝和279.66元/畝,其中:種子、化學投入、機械和勞動力投入總和分別為253.29和246.58元/畝,2個灌區農戶小麥種植成本差異主要在于水費支出差別。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畝均灌溉水量為792.93 m3,水費為0.054元/m3,農業水費支出畝均39.03元,占平均成本的13.35%;而馬營河灌區畝均灌溉水量465.9m3,水費為0.071元/m3,農業水費支出畝均33.07元,占平均成本的11183%。盡管馬營河灌區的水費略高,但由于農戶小麥種植的低水投入,使得小麥種植收益高于鐙口黃河揚水灌區農戶小麥種植收益(見表3)。

馬營河灌區水資源相對稀缺,低水可獲得程度迫使農戶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水市場的潛在收益和可能性[17],水權交易價格[18],決定了農戶水權轉移交易行為,高水費支出為農戶降低水投入和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激勵,馬營河灌區水權轉移的相對惰性說明農戶用水效率改善并不意味著水市場的必然發展。

表2 2002-2005年馬營河灌區地表水交易情況Tab.2 Surfacewater right transfer atMa Yinghe irrigation district,2002-2005

3 農業水權轉移條件:制度環境與組織安排

農業水權轉移的有效性依賴于較低的運行成本,而且還需要與之配套的外部環境[19]。如何在保護農民用水權益的基礎上,使得農業用水效率改善基礎上的水權轉移的潛在可能性,轉化為實際的水權轉移?

通過對兩個灌區水權制度和組織安排的對比分析,或許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定的線索與啟示。

3.1 灌區水管理組織安排

馬營河是一個小型河流,灌區主要負責山丹縣部分鄉鎮的農田灌溉用水管理。馬營河管理處的上級主管單位包括:甘肅省水利廳、張掖市水利局和山丹縣水利局。馬營河管理處內設2股1室(業務股、財經股和辦公室),下轄2個水庫(利)管理所(李橋水庫管理所、祁家店水利管理所)、3個灌溉供水管理站(上三壩管理站、東干渠管理站和西干渠管理站)、白石崖護渠隊、水資源管理站、李橋水電站、預制廠、林場等10個基層單位,共有職工140人。管理處主要負責供水、管水、收取水費、建設和維護灌區內支渠及以上渠道的管理,組織清淤和解決水利糾紛等與灌區灌溉用水有關的日常事務。

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管理局直接隸屬于黃河管理委員會,擁有黃河流域最大的揚水電站,黃委會統一調配用水。管理局下設總干渠、民生渠、躍進渠3個管理所和揚水站、興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等5個正科級二級單位。局機關設行政辦公室、生產科、人事科、計財科、水政監察支隊、機關服務中心共6個職能科室和1個黨委辦公室。全局在職職工216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9人、中級39人、初級19人、技術工人129人。

改革政府管理機構是水市場發展的必要前提[3,18]。上個世紀90年代初,馬營河管理處改制為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灌溉水費;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管理局則主要負責灌區灌溉服務、引黃提水、供水工程的管理與維護,以及灌區防洪防汛和黃河防凌等社會公益性工作。大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設與養護主要依靠上級財政撥款,水價也完全由上級統一制定。馬營河灌區的企業化發展為水市場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見圖1)。

3.2 灌區農業水權分配和水價政策

盡管2個灌區水資源稀缺程度相當,小麥都是當地農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但在水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方面卻存在很大差異。

馬營河灌區干旱缺水狀況比較嚴重,已經完成了農業水權初始分配。灌區管理處的技術人員深入村社進行耕地面積、家庭人口、牲畜飼養量的調查。以承包土地為基數,逐一進行核對,逐戶登記造冊。具體水權分配根據近20年河源來水總量,地下水開采量加權平均進行計算,取平水年頻率確定各項用水定額。不同用水目標水權具體標準為:農田凈定額235m3,林地凈定額150 m3,農村人口60 L/日·人 ,城鎮人口 80 L/日·人 ,大牲畜 50 L/日·頭 ,豬羊等小家畜20-40 L/日·只。并按照核定的用水指標向農戶發放水權證和水票,水權證規定了用水戶的水權數量和水費征收標準,并發放了灌區供水水費明白卡。作為“法定”的水量分配,實際配水根據當年河源來水量,按豐增枯減的原則進行調節。

