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菁/譯
哈羅!
如果讀者看到這篇日記,我猜想,讀者已經對“火星500”項目有了大致的了解,對于我們的第一天,我想寫一些我們的訓練及在隔離設備中的感受。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發(fā)現(xiàn)太空領域與研究領域是兩碼事。正如讀者知道的那樣,我的學科背景是工業(yè)領域,尤其是電子工業(yè)。太空是一個幾乎不能到達的遙遠目標。今天,我能記得的近期經歷是:“我兩天前在卡納維拉爾角,”“我記得當我去聯(lián)盟號著陸點時……”“請與我親愛的航天員朋友見面……”等等,確實讓人興奮。
對于讀者,你們一定會想到,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趕到莫斯科告訴我們他們的試驗。在隔離設備中將要做100多項試驗,我們能夠得到三四百位科學家和醫(yī)生的支持。我想,這不是很多人能享受的特權。
如果你們身處這6名志愿者之中,多元化背景恰好會滿足你的好奇心,在訓練期間我真正感受到了刺激。現(xiàn)在,我們將迎接巨大的挑戰(zhàn)。再見太陽,再見地球,我們將前往火星!(摘自歐洲志愿者羅曼·查爾斯撰寫的日記)

迭戈·烏爾維納正在做力量性測試
盡管我此前參加過航天項目,但是能參加“火星500”計劃對我仍然是個驚喜。在來俄羅斯之前,我并不知道一些醫(yī)學試驗會在人體上進行。通過價值300萬歐元的大型儀器的診斷,我很高興的得知,我沒有任何隱藏的疾病。
大家知道,有些試驗很有趣,有些卻有潛在的麻煩。但是我們確信,如果人類要去月球以外的地方,這些試驗都是值得的。關于其中的某些試驗,我們能夠告訴讀者一些事實,以及我們是怎么實施的。
我們很樂意成為志愿者中的一員,實施這些重要試驗。希望讀者中的年輕人能在未來真正登上火星。希望你們通過閱讀這個博客,以非正式的方式學到很多東西。再見地球!

工作人員正在給蘇赫羅伯·卡莫洛夫(左二)和羅曼·查爾斯(左一)講解試驗步驟