圖1 灌區農業水資源管理制度安排Fig.1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of watermanagement

表3 農業投入產出效率Tab.3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put2output

在張掖市確立為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之后,省水利廳允許灌區的灌溉水價進行適當調整。馬營河灌區的水權被一分為二:定額內的水權按灌溉面積平均分配,而余下的工程水利水權則完全由管理處支配,施行超額加價的水價制度,管理處則將這部分水權分配給出價高的灌區需水者。馬營河灌區灌溉水價采用現金支付方式,1992年以前是村委會代收,1992年后則由馬營河管理處派人到戶直接收取,灌溉之前按照計劃水量收取,不交錢不放水,灌溉后多退少補。1992年至2001年水價基本沒有變化,約為0.071元/m3;從2001年開始,管理處實行了超額水價制度。如果用水戶用水量超過水權證規定的配額,將支付高于原水價1-2倍的價格,最高不得超過原水價的3倍。

鐙口黃河揚水灌區也未作任何有關水權制度和水價機制改革的嘗試,上個世紀90年代初至今水價沒有變化,為0.054元/m3。為了解決水費回收困難問題,1995年開始管理局改革水費回收制度,實行基于拍賣的灌溉用水村級承包制。放水前村承包人按照計劃用水量墊付全村水費,不交錢不放水,放水后村承包人按照實際用水量直接向農戶收取,支渠以下渠道的維護與清淤也由承包人負擔。目前,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管理局的水費回收率為90%以上,但由于水價遠低于供水成本,灌溉水費收入難以維持全局開支,水利工程建設與維護資金主要靠上級或國家撥款。由于資金短缺,鐙口黃河揚水灌區骨干渠系及建筑物始終未能配套,田間工程配套率僅為55%,加之渠道年久失修、老化損毀嚴重,渠系水有效利用率僅為0.45。

3.3 用水者協會發展與農戶水權轉移

由于2個灌區的計量設施都很落后,精確的放水量只能計量到斗口,因此,馬營河管理處和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管理局都同樣以斗口計量作為向村莊(農戶)收取水費的依據。2個灌區的分水流程也基本相同,由水管單位分水到村,再由村分水到社,最后到農戶。所不同的是用水者協會的建立及其在水分配中的作用。

馬營河灌區在用水管理中相繼采取了水量、水價、水費“三公開、一監督”制度,成立了農民用水者協會——由村民委員會負責協助管理處管水、放水、安排灌溉時間和收取水費。用水者協會的建立降低了公共產權的規模,從而為降低交易和監督成本提供可能選擇。在實際灌溉過程中,馬營河管理處按農民用水者協會提交的用水計劃和水權配額,根據流量核算放水時間,并按照確定好的輪灌次序依次對各村放水,村民委員則根據農戶水權配額核算的時間和商定的輪灌次序分水到戶。輪到灌溉的農戶,農戶在計時員、監督員和放水員的指導和監督下開渠放水,封渠時間也將計入到該農戶的用水時間中。農戶可以申請延長或縮短放水時間,超額部分將收取高價水費,余下部分可以進行轉讓。農戶的實際用水時間同時登記在冊,作為補交水費和轉讓水權的依據。整個灌溉期間當地村委會成員和農戶都非常忙碌,奔波于田間地頭維護毛渠和清理淤泥。

在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為了解決長期以來的水費回收困難,管理局實行基于拍賣方式的灌溉用水村級承包制。放水前,村承包人按照計劃用水量向管理局墊付全村農戶的水費,多退少補;灌溉后承包人按實際用水量和灌溉面積向農戶收取水費。管理局向承包人按方計收水費,承包人按畝向農戶計收水費。由承包人負責放水并監督農戶的用水行為,但承包人無權對水費進行調整。由于承包人多是本村居民,礙于鄉親關系難以有效地監督農戶用水行為。盡管承包人可以把維護渠道和清淤的費用平攤到水價中,但受以往水價的限制,水價變動空間不大。在調查中,當地很多承包人都反映包水幾乎不能盈利,干旱年份甚至還會虧損,他們都表示下一期將不再參與灌溉用水承包。

用水者協會的充分發展和灌溉基礎設施的改善,水權計量裝置和水傳送設施的改善,農民個人或農民群體與公共灌溉管理部門討價還價能力的提高[9],能夠降低水權交易搜尋成本、討價還價成本和水權轉移的管理成本。馬營河灌區用水者協會在水資源利用、分配和管理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節約了交易成本。

4 結 論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盡管2個灌區用水效率低下,但馬營河灌區農戶用水效率明顯高于鐙口黃河揚水灌區,為馬營河灌區農業水權轉移奠定了基礎。農戶用水效率提升是農業水權轉移的必要條件,離開農業用水效率的改善,農業水權轉移將成為無本之末。本文分析結果表明:農戶灌溉用水效率改善是農業水權轉移的必要條件。

農業水權轉移的制度安排——水權分配和水定價機制創新是農戶用水方式和行為決策的關鍵影響因素,是農業水權轉移的充分條件。在內蒙包頭鐙口黃河揚水灌區,水權制度和水價機制與以往相比基本上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而山丹縣馬營河灌區的水權制度較之鐙口黃河揚水灌區水權制度的排他性更強,水價機制也更具競爭性。明晰水權是培育和建立水市場的基礎,水權的界定與分配和水定價機制的逐步完善,降低了水權過程的管理成本和價格搜尋成本;用水者協會的發展,提高了水權配置效率和農戶水權分配中的討價還價地位。水資源管理的制度安排是水市場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需要既可以是行為的起因,也可以是行為的結果。獲取農業水權轉移收益是農業水權轉移的直接動力源,但無論如何,農業水權轉移的前提是農戶用水效率的改善,水市場發展應該是農戶用水效率改善基礎上的農戶自愿的水權轉移,而非政府主導的農業水權非農化過程。2個灌區水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的差異,導致農戶灌溉用水效率差別。隨著農戶用水效率的改善和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戶水權轉移收益能夠誘導農戶的水權轉移,提高水資源配置效率。

References)

[1]Rosegrant M W,Ringler C.Impacts on Food Security and Rural Developmentof TransferringWateroutof Agriculture[R].Water policy 1,1998:567-586.

[2]Hanak E.Stopping the Drain:Third2Party Responses to Californiaπs Water Market[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05,(23):59-77.

[3]Kloezen W H.Water Markets Between Mexican Water Under Associations[R].Water Policy 1,1998:437-455.

[4]Tarlock A D.Water Transfers:aMeans to achieve SustainableWater Use[A].Brown W,Laurence B C,Nathalie B O.Fresh Water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35-59.

[5]胡繼蓮,葛顏祥.黃河水資源的分配模式與協調機制——兼論黃河水權市場的建設與管理[J].管理世界,2004,(8):43-60.[Hu Jilian,Ge Xiangyan.The Mode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Yellow River Allocation2A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Market[J].ManagementWorld,2004,(8):43-60.]

[6]王亞華.水權解釋[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5:48-60.[Wang Yahua.Economic Explanation of Chinaπs Water Rights[M].Shanghai:Sanlian Press,2005:48-60.]

[7]吳季松.用水權理論指導節水型社會建設[EB/OL].[Wu Jisong.Guidelineson TheDevelopmentofWater2Saving Society[EB/OL].[2009-03-20].http://www.chinawater.com.cn/jbft/wjs/wjs1.htm.]

[8]肖國興.論中國水權交易及其制度變遷[J].管理世界,2004,(4):51-60.[Xiao Guoxing.A Discussion on Water Transac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China[J].Management World,2004,(4):51-60.]

[9]RosegrantM W,Schleyer R G.Water Policy for Efficient 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Market2based Approaches[J].Food Policy,1995,(20):203-223.

[10]Hamilton J R,Whittlesey N K,and Halverson P.Interruptible Water Market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1):63-75.

[11]Landry C.Market Transfersof Water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R].Water Policy,1998:457-469.

[12]Simpson L,Ringskog K.Water Markets in America[C].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7:4-7.

[13]Haji J.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SmallholdersπVegetable2dominated Mixed Farming System in Eastern Ethiopia:A Non2parametric Approach[J].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2006,16(1):1-27.

[14]Reig2Martinez E&Picazo2Tadeo A J.Analyzing Farming Systems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Citrus Farming in Spain[J].Agricultural Systems,2004,82(1):17-30.

[15]Speelman S,Haese M D,Buysse J,et al.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and its Determinants,Study at Small2Scale Irrigation Schemes in North2West Province,South Africa[EB/OL].[2009-03-20]http://www.ageconsearch.umn.edu/bitstream /123456789/28982/1/sp07 sp01.pdf,2007.

[16]Fare,R,Grosskopf,S&Lovell,C A K.Production Fronti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310-324.

[17]Bjornlund H.Farmer Participation in Markets for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Water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3,63:57-76.

[18]Bauer,C.BringingWaterMarketsDown to Earth: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ater Rights in Chile,1976-1995[J].World Development,1997,25:639-56.

[19]Crase L,Relly L O and Dollery,B.Water Markets as a Vehicle for Water Reform:the Case of New South Wales[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0,44:299-321.

[20]Kumar M D,Singh O P.Market Instruments for Demand Management in the Face of Scarcity and Overuse of Water in Gujarat,Western India[R].Water Policy 3,2001:387-403.

The Precondition for Water Right out of Agriculture:A Positive Analysis Based on Two Typical Irrigation Districts

HAN Hong2yun1ZHAO Lian2ge2WANG Xue2yuan2
(1.Center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College of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9,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35,China)

Due to high share and low valueof agriculturalwater use,the coreofwatermarket is tomovewateroutof agriculture.Although it is highly exaggerated,the successful story of water market is only theoretical and political even in the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The preconditions forwater rightmarketalwaysare the key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of policymakers.Based onmicrolevel data collected in Gansu and InnerMongolia,themethod of data envelope analysis(DEA)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water utilization,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water right transferwasanalyzed to examine the preconditions for agriculturalwater transfer against transition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economy.This study shows:although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low at two irrigation districts of Mayinghe and Dengkou,water use efficiency in Mayinghe irrigation districtwas higher than that in Dengkou,which hasprovided the basis for water right transfer out of agriculture and resulted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ofwatermarket.However,this is necessary precondition forwater transfer,followings are sufficient preconditions for water right transfer,the establishment of non2attenuated water right and water user association,water price mechanism,and the reform of water administration.Demand can be both the cause of behavior and the result of behavior.The gap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is the basis and resultof water right transfer.

watermarket;households;irrigation water efficiency

F06211;P96

A

1002-2104(2010)03-0100-07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19

2009-08-26

韓洪云,博士,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源與環境管理、農業與農村發展。

3該研究受到2008年國家自然基金 (70873108)、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 (Z607126)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7JJD630014)的資助和2008“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

(編輯:李 琪)

猜你喜歡
效率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注意實驗拓展,提高復習效率
效率的價值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49
跟蹤導練(一)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在线国产欧美| 日韩黄色在线| 99在线国产|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免费aa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一级全黄毛片|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精品91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亚洲精|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青青操国产视频| 国产97色在线| a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欧美色99|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美女精品|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福利视频久久|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99免费视频观看| 五月天综合婷婷|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午夜激情婷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